我在大明死了一次又一次

第57章 傻子王志贤

    免粮马具体的做法是,因为战马奇缺,朝廷鼓励明军自己买马,无论步兵马兵都可以自由买马,即自己与榆林镇商人交易也行,和边上蒙古人交易也行,只要你能想办法又有钱买马,朝廷每匹马,补贴十二两银。

    但朝廷不会出真金白银的,是从你田税里扣。

    比如丁毅不是想屯田吗,王信给他们三人三分共一百五十亩田,如果总产量每分超过二十石是要交税的。

    每亩是一斗二长。

    一百五十亩的粮税是十八石。

    按现在粮价,苏州府是每石1.2--1.4两银。

    陕西这边略高普遍在1.5以上。

    按1.5算,朝廷补贴十二两银就是相当于八石。

    那丁毅的一百五十亩田,只要交税十石,省了八石。

    丁毅听懂之后立马道:“李头,要是我们想买三匹战马,朝廷就是要补贴三十六两银。”

    “我一年十八石的税也不够怎么办?是不是明年的税也能减税?”

    他有过杜威记忆,知道同甲明军一般叫甲长都叫头。

    这新奇的叫法,让张献忠和李庆万都愣了下。

    李和生当然习惯了,笑道:“现在缓镇这边不是这么算的?”

    “。。”丁毅。

    “陕西这边经常干旱,产量不高,粮价偏高,得算二两一石。”

    “朝廷补贴十二银,相当于补贴六石。”

    “你一年十八石粮,刚好补贴三马匹。”

    李和生言语意用奇怪的眼神笑看丁毅。

    丁毅马上听懂了。

    特吗的,上官们又要拿一笔。

    陕西这会还没大旱开始呢,价粮哪有二两一石。

    李和生说的二两一石,包括其他上官的好处。

    所以他要买自己买三匹战马,朝廷补贴三十六两银,是不会给钱,让他自己种出粮来,然后免他的税。

    缓镇这个‘免粮马’出来之初是好的,鼓励大伙买马,但马价不止十二两,军士们得到补贴都买不起,最后纷纷购买老弱瘦马甚至病马运输骡马来充数。

    所以现在延绥镇在册骡马有三万多匹,实际真正的战马连一半都没有,而优质的战马更不及十分之一,全集中中各高级将领的家丁近卫手上。

    听完后,丁毅转身对张献忠和李庆万道:“听到没有,只要屯田,就可以不用交税,可以用来当买马银。”

    两人面面相觑,又不好打击丁毅积极性。

    李和生正带着他们回自己墩堡,李和生的墩堡在这里五里外,就在河边,条件也相当好。

    他一边走一边继续和三人道:“现在天寒地冻,又也没耕牛,农具也缺,没人愿意干的,就算要干,你也得到来年春耕,土地松软之际好办事。”

    “志贤,我看你年轻有力,脸色白红,怕没吃过苦,没干过农活。”

    张献忠和李庆万都笑了,王志贤自然没干过农少在,他懂屁的屯田。

    “明年会大旱,咱们先多挖渠道,多打水井,以防天旱。”丁毅马道。

    这话说的李和生三人都是一愣。

    明朝万历到天启年间都还好的,真正大灾就是天启七年即明年,陕西开始大旱,并且一下子保持了两到三年,由于连年干旱,生态环境也发生变化,蝗虫,瘟疫甚至狼患(成群的野狼)相继在陕西地区发生,当地人口剧减,粮价狂升,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起兵造反的。

    丁毅怎么知道的?当然是历史学家周小兰告诉他的。

    这次穿越前,周小兰就和他说了,他还有一年时间拯救陕西,进入天启七年,陕西就要天灾连连。

    当然,天启七年后,大明全国各地都有灾害频发,陕西则是最严重的地区。

    但丁毅现在说这些话,在其他人眼里简直天方夜谭。

    这李和生是夜不收,本来就骑着马过来的,原本牵着马和他们聊天,听到这里时,他哈哈一笑,翻身上马:“西北明堂川河边上,就是咱们灰林墩,你们去看看缺不缺水,驾--”飞马而去。

    明堂川算无定河的支流,从米脂县的无定海一路往北,通过关外直入蒙古袄儿都司部境内。

    万历期间,明军经常和对面袄儿都司部进进互通交易,就从榆林关出。

    等三人好不容易走了几里路看到灰林墩,站在高处,能看到灰林礅东边七里就是榆林城,距离总兵衙门还挺近的。

    灰林墩是个军堡,原本在册军户十六户,后来跑了几户,现在丁毅三人加进去,也刚才十户。

    进去后就能看到里面一片破败,屋子都是泥土建造,全是低平的矮房,围墙只有半个高,不用走大门都能跨进墙内。

    整个墩堡占地有五六亩,墩台只有六七步高,明显是摆摆样子。

    丁毅在辽东杜威那看到的墩台有十三四步高,这边连一半都没有。

    三人走进时,李和生正召集合墩的人出来认人。

    “都站好了啊,墩里来新兄弟了,马军夜不收---王志贤,张献忠,李庆万。”

    李和生一个个指向三人。

    张献忠脸上微微有些不好看,原本三人到哪,都是他在前面,这次李和生介绍三人时,犹豫了下后,先介绍了丁毅。

    丁毅也正在观看一院子的人。

    里面满满堂堂站了三四十人,其中光小孩子就有七八个,大的七八岁,小的还扔在怀里,女的老人也不少,真正在十八岁到四十岁间的也就十一个。

    所有人脸上都没什么快乐的表情,大伙更像行尸走肉,目光呆滞,难得能看到几个目光有精神的。

    这可是七户军户,平均每户五六人,真不知道明朝这种条件下,他们怎么这么能生,存活率还挺高的。

    这也是军户有粮供应着,换成普通百姓,估计得饿死一大半。

    当然,等明年大旱,朝廷也没粮了,军户们一样得死,有人甚至会易子而食,这可不是假的。

    “兄弟们,小弟王志贤,别的本事没有,但只要大伙点时间我,一定能在李甲长的带领和英明指导下,让大伙有粮吃,有钱花。”

    丁毅这话让李和生满意,墩堡里的人却个个像看傻子似的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