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风云

第二十八章 反思

    河长表情严肃,语气沉重地说,“必须的,不过,从人烟稀少、地势低洼处扒口可以降低损失。比如……和下游县交界的地方。”

    听着汇报,辛毅脑海中出现一幅滔天洪水席卷而来、人和物在水面漂浮的惨景。

    他胆怯了,深感应该告知下游兄弟县。

    不顾这样做会被报复的劝阻,当即发出公文,叙说迫不得已准备泄洪,告知泄洪的时间、地点。提醒什么时间以前不回复消息,即表示同意。

    在限定时间的最后关头,下游县派人送来信札,对提前告知表示感谢的同时,说他们已经毁堤泄洪了。

    细瞅,河面水位正快速下降,险情消除了。辛毅的善意换来了意料之外的回报,他如释重负,喜极而泣,如小孩那样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不容易啊,防汛的这些日子,他和县丞带领衙役、村民没明没夜巡视大堤,发现险情不顾疲劳立即处理。

    追随辛毅的许多人被蚊虫狂叮猛咬,脚在泥水中长时间泡,发白变肿,还吃不好,睡不好,个个满面沧桑,老了许多。

    大家相互拥抱庆祝:河堤没在宪县境内垮掉。

    水是退了,危险并未彻底解除。高温天气,目之所及,皆为腐烂生物,鼻之所吸,皆为臭味。大地死气沉沉。不抓紧清理死亡家畜尸体,不尽快清理消毒,后果不堪设想。

    大灾之后常有大疫,并非居心叵测者恶意造谣。

    公共服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衙门没钱投入;庄稼都被淹死了,百姓靠什么填饱肚子成为难题。生活现状无法维持,未来不知路在何方。

    辛毅突来灵感,想起黄老学说的精髓:无为而治。索性不征税,宣布收获完全归劳动者所有;不再管控,听任百姓自由流动、自觅出路。

    “群众有智慧,高手在民间”此言不虚。放开后,百姓们或种植蔬菜,或种植青储饲料,各展其能,大地很快有了生机。

    河水泛滥并非尽是坏处,它给沿岸带来肥沃的淤泥。劫后余生的百姓们种的东西喜获丰收,不少人自打出生以来,首次衣食无忧。

    接连啥也不干(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化解双重危机,辛毅在反思:为什么竭尽全力去管,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当心烦意乱被迫不管时,反而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难道在溜须拍马声中迷失了自我,误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听不见真话,不能及时纠偏,直至撞了南墙局面无法收拾,才恢复理智?

    辛毅身边的女人,或死或逃,没了。他接触过的女人要么卓尔不群,要么风姿绰约,要么与众不同——眼光不觉高了,即使长时间没有女人陪伴,也绝不肯把母猪当做美女。

    如此也好,辛毅腾出时间用心观察宪县风土人情,深入研究社会运行规律。

    宪县山区山清水秀,水资源丰富。地表水清澈见底,地下水位很浅,随便找个有土的地方往下挖三尺深,就会发现泉眼。泉水水质好,喝起来甘甜爽口。

    山区野生动物不少,野猪、野驴、獾、蝎子常见,也有狼、豹子;野生植物,野韭菜、野梨不少,还有叫不上名字的。

    宪县平原地区各类道路,以土路居多,偶尔可见碎石路、砖路。晴朗天气还好,雨天和雪消融后,穷人赤脚,富人或骑马或骑驴或乘车,出行。

    平原飞禽多,畜养的动物多,打得粮食多。

    宪县人勤劳勇敢,性格耿直,爱争论。

    动辄为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吵不赢就打,往往打得鼻青脸肿。

    他们爱喝自家酿的粮食酒,喝多了,不管身边是否有人,扯起嗓子吼几句山歌。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当地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群众勤劳,多数人却吃不上肉,有的还吃不饱。

    简而言之,这里虽然有许许多多的好,但是小憩可以,久居不行。

    因为太落后、不文明。人天生都希望远离野蛮、贫穷,拥抱富裕和文明。

    辛毅思念现代社会的种种好处:出行,短途有电动车,长途有私家车,再远点,有火车、轮船、飞机。闷了,可以看电影、打游戏、听音乐会、游山玩水;饿了,有外卖,有饭店;没钱花,父母给,打暑假工也行。多么惬意!

    哦,想起父母,心疼,父亲去世早,母亲找不到自己,肯定会着急,她血压高,可别急出什么毛病啊?

    “我要回去!”辛毅狂叫,嗓子差点捋了,“我——要——回——去!”声音在山谷间回应。

    说实话,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与自己没有丁点关系,它是它,我是我,充其量算是个来去匆匆的过客。

    病死人,淹死人,何必逆天改命,人早晚会死,还没听说过谁能够活着离开人世,何必贪恋身外之物!权势、金钱、美女,都是浮云!也不是什么都假,亲情就真,还是寻找穿越回去的路吧!

    主意再次拿定,就看如何实施。

    闲暇时,辛毅多方打听哪里有山洞,山洞的详细样子,一旦和心中所想相似,不管多远的路,不管路多难走,他都要想方设法去实地查看。

    听景不如看景,这些山洞,有曲径通幽的,有别有洞天的,有怪石突兀的,有可容纳千人的,有狭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有洞中有洞的……

    山洞虽多,却都不是心中那个洞。

    踏破铁鞋无觅处啊——苦了辛毅。再苦,辛毅始终都没有放弃寻找亲人的执念。

    一日午饭后,想起付出那么大的努力寻找亲人仍没有眉目,心中不由烦恼,遂舍弃随从,走出去散心。

    一个湖挡住去路,这是北方罕见的湖。湖面积很大,水气氤氲,看不见另一边在哪里,更不知有多深。

    湖中心有条龙,一半潜入水中,一半跃出湖面,栩栩如生,许久不动,看来是条石龙。

    围绕湖四周点缀着数米粗的柳树,想来年头不短,它们那细长柔弱的淡黄色柳条,如人胡须般随风飘荡。

    这是哪里呀?印象中宪县没有这个地方,想找个人打听,环顾四周,难觅人踪。

    忽然,数里外传来悠扬的撞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