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镇关西

第二十一章 知县

    郑途抬腿,把地上的银子踢到何泰然脚下。

    “捡起来,去买点药敷一下,省的肿成猪头,惹人发笑。”

    何泰然捂着脸颊,指着郑途尖叫道:“你这混账,居然敢打我,你知道我是何人吗!”

    “我又不是你爹,怎么知道你是谁?这是你自己打的赌,现在想翻脸不成?”

    “岂有此理!何大何二,给我打断他的腿!”

    眼看着两个家丁冲上来,郑途不慌不忙,甚至没准备喊鲁达出战。

    啪啪啪……

    人群寻着声音看去,立刻自动分开一条通道。

    唐孟阁背着药箱,拍着巴掌,从慢慢走到近前,将

    “草民何泰然,见过知县大人……”

    “草民齐忠山,见过知县大人……”

    没想到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唐孟阁会突然现身于此,何泰然此时已然满头大汗。

    一旁的齐忠山也好不到哪去,连请安的时候眼神都在躲躲闪闪。

    原因无他。

    只因为唐孟阁在众目睽睽之下,就这么直接的,站到了郑途身边。

    “郑掌柜的伤可好些了?”

    “好些了,多亏了唐大人的医术高超,那药的效果确实不错。”

    郑途回答的,同时也仔细观察了一番唐孟阁的相貌。

    似乎就是个普通的人,脸颊瘦长,表情古板,头发用块头巾随意包起来,身穿的衣服也低调的不成样子,甚至裤脚边上还沾着泥巴。

    “大人是从田间回来?”郑途好奇道。

    唐孟阁点点头:“去了趟城东城东李农户家,他家小儿子今早犯了病,吐了满床,找了几家医馆都说是百日咳,但症状又不像,就求到了我这里。”

    身为一名地方官员,懂得医术不说,还能一大早晨踩着泥泞去患者家里治病。

    光凭这一点,就令郑途对其生出不少的好感。

    “呕吐……小孩子……”

    根据往日生活中的经验,郑途大胆的推测道:“应该不算什么大病,或许是小孩子贪食,吃多了东西,或者家长给小孩子吃了大人吃的食物。”

    唐孟阁瞬间转头看着他,点了点头:“郑掌柜难道也懂得些医术么?”

    “不算懂,只是考虑到以后娶妻生子,就特意翻看过一些此类的书籍。”

    “唉,若是每户每家都像郑掌柜这样有心,这天下的医者便能轻松不少了。”

    唐孟阁像是找到了知音一样说道:“你猜得没错,确实是这样的......幸好只是小毛病,他家人粗心大意,只知道种地劳作,不懂得如何照顾小孩,给孩子吃的太多。”

    “三四岁的儿童,小臂粗的像莲藕一样,可爱是可爱了些,可过于肥胖,对身体终究是有坏的影响,真是太不像话了...”

    “小孩子性格活泼,整天跑跑闹闹,能胖成李家孙子这样,在雁门县里也是罕见,偏偏那家人还不自知……可能与老来得子有关,你知道他妻子怀有身孕的时候,李老汉多大岁数了么......已经年近五十了。”

    听着唐孟阁在自己耳边碎碎念,郑途才发现,这人的性格并非像外表那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正相反,外冷内热,是个善谈之人。

    嗯,也是个好官。

    唐孟阁不停数落着李家人在孩子身上犯下的错误,自顾自的说了半天,才想起身边的郑途。

    他转头看向齐忠山、何泰然。

    “郑掌柜是我的客人。”

    周围群众瞬间骚动。

    “什么?这被纠缠上的汉子居然是唐知县的客人?那定然是被冤枉的了。”

    “知县大人可是的好人,曾冒着大雨到我家出诊,他的客人定然不会是凶恶之人。”

    “哼,我看未必吧,说不准是这姓郑的掌柜私下里孝敬过,这世道那有什么好人啊。”

    只是这简单一句话,彻底稳住了场面。

    一直暗中观察的苏子明顿时感觉浑身发冷。

    他紧闭着双眼,身体不停打着摆子。

    郑途居然是知县老爷的客人?!

    可明明他亲口告诉自己,只是个杀猪卖肉屠户,怎么摇身一变,成了知县老爷的座上宾?!

    就在他感到震惊之余,突然间身上的白布被揭开,迎面便是唐孟阁那双三角眼。

    “草民……给知县老爷请安。”

    “别动,我给你检查一番。”

    片刻之后,唐孟阁松开苏子明的小腿,站起身,用手敲了敲发酸肩膀。

    “左腿淤血肿胀,胸口后背有淤青,的确是被人殴打后的症状。”

    “我再问你一遍,是谁打的你?”

    苏子明躺在地上,紧张的咽了口唾沫,手指指向郑途,随后又立刻指向了鲁达。

    “是他!”

    “来人,羁押犯人鲁达,押入大牢,等待查明实情后再做处置。”

    随着知县下了命令,一群衙役手持着白色短棍立刻从县衙内跑出来,将鲁达五花大绑。

    “等等知县大人,这鲁达只是从犯,那郑途才是主谋。”

    苏大娘子嘴里嚷嚷着,却被唐孟阁随意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先缉拿打人者,具体原因本官自会定夺,你这妇人还敢教我做事么?”

    “还是说,你背后有人指使?”

    “没有、没有……”苏大娘子跪在地上,缩起脖子,不敢再多说什么。

    唐孟阁冷哼一声,向着围观人群看了一圈,百姓们纷纷对他作揖行礼,随后便各自散开了。

    唐孟阁走到赵廉纤身前,他老眼昏花,努力眯起眼睛辨认了一番,才最终确认了赵廉纤的身份。

    “你是赵冯的女儿,我去你家庄子上做客的时候,你爹带着你,曾经见过我一面。”

    “呵呵呵,那时你还是个小丫头,梳着羊角辫,还想从我手里抢梨子吃。”

    “民女赵廉纤,见过唐知县。”赵廉纤没忘记礼数。

    在唐孟阁这位老人的视角中,提及到赵廉纤童年时候的事迹,也只是对于这个小辈亲近的表现,并没有什么阴暗的意思。

    “没必要跟我生疏,我和你爹交情匪浅,他是个良善之人,着实可惜了……总之你活着就好,尽快让你那二叔三叔把银子送来,有了银子,兵部那边才肯去征讨贼匪,这是官场规则,这笔钱是必须要出的,老夫也没办法。”

    “廉纤知道了,会尽快把钱送过来。”

    “嗯。”唐孟阁点点头,又小声说到:“郑途此人,老夫看他不错,能不贪图虚名,是个聪明的人,不知你们是如何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