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轶闻

第一章 影子的故事

    公元1097年农历6月9日,也就是北宋哲宗绍圣四年六月九日,淮南东路的泗州城死了三个人。都说人各有命,但命数的不同既彰于生前,也显于死后。就譬如这三位,同样是遭人横刀夺命,一个七天以后就灰飞烟灭,一个过了百日风光下葬,而余下的那位,要等到死了近半年,才在千里之外入土为安。

    命案发生在绍圣四年,一个追着帝王将相殉了葬的年份,即便挖出埋在史书里的残骸,也讨不来后世多少关注。岁月与凡庶在此处尤其相似,一旦掉入他者的阴影,自身就从未存在过。绍圣四年正是这样一个隐没于夹缝中的年份。自它向前数三十年,也就是治平四年,威名赫赫的神宗皇帝继位,旋即起用王安石,君臣千古一遇,熙丰变法拉开大幕。而由它往后追三十年,却是靖康二年,就在这年的二月底,兵临城下的金军将开封城搜刮一空,又掳徽、钦二帝北上,北宋宣告灭亡。

    无论如何,影子也有影子的故事,即便是躲在中兴与毁灭之间的绍圣四年,即便是挤在明主与昏君之间的宋哲宗。元丰八年四月初,锐意变法十多年、却在西北战场遭遇永乐城大败的宋神宗撒手人寰。承袭统业的是幼子哲宗,虚龄十岁,实际才止八岁多,国朝诸事全赖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为稳定内外人心,太皇太后紧急召回了昔年重臣,传令已居洛阳修史十余年的司马光入京秉政。司马相公一向是反对变法的,五月官拜守门下侍郎,七月就着手废除新法。虽然他年事已高,到了隔年九月——也就是元祐元年的九月——就病死了,但他点起的这把废新之火却越烧越旺。由他保荐的中枢班底齐心协力,不出一年就将熙丰新法废除殆尽,熙丰群臣贬的贬、死的死。如此骇浪过后,政局终于稍定,但当权的元祐朝臣又旋即分化成了洛、蜀、朔三派,彼此亦是争斗不休。纷纷扰扰,直到元祐八年的九月,高太后病逝,哲宗亲政,情势才有了巨变。年轻的帝王迫不及待的从祖母的阴影下冲了出来,于次年改元“绍圣”,意在绍述先父的遗志,光耀熙宁﹑元丰政果。朝廷法度由是再度推倒重来,新法复行,新党还朝。所谓春种一粟,秋收万籽,元祐党人八年前种下的怨恨,此刻终于开花结果。更激烈的报复,更严酷的流放,汹涌而来。就连亡故多年的司马光,也不免被追夺赠官、谥号,甚还险些遭人掘墓劈棺。

    此后,旧账的清算又继续翻了三、四年,以至于到了绍圣四年,朝堂之上仍无非是拖沓了十余年的党争纷乱,更无新事。确切地说,非但不新,且不值一提,因为六月九日死在泗州城里的这三个人,本就无关朝政。他们都是籍籍无名之辈,生前不曾闻达于世,死后也没有彪炳史册,只是恰巧生在了这个时代,又恰巧在这天死了。

    下面要讲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