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青的乡村美食之旅

第十九章 岁月静好

    随着李铮把辣椒面洒到田鸡上,一股霸道的香味便散发出来,李怡马上判断出那是孜然的味道。

    孜然在后世随处可见,但在这个时代却稀有,应用也不广泛,倒是不知道这个李铮是从哪里得来的。

    李怡狐疑地看了看李铮,觉得这人还挺神秘的,他似乎和一般人很不一样,具体说就是特别会来事。

    李铮把剩下四只分别递给四个姑娘,又让李洋把火灰里的鸭蛋和田螺扒出来,他则去河边洗了洗手。

    李怡看着手里的田鸡,有些下不了口,特别是鼓着两只眼睛的田鸡脑袋。

    李梅和艳红,春花都吃得很满足,最后在她们的鼓励下,李怡做好心里建设,撕下一条腿来,只咬了一口,那焦嫩酥香的田鸡肉便俘获了她,哪里还管什么眼睛脑袋的,闭眼吃就是了。

    李怡视死如归的小表情逗笑了众人,哈哈哈!田野里荡漾着欢快的笑声。

    李铮笑着摇摇头,剥了一个鸭蛋来吃,嗯,似乎今天的烧鸭蛋格外好吃呢!呵呵!

    李怡后来也没有吃鸭蛋,倒是挖了一个田螺肉吃,很腥气,但也能吃,好歹是口肉呢。

    接下来是今天压轴节目,焖蚕豆终于可以开挖了。

    艳红用树枝刨开土堆后,被碳火焖得喷香的蚕豆便露了出来。

    原本饱满的蚕豆荚已经从深绿色变得枯黄,边角处更是染上了焦黑,豆荚的外皮失去了水分,只剩下薄薄的一层紧紧贴在了豆米上,伴随着焦香蒸腾而出的热气,非常的勾人食欲。

    好在她们焖的蚕豆不少,否则还真不够吃呢,毕竟是加了两个能吃穷老子的半大小子呢。

    李怡对蚕豆当然不陌生了,它可以榨油,可以做菜,可以做很多美食,但是像现在这种吃法她觉得是最有趣的。

    最外面的豆荚剥开之后,露出两粒白色的豆米,豆米再剥开,最后剩下的才是我们常吃的青豆瓣,又沙又清甜的青豆瓣香味浓郁,口感超级棒!

    小心翼翼地剥了两粒豆米吃进肚里后,李怡发现面前的蚕豆消耗得有点快,左右看看,终于发现了原因所在。

    原来吃蚕豆也是有诀窍的。

    因为豆荚是放在火碳和土里焖熟的,所以表壳上多多少少沾染了灰尘,吃的时候自然得小心避开。可这样一来,不说吃起来麻烦,速度上也快不起来。

    其它人吃蚕豆只在剥外壳时用手剥开,之后就直接用嘴咬,像嗑瓜子一样把青豆瓣吃进嘴里后再吐出白色豆皮,因此吃得比较快。

    “嗷!原来是这样吃啊,亏我那么小心翼翼的,生怕吃了灰。”李怡用手肘撞了旁边的李梅一下,佯装生气地道:“好啊,小梅,连你也欺负我。”

    李梅正吃得开心呢,冷不防被李怡这么一撞,不小心咬到了舌头,痛得哇哇大叫:“唔,唔,疼係吾了,看吾怎么收拾你。”

    李梅顺手把空豆荚丢到李怡身上,“啵”的一声,在她的白衬衣上留下一片印子。

    李怡当然要反击啦,伸出沾满黑灰的小爪子就在李梅脸上摸了一把:“接招,看我龙爪手的历害。”

    李梅红扑扑的小脸蛋上立马多了几条黑印,之后两人你来我往闹了一阵,直到彼此都成了花猫脸,方才笑着停下来。

    “赶紧吃啦,你们俩再不吃我们都快吃完了。”艳红无奈地说。

    “是噢!休战休战!”李怡和李梅这才老老实实蹲下来抢蚕豆吃。

    蹲在两人对面的李铮,侥有幸味地看两人耍宝,眼眸微微眯起,不知心里在想什么。

    正在奋力抢豆吃的李怡,总感觉有一股视线似有若无地盯着她,不过她懒得计较,吃东西才是最重的。

    吃完蚕豆后,李铮用小桶拎了一桶水过来分别浇在两个火堆上,确定没有火星子,众人这才准备撤回家吃晚饭。

    吃得半饱的李怡到河沟边把手洗干净,洗了洗脸,拍了拍衣服裤子上的灰尘,这才打量起这条一米多宽的小河沟来。

    这条河沟虽然不宽,但河水非常清澈,它的水源来自上游的水库,拒说早年干旱时,曾做为向阳村村民的饮用水。

    河沟里铺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村里的孩童喜欢来河里翻石块,因为石块下面有他们爱吃的沙泥鳅。

    沙泥鳅体型小,一般只有手指长,颜色浅灰翻黄,腹部有红色斑点,油焖干煎都非常美味,可惜数量实在不多。

    河沟边种着一排垂杨柳,这时已经长得枝繁叶茂了,阳光透过柳枝照在水面上,给清凌凌河水染上一层金色,伴着流水缓缓流向远方。

    李怡很喜欢这条河沟,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李梅没戴草帽,就用柳枝编了一个圆圈,戴在头上遮凉,李怡拿过试了试,感觉还挺凉快的。

    李怡和李梅,艳红,春花一起回家,李铮和李洋不见了踪影,也不知干什么去了。

    春花胆小,一向话少,问一句答一句,一路上基本都是李梅和艳红在聊天,而李怡则是扛着从李梅家带来的小挖锄不声不响地跟在三人后面。

    这个年纪的小姑娘天真浪漫,除了吃饱穿暖,最关心的便是嫁人的问题。

    李梅才十五,嫁人还早,春花已经定了人家,今年秋天满十八岁便能领证结婚,李怡也是十八岁,但她是下乡知青,不可能嫁在农村,所以大家的关注点便放在艳红身上。

    春花隐约听艳红提过几句,但也并不是太清楚,只知道艳红似乎在等一个人。

    面对三人好奇和关心的目光,艳红终于是破防了,又或许她压抑太久而终于有了倾诉欲。

    原来她真的在等一个人,那是隔壁村的一小伙子。

    那个小伙是她的初中同学,两人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同学,经常一起上下学,从小便要好。

    后来两人初中毕业都没考上高中,而那个小伙却托关系进了镇上的水泥厂,小伙说喜欢她,等他攒够钱便来她家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