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看大海

五十一、游五公祠,今日旅游地,昔日流放地

    五十一、游五公祠,今日旅游地,昔日流放地

    在海南思古抒怀,五公词不可不去。历史因英雄而出名,因英雄的事迹而传承千古。

    第一次到海口,我作为一个文科专业的人,又爱读史书,当然要去五公祠寻古探胜。

    天空飘来细雨,烟雨朦朦的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五公祠外绿树成荫,远看里亭台错落,很有后次,不少安享晚年的老人在这里打打太极拳,其乐融融。

    五公祠并不是一座独立存在的祠堂,而是由一系列的古迹连成一片,并拥有着相同的人文情操在内,为了纪念五位古代的贤相,才称它为五公祠。五公祠建筑整体看起来十分雄伟壮观,蓝天下,雕栏殿阁蔚为壮观。建筑层次分明,视觉效果非常不错。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雷琼道道台珠采修建了“海南第一楼”纪念“五公”,故名五公祠。祠内祭祀着五位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贤臣名相、忠义之士,他们是: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李德裕在唐代文宗和武宗时两度出任宰相,他内制宦官,外抑藩镇,为国家安定作出很大贡献,后因朋党之争被贬海南岛并死于此,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都是南宋时期的主战派。李纲和赵鼎都曾两度拜相,李光是宋高宗时的参知政事,胡铨任宋高宗时的枢密院偏修。李纲等四人都是在金兵入侵的年代被秦桧等投降派迫害而贬到海南岛的。这五位精忠报国的名臣虽遭贬谪,但丹心不泯,在兴修地方公益事业、传播中原文化和培养人才方面,为当地人民做出不少贡献。

    组成五公祠的众多古迹中便有苏公祠。里面供奉的是大文人苏东坡,苏公祠内部装饰十分华美,墙壁上绘有精美的仕女图案。

    五公祠高10多米,分上下两层,木质结构,四角攒尖式屋预,素瓦红椽,三面回廊,可凭栏眺望。五公祠的门楼庄严大气,单层重檐的设计十分精巧,楼上,挂有“海南第一楼”的大字横匾,赫然醒目。楼下,大厅的环柱上有两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前一联是清末海南才子文昌人氏潘存撰,后一联是建祠人琼崖道台朱采所撰。

    在五公祠内部,建筑用红漆粉刷,十分壮观。旁边的古代贤者雕塑栩栩如生。头戴官帽,负手而立,神情庄重,显得非常气派威武。

    苏公祠前的两株鸡蛋花树据说树龄已近300年,是目前海南已知的最古老的鸡蛋花树。

    五公祠内还陈列着一座珍贵的北宋碑刻:《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此碑系据宋徽宗诏书而刻。碑高2.55米,宽1.3米,厚0.28米。全碑连同底座重约7吨,碑文共366字,字体为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据介绍:目前全国仅存两通《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而此碑保存最为完整。

    五公祠的楹联,记述了古代贤人英雄惊天地、泣鬼神,正气浩然,雄姿勃发,充分表达了五公高风亮节和刚正不阿的品质和精神。以及后人的崇敬心情。五公祠之所以称为海南第一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建筑规模和所奉祀的五公他们高风亮节的品德在当时都堪称第一。

    当初是流放之地,这个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交通的便利,现在成了旅游观光的好地方。这里是唯一没有雾霾的清静之地,才能装得下如此高贵圣洁的灵魂

    五公和苏东坡居琼的时间长短不一,但都曾把中原昌盛的文化传致了这个荒僻的海岛上,影响至深。他们的忠义之心。报国之志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