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看大海

五十二、出海打渔

    五十二、出海打渔

    来海南快二个月了,该转的转了,该走的走了,该看的看了,剩下大把的时间,无所事事,无事生非,突然冒出个怪念头,“出海打渔“。看海与出海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遇。一个是把眼睛给了大海,一个是把生命给了大海,在渔民的指导下,出海布网、下笼、捉螃蟹。亲身体验渔猎情趣,做一天渔民,品尝自己辛苦捕获的海鲜,想必是每位过惯了都市生活人们所向往的一种休闲方式;乘坐渔船环岛航行,观赏大海的风景,渔村的全貌,小岛山涧日出、日落。在亲身捕鱼劳作之余,此翻情趣,您难道不想去亲身体验一下吗?潮涨潮落,那里有沙滩,海岛,可恰恰又有野生的海螺,贝壳,小螃蟹,您难道不想让渔船停靠一会儿,轻踩尚未人工开发过的沙滩,和采摘从未见过人类的海螺,贝壳,小螃蟹吗?到门口镇,港口停着许多渔船,上前搭讪,大多不理不睬,少有几个热心人,语言交流,方言难懂,费劲听明白了,人家以安全理由,婉言谢绝。无奈,求助一个开出租车的朋友,他家在渔村,联系好他弟弟李经,给我留了个电话,我寻上门去。

    镇子往西二公里处,散落在椰林和蔬菜地边缘的渔村,房子参差不齐,有二层的简易小楼房,院子里搭盖着简易的棚舍,鸡鸭觅食,狗闻声而吠。主人出来,与我热情的握手,给我递上一支烟,我推辞着说:“不吸烟“,心里责备自已,来时应当买盒烟提瓶酒,作为见面之礼。

    几位渔民先到村上搭建的玛祖神庙上香祈福,这是一个出海的程序,祈求保佑自己。

    清晨的渔村充满了海边生活的味道,灰色的海风吹得人脸上湿而冷。一排渔船停在岸边,准备出发。这些小渔船都是用来做近海捕鱼的。传统的捕鱼行业分为近海捕捞和远洋捕捞,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近海捕捞的渔民们通常晚上出发,早上归来,有时候在海上劳作十多个小时,最后满载而归。

    他们说,捕鱼绝不轻松,近海捕鱼通常使用的是拖网渔船,简单地说,就是用渔船拖着渔网,在海中环行,也有利用双船合拖一张网的称为“双拖网”。渔网尾端有两个铁片,撒网后因为阻力的关系,渔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张开,当渔船在海里绕行的时候,途经的大小鱼虾,就被收入网中。这是最传统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捕鱼方式,渔民们通过渔网的网眼大小来筛选捕捞的对象,网眼大就可以让未成年的小鱼虾安全通过,只留下成年大鱼。而备受诟病的小网眼捕鱼就会把海里的一切都捞上来。

    “走吧,时间不早了,我带你们上船。”小李看了看表说道。

    跟在他们后面,过了马路,穿过一条小巷,往岸边小码头的方向走去。码头边上,停泊着好多艘装了马达的渔船。

    “坐稳了。”小李发动了马达,往深海的方向开去。

    出了海,才发现海上捕鱼并不是想象中《老人与海》中那种诗意,小小的船舱空间狭窄,充满了鱼腥味和柴油味,船上的人要博风浪,晕船,寂寞到想死,长时间工作,随时应对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需要的是胆识。这个季节,海里的带鱼、小黄鱼、刀鱼、墨鱼、鳗鱼、鲳鱼等等还有众多小海鲜都很肥美,能不能捕到,还要看运气。

    “离海越远,渔获越多。海边的鱼基本不大。海水越深,鱼越好吃,深海的高压把鱼肉压紧,味道自然更好。”他们一路介绍着说。

    一个小时后,落日的余辉笼罩着海面上的渔船,连船上晾晒着的鱼网,都闪烁着金光。渔船的正前方是广阔无垠的大海,波光粼粼,后面的海岸已看不见了,海面上不时有觅食的各种水鸟掠过。鸟儿的呼叫声,在翻腾面上此起彼伏。

    我站在船头,迎着带着淡夜色越来越浓,星空显得格外清晰,呈现出了黑夜璀璨的一面。

    他们让我穿上救生衣,站在船头,心情很激动。水动人行,随波逐流,在海面上翻滚着,闪动着,跳跃着。美了,醉了,站在船头,仰面迎着海风吹来的方向,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上主人公站在船头,张开双臂飞翔一样。脑海一下子没了思想,仅剩下心脏在怦怦的跳动。无边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几艘渔船颠簸中,显得很渺小,鸟儿在上空自由的滑翔着,还有几只落在船的桅杆上,偶尔鸣叫几声。它们不知从那儿飞来?也不知去那儿,船离陆地越来越远。我置身于苍茫的天海之间的感觉,没了方向,突然有点晕乎乎的。

    起风了,那几米高的白浪扑面而来,拍着船体,发出轰轰的巨浪拍打声响,船激烈的摇晃着,颠簸着,起伏着,这种近距离的渺茫无际,巨大晃动,有点让人受不了的感觉。

    看来,干什么都不容易,以往坐客轮,船巨大稳定,走的航线风小浪低,是小儿科,是玩,真正的出了海,才知道渔民的艰辛。

    突然明白了渔民出海为什么保留祈祷海神的习俗;明白了他们对大海的敬畏。

    到了渔区,渔民们紧张地忙碌起来,我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偶尔搭把手,反而碍手碍脚,帮了倒忙,只好立在一边,当个看客。他们打开灯,在渔网的浮标上装上灯或者点上椰棕火,渔船依次排成一个个大圆圈,每艘渔船的头部和尾部都亮着一盏盏白炽灯,一排排,一簇簇,有的船还打开探照灯。动物都有趋光的本能,如飞蛾扑火,鱼群见到灯火后自投落网。海上灯光在浪涌下摇曳,椰棕火随水起伏明明灭灭,渔民称它为“灯光春”,当地流传着一句话:“灯光春,值万金。”

    星空下的海面,静泊着的渔船,飞舞的萤火虫,似乎只有漫画里面才能看到的梦幻世界,如此真实地呈现在眼前,这科捕捞方法,靠灯光吸引捕捉,海灯越明亮,来的鱼虾越多。

    很快船舱就装满了鱼。

    休息时,吃红虾米饭。我帮他们做饭,打下手,将米淘洗干净放入瓦质饭煲内,放到电饭锅蒸至六七成熟,然后在煲内米饭上码放一层海虾,再蒸至熟透为止。用餐时,打开堡盖,白米饭上盖着一层油亮通红的大海虾,虾肉又鲜又嫩,四溢飘香。米饭经虾油一浸,饭粒圆润晶亮,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海鲜味。

    返程时,海上的风浪大了起来。船也免不了出现颠簸。

    小李经告诉我:“现在捕鱼都现代化了,很少使用老套的撒网方式了,遇到鱼汛旺季,天天如此,争分夺秒,如上战场一样,到了禁鱼期,政府查得很严,就不能出海了。“

    天际的的海平线,开始透出一些红色的亮光,逐渐撕开了黑夜的沉重。光线越来越明亮,逐渐映红了天际,变成了朝霞。

    满天的繁星已不知道什么是时候消失地无影无踪。朝霞的形状瞬间千变万化,万马奔腾一般。朝霞的颜色也不停变换着,由浅入深,逐渐变成了嫣红。在朝霞的极力渲染下,整个天空由开始的浅青色变为成橙红色。此刻,苍穹化为画布,光线则是大师手里的画笔,一幅幅令人拍案叫绝的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眼前。

    我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天际的海平线,等待着那令人心动的一刻一块月牙状金黄的色彩从海平面下涌现出了,散发着柔和的金色光芒,晕晕的,但毫不刺眼。金黄的色彩极具动感,不断流动着,扩张着,露出水面的弧线越来越大。才一眨眼的功夫,金灿灿太阳就完全脱离了海面,跃上了天空。天空瞬间亮了起来,四周的一切都被笼罩在了金色的光芒之中,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看,这就是新的开始。”我心里对自己意味深长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