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父,任先生

41,准与不准,因地制宜

    师父继续说道:

    再比如,一位妇人的孩子犯了事,但是她不能很明确的知晓这件事是轻是重,所以想来问问他的孩子是否会下狱?若是如此,你当如何回答?

    我想了想道:那就看这位女命的八字,或者是他孩子的八字,看今年是否有官非,七杀过旺、日主过衰的情形,以此来作为判断。

    师兄又是哈哈大笑道:你又来了。

    我不解的挠头问道:怎么?不对么?

    师父呵呵摇头道:还是不对。你关注的依然是八字的原理和五行生克,但并没有想到体、相、用。如此,依然只能纸上谈兵。

    我虚心的问道:那师父,我应该怎么回答?

    师父笑道:当然是告诉她,肯定不会下狱,没几日就会放出来了。至于为什么嘛。。。一个母亲,心疼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常人在知晓自己最重要的人犯事被抓之后的第一个反应都是希望他们是无罪的,是抓错人了。所以,当这样的人来问命,你可千万不要傻乎乎的去看什么七杀、日主之间的强弱,再去找什么神煞看官非。。。那都是浪费时间。而且你若是真的依照理论去说,对人家讲你的孩子这次麻烦大了,运气不好要开刀问斩。。。那你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么。。所以,你只要说没几日就可以放出来,让她不用担心就可以了。如此,真的放出来那么大家就皆大欢喜。若是放不出来,那她也不会怪你,因为你所说的答案正是她心中所想、所盼望的那种。

    但假如,你说了他的孩子一定会被收押。她恐怕当时就要翻脸了。。。事后若是真的被你言中也收押了,那你就等着人家上门揍你吧。。。。你这已经不能叫【准】了,而是改叫【乌鸦嘴】了。哈哈哈,明白了吧?

    我和师兄听了都是一愣,随后也跟着笑了起来。我说道:原来如此,有时候准了反而不是好事。

    师父点点头,继续解释道:有时候论命,是要依据一些轨迹的。也可以说是通过你对命主的观察和感受,去推敲他真正的心意,然后顺着他的心意开展后续的谈话。比如:一个失意的文人屡考不中,或者经商失败的商人,甚至是一些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子弟。。。他们其实心中早已经知晓日后会如何,或者是当时究竟是因为什么导致的。但依然希望能通过论命的方式,借由你的口来对他说,这其实并不是你的错,只是时运不济,运气不好而已。像你这般的人,身上背负的太多了,压力太大。别人只是看到你的失败,但是没有看到你为了这项事业而付出的太多努力,他们不了解你,只会落井下石,太不应该了。如此,你说什么八字准不准的都不重要了。而重要的就是你能让他开心、舒展眉头、解开心结,这就是一种遵循轨迹而论命的情形。

    其二,就是一些人乐于相信自己所希望的事情可以成真,这就是人性方面的情况了。不要说咱们这些普通人,就算是商贾、大官、皇上,也都有着自己的理想、抱负。拿商贾来说吧,他是经商的,一辈子摸爬滚打才打下家中那么些多个产业。而当他的孩子现在长大了,他觉得可以慢慢的引导他继承家业,这时候他来替他的孩子论命,想问问他的孩子日后最合适作什么样的营生?

    这就是明摆着已经把答案告诉你了,然后希望你能按照他的暗示把答案说出来而已。

    我好奇的问道:他说什么了么?我怎么没听到?

    师兄呵呵笑道:他说了啊,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继承家业,像他一样的从商,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基业不会败掉,希望一直延续下去。

    师父点点头道:就是如此。别说是这位商贾,就是什么大官、皇上也都是如此。。。希望自己的官位、皇位,被自己的后代永世继承,不会断绝。都是美好的愿望啊,但是一者这种奢望本就违反了天地的法则,二者则是当事人自己是否愿意他们并不知晓,只是过于关注于自己,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顿了顿,师父又继续说道:再三,就是一种命主自己假象的情形,或者说是他心中一直存在着的一种隐忧。对于这个隐忧,你可以从他众多的描述当中,寻到轨迹,然后说出来。如此,他就会觉得你很准,竟然能明了他心中的想法。。。但其实,他已经七绕八拐的将自己心中所想给透露了出来。好比是一位女命,一直没有子嗣,但是夫君的小妾已经生了。过了好些年仍然是不见动静,如此她就会害怕自己会不会终有一日被取而代之。假如你能切中这一点对她言说,她就会很惊讶,并且奉你为神,说什么就听什么。。。而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八字的理论知识,而是单纯的心理战术。

    其四,替罪羊。比如,明明是命主本人自己性格不好,好吃懒做,好赌博,惹是非,因小失大等等,却诉诸于【犯小人、流年不利。。。】等外界因素来为自己开脱。这种情形,那就多往八字理论上推就行了,推得越多他越开心,就会觉得真的不是自己的事,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我认为这类人。。。不可深交,也教不了,敬而远之。奉承几句就送客最好,免得被缠上。

    我也点头道:是啊师父,我也觉得这样的人不咋地。连承认自己错误的勇气都没有,怪这怪那的。就这种情形,恐怕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

    师兄却笑道:也有可能,这位仁兄上辈子太谨慎了,一次大错都没有犯过,而这辈子就来尝试一下没事找事的感觉。

    师父和我听了都是嘿嘿一笑。

    师父继续说道:

    其五,对未来之期许。比如一位已经过了适龄的女命,总是幻想着她未来的夫君会如何如何,但她又不能忍受夫君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她其实心中也明了,自己只是没有任何条件可谈的人,说这些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真若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她的家人或许会饥不择食随便找一户人家给她嫁了。到时,她恐怕才会真正明了,自己的幻想在现实面前是多么的可笑、可悲。

    与其如此,不如早早认清现实,何苦如此蹉跎岁月。。。

    其六,就是自己本身之定位不明,比如他会问【我做生意好?还是去赶考好?】,又或者是说【你看我去做哪一行比较好?】

    这一种就是自身浑浑噩噩,没有任何理想抱负,随波逐流的类型。但又希望能有一个方向引导自己,总好过尝试很多种职业只有才稳定下来。虽说这类人比较迷茫,但他也不傻,不想随意浪费自己的时间。但世间之事,总是在摸爬滚打之中进行的,谁也不是神仙、大气运之人,不可能知道自己选的路究竟对不对,也不可能随便选一条路就有贵人相助,一路青云。所以,在人言可畏的年代,就想着将希望寄托在命术上,借由此能使自己少走弯路。但其实。。。为他说命、看相的人,本身就是过的摸爬滚打的日子,你指望他们能给你指明什么康庄大道???岂不可笑?

    师兄开口道:这到底算是人言可畏呢,还是这种理念已经随着时间烙印进了每一个人的心中了呢?就无法更改么?

    师父思忖道:这个嘛,并不是说人言,而是帝言。因为这种风气不是民间带动起来的,而是皇家带起来的。因为他们总是站在人间的至高点,他们的一言一行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下面的百姓。好比他们说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九州。这些都是因为皇庭中聚集了天下之名士、学者众人一起的智慧汇聚起来的成果,然后推行于民间。如此,大家、老百姓才得知这些道理。

    而且,一般有个什么事,也都是皇家率先带头,百姓们跟着,这是自古而来的习惯问题。

    而信奉这些神仙鬼怪的学说,也都是从皇家开始。。。将这种陋习、偏见的风气给带起来的。。比如什么秦始皇派人寻仙求不死仙丹、汉武帝登山祭天,皇家的钦天监等等。。。如此,百姓们就会想,连皇上都信,那一定是真的,咱们自然也得信。而更关键的还得是一代代的托儿的功劳,因为是他们将整个原本无人问津,无人感兴趣的东西捡起来,慢慢的增减成为有利可图的抢手货。再加上这类学说本就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而民间的百姓大多都是种田为生,对此只有相信或者不信的份儿,根本没有怀疑的份儿。

    以上这些,都是属于常见的类型。但还有一些情形,不是指我们对命主的观察,而是指命主对论命者也有一种相对性的心态,这种形态,主要有四项:

    1.命主虽然愿意花钱来请你论命,但他对你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怀疑,对你的判断吉凶并不是完全的放心。(除非是那种被托儿骗的团团转的,或者是论命者运气好,说什么都对),此乃人之常情,就好比去街上买东西。对商品会有一些挑挑拣拣,喜新厌旧等心态。故此,当遇到命主对论命者进行发问,考问之时,也要务必精心对待,不必露出不耐烦之神色。说白了,你想挣钱,就得先耐得住性子。

    2.命主自觉眼前有很严重的凶兆,他来问命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从你口中听到一句:绝对没问题,这关一定过,你是XX转世、XX护卫、XX吉星高照,凡遇大难,皆可安然度过。。。。云云。

    3.命主目前正面临着一种两难的情况,可左可右,来问你究竟哪种是最佳的选择?但虽然他是来征询你的意见,其实在他的内心之中早已经有了一种选择,一种偏向。而他希望的,就是你说出来的结果正中他内心的那个希望,这才是他想听的【准】。

    4.是要论命者,透过命学的术语,去证明命主是【好命】。他以前是【好命】,以后也一定是【好命】。或者他以前【不太好】,但他的以后,一定【好】。一种透过论命者的逆向自我安慰。这类人士,看情况而定吧。若是大好青年正值青春之时来问这种事,哪怕不看在钱的面子上也要给他一些鼓励,使他信心满满。切莫可以的打压、恫吓,以此来推销自己的那些不值钱的坑人玩意儿,慎之、慎之。(人在做、天在看。不为你自己想想,也需要为自己的家人想想。)

    以上这些心理【分析】,需要慎重把握。如此,才可以建立起与【命主】之间的【桥梁】,才可以开始命学的【硬体理论】之推论,才可以去谈什么【用神、格局、喜忌。。。。】,否则哪怕你脑子再好,背得知识再多,也总是【话不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