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仙朝

第17章 出山

    诸葛延也不应承李策,只是说我们喝茶吃饭再谈此事。

    李策也不气馁,前世蓝星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自己不过一个小喽啰,也没什么大的势力,要请出这种年轻有为的大佬确实还是差了一些水平。

    而且不得不说新津府只是一个巴掌大的地方,所谓平台太小,李策虽然有系统加持,加上几千年历史眼光,有信心发展出不一样的新津府,但对于诸葛延还是说不好他内心想法如何。

    “如此说来,侯爷你确实算是为普通百姓找出路,不过我还是会考虑考虑再说”诸葛延微笑说道。

    “不知诸葛先生对于奇技淫巧如何看待,传闻朝廷的士子都是不看重这些”李策突然问道。

    “我不是单纯学习儒家,中古时期百家争鸣,墨家也是前十的流派,我不反对,甚至对于这些还有些精通”诸葛延说的一番话有点出乎意料。

    “我们新津府不仅重视这些,目前已经成立各种工坊,生产制造这些工具,特别是钢铁工坊,更是重视,还有目前正在准备生产的蒸汽机车,想必先生可能会有些兴趣”

    “不知蒸汽机车是何物”

    “全身钢铁制造,用木炭烧火,产生水蒸气,推动钢铁前进”

    “可以快速前进,甚至日行千里,不知疲倦那种”

    又是一番闲聊,诸葛延似乎颇感兴趣。

    ……

    王小峰一共准备了两桌饭菜,七个人一起。

    李策,管陶,刘楷三人,其余士兵则让他们回山脚下驻扎去了。

    桌子上不大,吃食也不多,仅有小葱拌豆腐,紫苏烧黄豆,清蒸草鱼,还有一个紫苏蛋花汤而已,相比李府的饭菜,算是比较简单。

    小葱拌豆腐是一个家常小菜,用的是草堂庄园自己种植的黄豆,很多人喜欢吃,包括李策。李策看这道菜特点色泽素雅淡洁,清香飘逸,鲜嫩爽口,豆腐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

    最好吃的莫过于清蒸草鱼,在后世来说是个家常菜,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是一道硬菜,对于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草鱼肉嫩而不腻,可以开胃、滋补,李策吃一口入口即化,鲜甜的味道直冲味蕾,相当不错。

    紫苏蛋花汤则是用农家土鸡蛋,紫苏也是新鲜的,味道鲜美。

    李策吃的津津有味,直呼手艺不错,连续添了好几碗饭。

    李策直接赖在这边,不停的向诸葛延探讨一些施政的一些经验,虽然诸葛延从未具体当过官,不过确实是经邦济世,强国富民的超级大才。

    李策一开始也急切寻找解决新津困局,后来想着找人才解决,现在经过诸葛延的一些问答,也坚定了一些想法,既然这老天让他重新走一遭,何必畏畏缩缩,放手去干就好了。

    哪怕粉身碎骨,哪怕万人阻挡,也不足为据。

    想明白这些事情,李策静心静气,把诸葛延这边的请教当做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

    李策是个聪明人,前段时间有点太浮躁了,风风火火搞得,所谓水满自溢,拔苗助长反而失去了更进一步的潜力。

    李策理清思绪后,武境心境修为竟然更上一层楼,对诸葛延的一些学习,更加努力。

    彻底的把自己当做一名学生,认真学习起来,既然新津城的敌人想乱,那就破而后立吧。

    认真研读学习,每天跟着司马术种地锄田,怡然自乐。

    而且李策发现向司马术学习种地,武术修为竟然有很大提高,从宗师前期慢慢的突破到中期了。

    一连三五天,都是晴朗的天气,微风拂面,看着自己几日开垦了几亩农田,一些新的土地政策的想法也开始有了新的融合。

    土地改革方能打造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了,才有精力做其他的事情。

    这件事情不可谓不难。

    晋朝虽然明面上是号称种地二十取一,甚至三十取一,看起来似乎很好,收三十石粮食上交给国家一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光今朝就要算上更赋、算赋、民赋、另外还有人头税也就是口钱,失地农民非常多现在,可谓是负担非常重,如果给地主种地就要上交一半,甚至更多。

    而且这些赋税都是直接征收,不给钱的,李策按金银给钱,同时分官田给士兵种植,不收取一半的税负,现在成立各种工厂上班都是给钱的,可谓是非常节省民力。

    但是这样一来,其他地主就不开心了,没人种地了,李策还打算开荒种地,免去赋税,而且后期也收低税,原来的新津府巧立名目,让百姓免费给豪强打工,甚至农忙时节还征工,李策彻底去除这些乱用民力的政策,得罪了太多人,但是这件事是为百姓做事,还要大力推广。

    这些人巧取豪夺,拥有大片土地,却不上交税负,导致税收不上来,或者少交慢交,李策想清楚其中缘由,也知道自己做的确实没有什么错误。

    错就错在李策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了,总想着一步到位,这个是非常危险的。

    而且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李策没钱怎么更新装备,所以陷入死循环了。

    城内外各种人在搞事,却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收拾这些人,李策做的虽然不是很对,但确实有点本末倒置。

    李策下一步的想法就是分化敌人,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团结一批,扩大自己的基本盘,在各种工厂没有产生收益之前还是非常危险的。

    李策这几天想清楚了这些事情,不过时间也过去比较久了,新津府的事情也要去处理一下了。

    这几日李策跟诸葛延也交流了很多,不过可能。

    这天李策准备辞行,虽然出来游历短短十多天时间,遇到了诸葛延这种人才,甚至算是小小的打好关系,觉得非常值得,而且李策觉得至少不太迷茫了。

    诸葛延对李策讲的这些话,甚至比那次系统的伐经洗髓还更有作用,伐经洗髓不过强健体魄,圆满灵魂而已,诸葛延讲的这些天下大势,开阔信息,指点李策的迷茫,犹如醍醐关停一般。

    “多谢诸葛先生这几日的招待,这次草堂之行可谓是收获满满,先生当受我一拜”李策郑重鞠躬,显得很真诚。

    “不过小子我还是想请诸葛先生出山,为我大晋百姓,寻一条新的出路,策必定洗耳恭听,给先生最大的发挥余地”李策做最后的坚持,不抱希望。

    “那择日不如撞日,阿术小峰,你们把门关好,我们同去新津”诸葛延说道。

    旁边的三人迅速从房中取出几个巨型包裹,还有几个木箱,仿佛早已准备好。

    李策一脸懵逼,不过随后然后击掌大笑“有先生助我,必定能给这天下百姓再造一个青天,民富盛世,我为天下百姓谢过诸葛先生了”

    诸葛延司马术等人大包小包,推着小车,跟随李策一起下山,又最后看了一眼这草堂,终于还是出山了。

    诸葛延在对李策发问后其实就准备去新津了,不过两人不过见了一面而已,诸葛延在这几日的相处中,看李策的神情从紧张,浮夸,到最后趋于平稳,淡定。

    也觉得李策是可造之材,不过这种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事情,诸葛延还是对李策晾了几天,看李策这个确实不是伪装的,也就真心探讨传授指点。

    而且李策每次发言,必有新奇不同之语,多有落地之策,不过具体问道细节,又缺乏执行具体的细分,对李策也有点佩服。

    诸葛延是那种大才,有些许傲气非常正常,李策这几日也不故作惊人之语。

    只是认真修补知识上的漏洞,补足自己的短处。

    也算是互相考察吧,诸葛延一番谈吐真的是一语中的,举一反三,甚至李策问工厂之事,除了开头有点错愕,然后立马发现关键所在,看问题一针见血。

    李策想着前世活了三十岁,还不如诸葛延手下的童子那么深刻的见解。

    诸葛延一行其实只有四个人罢了,司马术,诸葛延,王通通,和王小峰。

    诸葛延将土地直接给山林里的农户租种,解决完毕事情,随李策一起前行。

    管陶早已让人备好马车,一行十多人,慢慢向新津府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