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仙朝

第18章 攻略南桥

    跟诸葛延等人一起回了新津府。

    李策直接任命诸葛延为新津副城主,协助管理新津府政治财经大权。

    司马术担任新津军副将军,军队总教官和武术总教练。

    并让刘楷,苏章加,陈铭,郑会,李桐等人多向司马术请教武术方面的修炼,假装不经意指出司马术的修为是武圣级别。

    李策新提拔起来的武将,基本都是识字的,在防卫战和日常训练中脱颖而出。

    资质尚可,还训练刻苦,也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刘楷自不必说,除了心腹管陶,刘楷是前李府军队正,李府家将之一,统领李府军一百五十人,在突围过程中,奋勇杀敌,保存了李府军的一枚种子。

    李府家三代家将,被李策解除仆役身份,任命为近卫斥候军的负责人。

    刘楷的资质与李策差不多年纪仅比李策小一岁,从小被洗脑忠诚于李家,性格却是忠厚老实的那一种,算是李府的死忠。

    龙门关突围在李家前家主李国强的下令下,带领全心突围,是唯一带队回到李府的人,李府军成功突围的不止这几十人。

    李府军其实有近一千人突围成功,不过大多都散了归家,其实是让蛮军杀怕了,吓破了胆,李策也不追究,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刘楷原先也很迷茫的,从小被教导忠诚于李家,现在李府军和熟悉的李家都没了。

    不过在李策的一些列骚操作下,对李策崇拜的很,重新找到了生活目标,效忠的对象从李府改成了李策。

    东海县是新津府目前仅剩的两个县,也是一个上等县,原来也是人口富足安居乐业的一个大县了。

    辖区面积是新津府的两倍,县城城区面积是新津府的两倍多,城内人口有三万多,是这个时代很大的县城了,整个东海县方圆三十里,差不多有十七万人。

    其他被蛮军占领的县逃过来的人很多落脚在东海县,东海县的徐林裹挟城中百姓,一起反叛。

    李策的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口和市场,东海县和新津城加起来四十多万人。

    李策原先的目标是想攻打收复东海县,诸葛延一眼看出不妥。

    认为东海县虽然看起来容易攻打,当然实际上也是如此。

    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北上门户南阳关大开,如果耗时过长,在南桥县的三千蛮军,很可能会直接南下攻打东海县,严重一些可能会全军覆没。

    李策也认真核算了诸葛延的想法,渐渐有了一点新想法。

    诸葛延提出的建议是直接攻打被蛮军占领的南桥县,然后挥师南下收复东海县。

    南桥县其实本不该被蛮军占领,但是,但是,这个县的县令徐林竟然可耻的投降了。

    南桥县也是新津府唯二的上等县,城内人口就有五万人之多,本不在蛮军的攻打范围,不知道这个徐林抽了什么风。

    而且最重要的是南桥县靠近柳叶山脉,近期勘探队在白枫镇勘探有丰富的煤矿资源,铁矿资源和超大石灰石矿产。

    ……

    天大喜事。

    多出勘探矿石,其他地方要不质量一般,要不量少,南桥县很适合打造为一个工业基地,生产煤钢,到时只需把南桥县东海县新津府彻底联合起来,这里就可以成为一个工业城市带。

    五个县城合起来的面积也不过五万平方公里,后世的一个城市也就比这大一些,到时发展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不是问题。

    这徐林好好的人不做,非要做狗,犯贱,到时候怪不得李策心狠了。

    蛮军大将鲁尔龙山也乐得派了他的侄子鲁尔大村接管了南桥县,南桥县离新津府有两百里远,而东海县到南桥县的距离也是有八十里,蛮军在南桥县撕开了一个口子。

    城内有八千军队其中五千仆从军,是蛮军驻军最多的县,残暴统治,民心思变,如果攻打,其实很容易收复和守住。

    南桥县北面有关隘,蛮军支援不易,如果收复占领后就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蛮军也知道这个县,颇为重视,派出了整整三千蛮军占领了这个县,觉得万无一失。

    明年年初北蛮南侵,这个南桥将会是桥头堡。

    北蛮也不太擅长守城,不过为了减少损失,李策还是打算用计。

    斥候军不停的渗透搜集情报,将南桥县的情报搞得一清二楚,北蛮虽然轻敌,但南桥县的驻军实力不俗,甚至还有五千仆从军,合计八千大军,烧杀淫掠,南桥县城内外三万多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经过各人商议讨论,还是按原定计划直接攻打东海县,不过东海县是以围而不打,围点打援的方式存在,就是每天喊几下城,随便放几支箭这样子。

    李策在东海县不停开发散发舆论宣传,制造舆论压力。

    李策的新府军人员已经满编超出,城内外百姓青壮踊跃参军,这次派出周卫东军团的一营二营和郑会钦军团的一营三营,一共七千大军,林子阳部也派出三千大军。

    同时又派出了隐秘训练的盐场军两千人人部队隐秘进发,不派人驻守了。

    真正的埋伏主力郑会钦军团则偷偷急行军快速进入伏击地点。

    李策还做了第三手准备,派了李桐部的一个旅攻打守将仅有四五百人的新阳关,打出其他旗帜,绕柳叶山脉,攻打最重要的关口,来个瓮中捉鳖。

    此次计划被内部上下称为关门打狗计划,攻打南阳关这个是小关门打狗,南桥县收复后,再关南桥镇,克复东海县,再大关门打狗,完成两个县的收复。

    郑会钦兵团主力三千人则埋伏在蛮军南下重要关口,盐场军则由司马术指挥。

    李策的周卫东二军团全部三千五百人,郑会钦一军团的部分新兵一千五百人共计五千人佯攻东海县,吸引南桥县的蛮军南下,诸葛延还让李策下令,林子阳的第五师团也派出来三千人一起攻打东海县,以削减留守城中的力量,防止林子阳部将反叛。

    林子阳的第五师团是林子阳的精锐部队,有林子阳的主要心腹,林子阳以为李策不知道林子阳假装把心腹放在第四团,其实新招的人基本都在第四团,真正的大部分反而放在第五团。

    攻打东海县的有李策军团的五千人和林子阳的三千人。

    蛮军路口的则是盐场军的两千人和郑会钦部精锐三千人,李桐刘楷部派出五百人伪装别的军团主力佯攻南阳关,游而不击,同时南北两个方向吸引蛮军注意力。

    一切准备就绪,一天后。

    李策在北阳城门前广场阅兵,正式宣布收复东海县的计划。

    同时全城征召三千民夫,运送粮草和武器刀枪。

    器具司打造的牛车马车全部派上用场,李策筹集了大批粮草,并拓宽从东海到新津的大路,新设立一批驿站。

    发表了出征演说,差不多一万大军分批次发兵东海县。

    李策军和林子阳军都是漫不经心的行军,不到五十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一天一夜,同时在东海城外起锅造饭。

    源源不断的东海县情报汇集到李策手上,李策是这次收复东海县计划的最高将领,吸引东海县叛军的眼光,这么多的精兵强将攻打东海县,东海县的叛军首领吴东海也特别方。

    这看起来就是军姿威武,而且基本上配发了新生产的刀具武器,这几天也不攻打,每天就是军歌出操,佯攻。

    城墙下留下几具尸体,李策的人越打越少,白天假死,偷偷的在晚上的时候化整为零,一队队的增援盐场军。

    盐场军和郑会军团的人在林阳小道两边的军队越来越多,从五千人变成,五千五百人,六千人。

    郑会钦在守卫战一战中极为出色,破格提拔,威风凛凛,这次是留守新津府,不过这在新津府的人其实不是郑会钦,而是郑会钦身材差不多的一个士兵,每天都在军营操练留守的四千大军,铠甲加深,城内人不敢妄动。

    真正的郑会钦,将会在城内频繁露面三天后,金蝉脱壳,赶往埋伏地点与盐场军汇合。

    游击南阳关的是李桐,李桐早已在出征前三天就出发,将会贯彻李策放几箭就跑的策略,将五百人分成三百和两百,两百人负责不停骚扰疲劳南阳关隘守军,其余人则静静等待时机。

    李策的桌上是东阳城的一些情报,虚虚实实,随机应变,李策发展的城内策反也越来越多。

    东海县的叛军有八千人到一万人多,城墙很厚,粮草充足,按道理来说守上几个月不是问题的,不过这东海叛军的叛军吴东海很慌张,急急忙忙的求援北蛮军,北蛮军也不以为意,答应救援。

    吴东海,东海县豪族,东海县一半的地都是他们家族的,这个人颇有野心,北蛮攻打新津府期间,起兵反叛,三千部曲抓壮丁发展到一万多,对其他城内人横征暴敛,民众多有不满,但城内大半人口是吴东海的佃农,另一半人则是其他家族和平民百姓。

    旗下的刘才是重要部将,作战勇猛,部下司熊维则是重要参谋,也而且经常规劝吴东海善待民众,算是有听取一些,其他的吴家人则是无能无才,骄横残暴的人居多,而且嫉妒贤能,经常攻歼刘才和熊维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