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吕布列传

第六章第四节

    是夜,董卓在进军到显阳苑这里时,便远远望见到洛阳城中有火光闪烁,便立时判定宫中发生了变故,于是赶紧率众向京师城中进发,但路途稍远赶路需要一些时间。而后,当他马不停蹄的一路狂奔来到洛阳城西的时候,却听说刘辩和刘协两人早已在张让等人的协同下,从后方的偏侧小门处逃走了。

    宦官一众被围困并不能一直持续的坚守,所以便只能带着刘辩与刘协从侧面往北逃走。之后一行人又一路往北偏东的方向跑走,到入夜时分来到了小平津关这里,但随后在打算要继续坐船过孟津渡的时候,却顿时遭遇到了一支人马的阻拦。那支人马有数千人,是早已埋伏在这里的丁原所部。因为吕布得到消息说宦官被全部解职回家,但随后又全部复职返宫,所以他判定此番京师城中可能将要发生混战,便提前跑来知会于丁原,然后商定了在此阻拦宦官的计划。所以此时他们会出现在这里,还碰巧拦截住了想要从这里逃往河对岸的张让等人。

    而彼时,其后方还有两人追来,一个是卢植,另一个即是闵贡。而是时那闵贡手持兵刃斥责张让等人,并随后向张让等人发起了进攻,而张让等人是时则想要依托王越史阿两人来进行抵挡,但两人这时却收起了兵器并退到了一旁,以至于有几个宦官被闵贡给立时杀死了。而张让等人一见这种情况,便顿时心里明白了自己这帮人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于是在拜别了少帝以后便立时全都投河自尽了。

    眼见宦官都全部跳河自尽后,王越便带着史阿来到了吕布的跟前,表示他们眼下的任务已经完成,下一步又具体该要怎样去做,或者又是否可以就此选择归隐了。对此,吕布则表示下一步该怎样做便只需交给剩下的人来负责即可,他们二人可以按自己的心意去谋个合适的去处,可以继续留下,也可以选择隐匿。随即,王越便带着史阿选择了隐匿,但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可能还会出现。

    这时,闵贡已经带着少帝刘辩与刘协两人往回走去,而卢植则留了一下,并向吕布询问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对于卢植所问,吕布则表示他们一直都在暗地里观察局势的变化,袁绍既然一定要诛灭宦官,而中宫大门都已经被攻破的情况下,从后门往这边走是唯一的一条出路;原本灵帝生前在这里驻一支兵马就是为了防备后患的,而如今刚好派上了用场,所以这些人便都出现在了这里。

    卢植恍然,直叹灵帝真是深谋远虑,随即便邀请众人与他们一同随行。对此,吕布则表示了婉拒,认为之后不会再有危险了,他们可以自行地放心回去;而为了避免军队同行对年少的皇帝造成不适,他们将继续留守此处待命,待有天子诏命召唤他们前去的时候,他们便再行前往。随即卢植便与吕布等众告辞,转身去追闵贡三人了。

    闵贡扶着刘辩与刘协一路向南行走,走了大概有数里的路程便遇到了一处民舍,然后从对方那里借来了一辆牛车,用来拉着刘辩和刘协一块往回走,随即又到了洛舍驿站后便停顿下来休息。然后卢植与闵贡商议,由他先行回去召唤公卿大臣前来迎接,闵贡则留下继续护持少帝和陈留王。之后,卢植便找了一匹快马先行离去,然后闵贡便带着刘辩和刘协在驿站里休息了一夜。等第二天一早,闵贡又找了两匹坐骑,一匹给刘协与其两人同乘,一匹则给刘辩自己骑乘。然后他们三人又一路向南走,在经过卢植的通报后便有大臣逐渐赶来。

    董卓得知宦官挟持少帝刘辩与刘协两人已经走出洛阳往北逃去,当时天还没有亮,他也没有休整,就让太傅袁隗带着其他大臣和自己一起前去迎接少帝和陈留王。原本大臣们都不能确定,只是被董卓胁迫着一同前往,而后在遇到卢植的时候才确定了少帝和陈留王目前都安然无恙;于是众人感到庆幸,并又继续跟着卢植向北去迎奉少帝,以及陈留王。

    然而随后当众人一块来到北芒阪下的时候,便碰巧遇上了归来的刘辩三人,但这时刘辩一看有军队在,便顿时犹如惊弓之鸟般的发出质疑,质问其他人这是造反的叛军吗,为什么他们会出现在这里,快让他们速速离开。于是袁隗就表示皇帝下诏让军队后撤,所有人未经准许不得擅自向天子靠近。然而这却遭到了董卓的质疑,且表示一帮子人作为国家大臣,既不能匡正国家的运势,而又导致皇帝流落在外,有什么资格要让军队撤退;说是皇帝的诏令,到底哪个才是皇帝,倒是站出来让人看看。

    董卓的回怼把众人给惊住了,连刘辩都给吓得忍不住哭啼了起来,而唯独刘协淡定自若好似没有什么感觉,且出言质问董卓这是在干什么,是想以下犯上图谋造反吗。董卓被刘协这一句质问也给怼得一愣,随即便询问刘协是否就是天子。刘协则回答说他不是天子,他是陈留王,他身边的这位才是天子;而身为臣属,理应按照礼数过来朝拜才是。

    董卓被刘协这话说得倒是没有脾气,于是便立时下马过去参拜刘辩,但刘辩这时或许已经忘了自己还是皇帝,所以就那么直愣愣的看着董卓什么话也没敢说,然后脸上还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刘辩不说话,董卓便又再次朝拜了下,结果刘辩还是没有说话,于是董卓第三次进行了朝拜,刘辩这才回过了神来让董卓平身。

    随后董卓又询问刘辩能分得清楚谁是臣属谁是叛逆否,刘辩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然后董卓又问之前造反的都是谁又清楚否,刘辩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于是董卓又再三询问,在这些人里面有没有谁是反贼的具体清不清楚;这时一旁的大臣一见董卓指到自己,一时间不少人都感到有些不自然,而部分人看着好像也有些心虚的样子,比如那个放火烧宫门的袁术;然而刘辩还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清楚。于是董卓顿时纳闷的皱了皱眉头,直言怎么一问三不知,这到底选了个什么皇帝,难道就没有一个脑子清楚点的吗。

    这时刘协一听这话就感到有些不高兴了,就直接斥言董卓不得无礼,如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质询,他可以一一为其解惑。于是董卓就询问刘协整个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然后刘协就表示是宦官先杀了何大将军,然后引起了大将军手下将士的兵变,于是攻入皇宫想要诛杀宦官,然后宦官就带着他们跑来了北边,然后他们眼下出现在了这里。

    对于刘协这般对答如流,将整个事情以简单明了的几句话就给说了个清楚,这直让董卓感觉灵帝生前的选择是没有错的。于是董卓便立时表示,听说灵帝生前想要立陈留王为太子储君,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只是有些人忤逆于君上的旨意,而擅自篡改先帝的遗愿和嘱托,想来这些人都可以算是叛逆,而当要受到国法的处置吧。

    董卓这话说得让众大臣立时心头一震,于是很多人心里都开始有了不好的预感。然而那刘协这时却表示有关先帝遗愿的事情可以回宫之后再说,此番他们在这里呆得太久了,应该要回去休整一下才是。由于刘协表现得临危不乱条理清晰,可谓相当的出色,所以这就让董卓打定了主意要继续拥立刘协继任,继任于灵帝的遗志。

    随后,众人一同返回了宫中,何太后按惯例让尚书拟旨下诏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昭宁。然后皇帝七玺中的六玺都在,唯有传国之玺丢失。所谓皇帝七玺,即传国之玺,代表着国家传承的标志象征;皇帝之玺,代表着一国之主的身份象征;天子之玺,为天下之主的权力象征;皇帝行玺,用于分封诸国的信物;天子行玺,用于任命大臣的信物;皇帝信玺,用于调动军队的信物;与天子信玺,用于祭祀授令的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