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吕布列传

第六章第五节

    由于丁原那方救驾有功,所以被提升为了执金吾,于是丁原带队入京赴职。然后吕布也来到京城,并被董卓任为下属司马,然后由张汎暂为州府主簿一职。

    之后董卓便汇集了吕布、丁原及李儒等人,开始商讨起了要如何复立刘协为帝的事情,而李儒便将之前把灵帝遗诏交托给貂蝉的事情告诉了众人,但貂蝉眼下不知所踪,所以这个事情暂时还有点麻烦。而丁原表示既然遗诏下落不明,那这个事情就先按当下这样了,反正谁当皇帝对下面人来说都是一样,只要不妨害他往上升官就可以了。

    丁原说完这话就自行离开了这里,也不管董卓那边脸上有些难看的神情。而看得出丁原此时已经算是脱离了他们这方,毕竟已经升到了京都官员的位置,不是他们这种地方官员所全然可以相提并论的。所谓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这是光武帝刘秀说的,所以可想而知丁原现在的位置是个什么情形,这确然已不是寻常的官职所可以相较比喻的。

    而尽管他们没有遗诏,甚至于连丁原都脱离他们而去,但吕布仍然觉得他们此番还是有达成目标的机会的,便是趁势掌控京师所有军队的调度指挥。对于吕布的提议,李儒表示赞成,只要他们设法掌握了大将军何进及车骑将军何苗所遗留的部曲,则即便没有遗诏,此番要成大事也未尝没有可能;毕竟灵帝想立刘协是众人都知道的事情,只要以遵从灵帝的遗志为诏命,同样也是可以对这个事情说得通的。董卓对这个计议表示了认同,随即便派自己的亲弟董旻去联络吴匡张璋等人前来。

    而就在他们这方正筹划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先前被何进派出去募兵的鲍信这时带兵回来了。于是鲍信在了解了整个事情前后的经过后,便立时向袁绍提出了建议,认为董卓现在带兵入京,很可能将会做出兵变的举动,应该趁其所部尚且疲敝,且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率众对其发动突袭,当可以使其一举成擒。

    对于鲍信的提议,一旁的袁术认为应该可行,反正董卓眼下不过只有几千人马,而他们这方却有着两三万人马,是他的十倍之多,要出其不意的消灭他应该是易如反掌。然而那袁绍对此却并不以为然,他认为董卓固然并不足以为惧,主要他的手下现在有吕布,试问这在座的所有人中有谁能轻易地将吕布给拿下,而如果有这当然可以,但如果没有,就算再来个两三万人马,只怕也无济于事。

    对于袁绍所言,在场的所有人都默不作声,看起来都是无济其事。而那鲍信随之便表示这个事情是他没有预先考量清楚,就当他此番什么都没有说过。随后鲍信便离开了这里,并带着手下的兵马准备离开京师,然后返回泰山老家。

    而就在董卓那方邀请吴匡张璋前来商讨计议的时候,碰巧张辽也带领招募的队伍回到了京师。而当张辽得知董卓准备要收拢京师所有兵马的时候,便立时带队加入到了董卓的帐下。之后,吴匡张璋听说董卓想要招拢他们,便立时前去与董卓进行商讨,并随后表示愿意加入到董卓的帐下。

    随后,董卓便又想要再与丁原商谈一下,希望他可以改变主意选择支持自己,并让吕布去跟丁原联络商议。而后丁原仍然表示没有灵帝的遗诏他无论如何都不会认同并参与这个事情,所以让董卓在没有找到遗诏之前不要跟他提这个事情,他不听这一套。于是,董卓觉得这个丁原实在是不能开窍,又觉得既然其不能为自己所用,则之后必然会成为阻碍,不如提早下手以绝后患。随即董卓便让吕布再去劝告丁原,如果实在不能听劝,就带人直接把他的人头给砍下拿来,就当是为先帝清理叛逆了。

    之后吕布便又去找到丁原,并如实告知于丁原这个中的成败得失与利害攸关,且表示如果这一次再不能说服他的话,他就只能按董卓说的,为先帝清理叛逆了。对此,那丁原先是沉默了下,随后便悄悄地将手放在了身侧的剑柄之上,且声言既然如此,那便先取你等性命吧。而由于丁原的这一举动是时已被吕布察觉,所以随后他在有预谋地对吕布发动突击的时候,便很轻易的就被吕布给格挡了开来。

    之后,两人的打斗惊动了外边的守卫,但当丁原的守卫及李肃等人相继赶进来的时候,却发现战斗已经结束了。彼时,吕布提着丁原的头颅,还有鲜血在往外喷流而出,而这一幕让进来的人都看呆了,都不知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只听吕布对进来的人表示,现在是奉灵帝遗诏讨伐叛逆,如果来人之中有是同谋者的,他将会按着叛逆的罪名将之击杀,而如果所来之人都是忠君之士,则只要随他一同奉行灵帝遗诏,他即可以既往不论一概不咎。

    李肃等人一听这话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便立时回过神来大声呼喊着遵奉遗诏讨伐叛逆这样的口号,然后很快就带动了丁原手下的人马全数加入到了其中。之后,吕布便带着从丁原这里所收编来的队伍,一同回往向董卓复命去了。

    由于董卓连续收编了何进何苗两人的旧部和丁原的部曲,导致自身的威势大盛,随即便准备要推行后续计划。而要达成复立刘协的目的,就得先要废黜刘辩,但这个事情只有达到三公以上的职位才可以,而尚且不是当前的董卓所具备的条件可以干的事情。而适逢天降大雨,导致水位暴涨,防洪堤坝因维护管理不善而引起塌方,这导致受灾区域的老百姓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于是董卓就向朝廷弹劾时任司空的刘弘,随后刘弘被罢免,董卓在李儒的策议下被任职于司空。

    而上任司空以后,董卓也没有急着去推行废立的打算,而是准备先干点好事,展现一下自己的奉公职事才行。于是董卓便让吕布带人去料理受灾的百姓,以及去修筑那塌方的堤坝;而吕布对于这个事情也很得心应手,很快就带人把灾民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并做好了相应的生活安置;并同时带人去查看了堤坝塌方的位置,发现这是有人偷工减料所致,于是当初负责主管修筑堤坝的官员就被董卓奏报到廷尉那方,要求按律判处了死刑。随后董卓又令人输送材料,并让吕布负责监督工事,将这个堤坝给修筑到了非常坚固的程度,并顺带检修补缮了其它尚未塌方的地方。

    而在做这些工作上的安排的时候,董卓又忽然想起了有大概十年多未见的士大夫蔡邕,如今好像还仍然流亡在外,便立时又派人到地方官府下令去寻找蔡邕,让其回到京师来朝中做官。然而这个事情一开始蔡邕是不愿意的,因为他不想再掺和朝廷的那些权力纷争了,也看透了世俗的功名利禄,所以初始的时候就表达了婉拒的态度。然而这个事情让董卓感到有些不高兴,认为当初是他在旁侧周旋庇护,他们一家人才能够一直活到今天,而如今他想请他来到手下做个差事都不愿意,如此忘恩负义,真是应该把其全家都杀光才让人解气。

    而由于董卓又一次派人去请蔡邕,并表示他是有能力让忘恩负义之人全家被灭的,所以这个事情让蔡邕自己好好考虑清楚。而刚好那蔡邕的女儿蔡琰彼时也已长成,正是年方二八可以许配人家的时候,而这时她就忽然想起了吕布,一听说吕布此时也在京师当职,就立时劝她父亲可以接受征召前往京师,她刚好可以去找吕布,顺便看能否商谈一下彼此婚配之事。

    而既然董卓那方极力要求,闺女这方又要去见心仪的人,蔡邕心想这也是两成的事情,就立时同意了接受董卓的征召,前往京师去任职。随后一家人收拾了家什,便举家往京师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