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天下之三国风云

第十四章 冷静的分析

    寝宫修在宣殿的旁边,是历朝皇上勤政的表现。

    但是朕常年在甘泉殿玩耍,根本就没几天住这儿。

    之所以今晚打算在将就一宿。是因为明天一早,要举行封坛拜将的仪式。

    这寝宫的人疏于守备,倒也能理解。

    但朕自信,能算得出朕什么时候上朝的人,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

    所以能知道在这里埋伏朕的人,一定深通朝堂之事。

    对!

    这基本上就排除了情杀的可能。

    嗯,

    那么问题是,单从政治因素的考量,到底是谁要杀朕呢?

    火炎山脑子中一遍一遍的过着,大焱国这几个现居高位的人物。

    魏忠贤?

    不可能……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实不然。跨个两三朝的老臣、重臣,其实还是经常见到的。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太监,这基本上是跑不掉的。

    朕要是挂了,任何一个人进宫,都不可能再用他的。太监的任免,大部分情况是皇上的一句话。

    除非阉党势力遍及朝野。

    但朕奉行的原则就是,外臣不可专权,内臣不能结党。

    这些年,一直把腌党的势力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

    朝中还有两人和他制衡,他没有另立新君的能力。又怎么会有害朕的心呢?

    所以不能随便冤枉坏人。

    都说天家无骨肉之情,那么太后呢?

    当然也不可能。

    朕可是独子啊!

    谁当新皇帝,她这个母后都要受到法理上的挑战。

    毕竟谁又愿意,真心管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叫妈呢?

    除非……

    除非朕有了子嗣,这太后变成太皇太后,倒是理所应当。

    但历史上那么多一子而亡的皇帝。

    这种事情朕能想不到吗?

    朕这么多年来,没有子嗣,自然是因为宠幸后妃的时候,有独到之处的!

    不说了……

    说多了都是眼泪。

    所以排除了魏忠贤和太后之后,会不会是曹操或者王莽?

    基本上也不可能!

    除非这两人合体。

    两人对立了这么多年,各有各的阵营,各有各的根骨,哪有那么容易就牵手成功了。

    只要他们两个是对立,那把朕干掉,就是一个风险极大而收益极不稳定的事情。

    双方都不会认可,对方或者对方的傀儡称帝。

    把朕弄死的做法,只能成为太后,魏忠贤,和对方联手,一起绞杀自己的口实。

    一人单挑其他所有人,这难度太大。除非拿到兵权,或是趁着朕的大军出征,挺而走险。

    但是这都需要,自己的嫡系部队赵匡胤或杨坚进京,作为基础。

    且不说,他事后能不能控制得住朕的禁军?

    但无论如何,此时都不是动手时机。

    朕从来就不相信他们的忠君之心,朕只是相信他们的智商!

    所以除非疯了,也不会是这两个老贼。

    那么,既然已经排除掉了,述律太后,魏忠贤,王莽,曹操。

    这大焱国内的一线人物就没有了……

    炎山又反复琢磨了一些其他的实力派家族,都觉得跟以上四家没法相比。即便干掉了自己,也没有一步登天的可能。

    真要动手,还不如干掉上述四人更划算。

    逐渐的,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刚才酒宴上的那些武将当中。

    今天宫里面,确实来了不少,这些将军们的家将和仆从。

    这些杀手以随从的身份,混进宫来,也是一种可能。

    仔细再想了想,酒宴之上,对这些人的直观印象。

    朱祁镇,赵括,廖化,潘凤,马谡,蔡伦。

    嗯……

    让这个阵容出战,这忒么是哪个有品位的人挑出来的!

    刚才喝酒的时候,个个都对朕感激万分啊。

    且不说,他们现在还没有拿到兵权。就算拿到了,过两天能有几个活着回来呀?

    朕都没有把大将得胜回朝当作一个问题来考虑。

    他们就考虑到先下手为强了,这不现实啊!

    再说这几人都觉得自己能够上阵,就已经是个天上掉馅饼的事了。很难相信谁还能有所准备。

    就算铤而走险,和某个大佬联手,也未必能够得到比现在还好的待遇。

    更何况朕挂了,万一重新拟定出征的阵容,谁还能选出这么多奇葩来!

    用人不疑,此时更不能怀疑这些忠良啊!

    ……

    这样前前后后,想来又想去。

    直接就已经把国内的人都排除干净了。

    那么外国人呢?

    确实,这几个刺客是外国人。天下大乱的时候,到国外去杀人越货也是常事。

    天下三个大国,焱,垚,森。

    现在焱垚开战。按说最大的嫌疑就是垚国。

    如果开战的时候,能直接干掉对方的元首,影响对方的中枢指挥,往往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但是如果对方的中枢指挥系统是一个弱鸡呢?

    你把它干掉之后,换上任何一个人都是提高了敌方的战斗力。本来屡战屡胜的局,最后被人反杀,这例子不就在身边吗?

    况且焱,垚两国的关系非常微妙。从垚国的角度讲,炎山是一个认可和谈的君主,是个能榨出油水的“好人”。

    虽然这人背后下手很黑,曾经撺掇太子刺杀皇上,一石二鸟。

    但是如果把他干掉,焱国很有可能出现一个打着为先帝报仇的主战派君主。

    或者王莽与曹操,各自独立。焱国从一个比较大的弱国,分裂成两个不算大,但很强的小国。

    这两个小国,或者达成某种形式的联盟关系继续抵抗,也有可能一起向大垚称臣。

    大垚国军方认为第一种的情况,战争的损失会更大。

    而第二种情况,纳贡称臣的好处,大量的都集中在了文官集团和皇室家族,于军方不利。

    只有对焱国直接发动战争,或者是最后战争谈判。

    才可以把垚国的资源,以及战争的直接收益,全部集中在军方手里。

    所以两国虽然是敌对状态,但在垚国内也没有人敢直接提出刺杀炎山的意见。

    即便是炎山曾经下过黑手。

    垚国的皇室,本来也想展开同级别的报复行动。

    但是在垚国军方的干涉下,降级为赔钱了事。

    而如今垚国大帝,土世民驾崩,土圭旦继位。

    垚国的这些将军们各个有不臣之心。甚至有人还曾经给炎山暗示,希望他像前两年那样再来一次。不仅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甚至开的价,是当年赔出去的两倍!

    所以目前这种局面,很难想象垚国有什么动机,能主动派出刺客。

    ……

    按说这排除了垚国,再考虑一下森国呢?

    焱森两国的矛盾主要是在经济层面上的。

    森国一直希望焱国能开放市场,但是炎山出于种种考量,不停地暗中掣肘。

    如果说以前,森国派出杀手,也算合理。

    但此时焱国国内一致要求经济谈判,又刚刚派出使团。

    而且焱国情况紧急,是最有可能达成妥协的一次和谈。

    这个节骨眼上,派人把朕干掉,那不是自己拆自己的台吗?

    ……

    鑫,淼两个小国,一个太远,一个太弱。又没有啥直接的好处,谁干这么无聊的事啊?

    经过一系列的仔细分析。

    炎山彻底把自己给干懵了!

    翻来覆去,就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怀疑对象。

    但是今天的这个事情,显然是有人动了大手笔的!

    最让人抓头的事情,就是你不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知道是谁干的,就不知道要防着谁。

    单纯只是加强守备,治标不治本,早晚还有下一次。

    炎山越想越是无语,越想越是憋屈。

    朕,处处小心谨慎,都已经做到这个份上了,

    竟然还特么有人要来杀我!

    ……

    还有天理吗?

    虽然他自己看不到,但脑袋上那个数值,正在吧嗒吧嗒的乱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