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寻宗

第二十三章 消息盈虚 顺而止也

    奇幻的沙漠之旅,有人失意,有人得意。

    “什么?!还是没有吗?”秦阳玉叉着脚站在实验台前看着电泳仪上空白的泳道,一脸的失望,音量显得更大了。

    两名实验员浑身一震、呼吸道一阵痉挛,头也不敢回,战战兢兢地应道:“是的,老板,最后一个样本也跑完了,并没有提取到DNA。”

    她显然并不想听到这样的结论,两眼一闭,头一甩,脚底也似生烟一般往门外走去:“Ridiculous!Itwasstandingrightinfrontofme!Icouldevensmellit!Howcouldwegetnothing?”走到一半,又狐疑地回过头来问道:“Youtwo,haven’tyoumadeanysillymistakes,right?”

    “Ofcourse,weknewitisimportant,sowe…”实验员慌忙解释道,可话还没说完,秦阳玉就已经拐进自己办公室,“嘭”地合上了门,隔空说了句“Nevermind!”,也不知道是对谁说的,脑海中窫窳的影像似乎又模糊了一些。

    她闭上眼睛坐在椅子上,一边转着圈圈,一边细细回想那天发生的事情,突然她猛地睁开眼睛,大声叫道:“胡刻的电棒!”

    然而,在与胡刻通完电话后,她的希望再次破灭了:胡刻早就已经清洗了他的电棒,想要从上面提取到窫窳的唾液,是没有可能的。就这样,她迫于无奈地死了这条心。

    与之相反,周祥林带回来的所有样本都派上了用场,每日都可以听到他和学生们在实验室里发出意气风发的欢呼声。待他完成了主要工作,与实验室交代好后续事项后,大家再次北上。

    作为北次二经之首的管涔山,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以来便以其山顶的天池群落而闻名于世,是上至帝王贵胄、下至文人骚客避暑游玩、祭祀参详的圣地。今天的管涔山,更是因其“冰火共存”的奇观而声名大噪,是世界地质勘探者的天堂。虽然《山海经》中对它的描述只有寥寥两语,大家还是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刚看完让人震撼的高山湖泊和沙漠海子,管涔山的天池群对众人来说就显得秀丽了许多。与前两者不同的是,这里常年青山环绕、绿草相随,又是恰逢初春,这像姑娘一样美好、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湖边的草地上开满了鲜花,金黄色的金莲花、纯白色的白晶菊、淡蓝色的瓜叶菊,色彩斑斓地点缀在翠绿的草地上,一片清新怡人的景象,山坡上白桦、山杨、油松、辽东栎郁郁葱葱,谁也盖不住谁的芳华。被风吹皱的水面非但没有破坏这一切美好,反而让倒影中的一切活了起来,像姑娘在对镜起舞。

    当大家爬上高坡俯瞰池子时,胡刻不禁发问道:“诶,祥林啊,这山顶的天池群应该也算是一处奇观吧,怎么《山海经》里面丝毫没有记载呢?”

    “嗯,对呀,你要不要猜一猜是为什么?”周祥林故意逗他道。

    “这我哪能猜到啊……大概是这天池里没有天帝的玉膏吧?”胡刻笑着捋了捋自己被春风吹乱的头发,心想着这趟回去该去理短一点了。

    周祥林侧头思考了一下说道:“你这答案吧,也不能说错,不过,有关天池群的形成时期及成因,已经有学者通过地质及卫星遥感勘测初步推断,是缘于大约1.6万年前晚更新世的构造运动,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吧?”

    胡刻这会恍然大悟道:“哦,原来这些池子是一万多年前才形成的啊,那比大家推测的《山海经》的成书时间晚了好多,书里自然不会写了!哈哈哈哈,我差点还以为我们找错山了呢。”虽然受了周祥林的点拨,但他自己想到答案后,心中还是格外欣喜的,有些得意地望向江临朔,她被头发糊了一脸,微皱眉头,眯起一只眼睛的样子,成了这明媚春天里最凌乱的美丽。

    姜齐三百六十度环顾了一下四周,最后定身远眺马营海方向的一座山岭,感慨道:“在北宋时期,这里曾经是宋辽两国的边界,两军以岭为界,安营扎寨,南北对峙,战争持续了二十余年。幸好这些四分五裂、战火纷争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我们才有闲情逸致欣赏这里的美景。”

    “是啊,那些大规模的战争不会再出现了吧?”江临朔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大家希冀的当然都是一个否定的答案。

    秦阳玉首先答道:“我觉得不会了吧,如今任何地方发动战争,对于参战方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那种公然侵犯的行为已经被世界所禁止,也没有哪个国家在军事实力上有必胜的把握。”

    姜齐点了点头道:“对的,农耕时期的战争,多是为了抢占土地和资源,大航海时代后的战争,多是为了港口和贸易权,而如今的战争,已经转移到资本和信息层面,更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人命了。”

    “难怪我之前看网上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推测,既不是陆地也不是海洋,而是太空战……”胡刻插嘴道。

    岳观晴一个手掌挡在他面前阻止他继续展开道:“别!别!打住!什么太空大战,没有的事儿!”

    随后大家帮着周祥林在几个池子里分别取了湖水、沉积物和湖底岩石样本后,便动身前往万年冰洞。

    冰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距今约300万年,与龙岩七口龙潭的神秘洞穴应该属于同期地质活动的产物。在那之后,洞内四季冰封,万年不化,在管涔山所处的纬度位置来说是一个奇迹,这里本不具备形成冰洞的条件,因此冰洞得以维持几百万年的原因也成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探究的对象。在距离冰洞不足两百米的山阳面,有一处千年不熄的地火,常年冒烟,又是一大奇观。

    “一直以为‘冰火两重天’只是一个感官名词,没想到还真存在这世界上啊。”江临朔看着山坡上腾起的青烟惊叹道。

    “目前有解释这个现象的理论了吗?”秦阳玉向周祥林问道。

    “嗯,火的部分有解释了,在山阳坡面的土壤里,富含高磷硫煤矿,每当空气与土壤煤层中的磷接触后,就会产生自燃,而且这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在已经燃烧过的地方熄灭后,每当发生山体滑坡,又会有新的土层暴露出来,循环往复。不过我觉得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别的可能。至于冰的部分,我脑海中有一个理论,今天看能不能找到证据证实。”周祥林答道,每当说起他专业内悬而未决的问题,他都异常地兴奋。

    “祥林,你是怎么喜欢上地质这门学科的?”岳观晴好奇问道,除此之外,她还有些艳羡他的专注,由始至终都在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这一段日子下来,大家的心肺功能都提升了不少,一般的山路对他们来说已经都是小儿科了。周祥林一边走着,一边口若悬河地说道:“自从小时候读到‘沧海桑田’的故事后,我就产生了兴趣。在人们的观念中,大地应该是最稳固的存在,尤其像大山,牢不可破;然而事实却恰恰与此相反,大山的形成总是伴随着最剧烈的地壳运动,在隆起结束后,它们也并没有停止继续抬升,有时反而会有所下沉,山体构造也不断接受着雨雪风霜的剥蚀。如今的任何一个地貌,都是地球几十亿年来,经历各种运动、层层叠加之后的结果。每一层岩石及土壤,还有与它们一同埋藏起来的动植物,都在一篇一篇地讲述着地球过往的故事。现在的大陆板块基本集中在北半球,然而曾几何时,它们都在南半球飘荡过。板块构造运动就是一种平衡的机制,此消彼长,当某个状态到达极致时,就又会打破平衡,进入下一个循环。这一切都太奇妙了,让人忍不住想要不断地探寻。”讲完了这么一大段话,他的气息还十分稳定,想是忆起了自己的初心,干劲又增添了许多。

    聊着聊着,大家来到了冰洞的洞口。目前已经开发的部分洞深100多米,分为五层,双向通行的木楼梯从洞口一直延伸到洞底。进入洞中,真的就像是来到了一个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世界,因流水和重力的作用所形成的冰柱、冰帘、冰瀑、冰丝、冰粒、冰绒等景观,形态各异、千奇百怪。有的像菩萨,有的像孩童,有的像大姑娘的麻花辫,有的像老树盘错的根茎,有的像青翠欲滴的竹笋,有的像海底畅游的水母,有的像成串的珍珠链,有的像飘洒的雪绒花,只要有充分的想象力,人们可以把它们观赏成世间万物的样子。

    到达洞底后,周祥林取出了他的便携式瞬变电磁仪对地底进行测量,只见他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时而眉头紧锁。在完成测量后,他收好仪器,示意大家可以出去了。

    “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结果?”胡刻焦急地问道。

    “嗯,现在还不好说,我们再到山洞侧面的山坡上看看”,周祥林停顿了一下,转头向三个女生问到:“你们知道这一带有没有哪些植物是可以显示出那一片土壤碱性比较强,或者是富氮土壤的嘛?”

    “嗯……绝大多数植物是喜欢酸性土壤的,甘草和葎草的酸碱适应范围比较广,碱性土壤上也能生存。”秦阳玉答道。

    “我们之前研究过一种尖叶小壶藓,一般会生在在富氮湿土上。”江临朔补充道。

    “好好,那大家帮我找一找这山坡上有没有哪一块地方是有这一类植物的。”周祥林拜托道。

    于是秦阳玉和江临朔在手机上查找了这几种植物的图片发给大家后,众人就分开搜寻了。

    “阳玉,你过来看看,那边是不是有一大片葎草。”搜寻了一阵子后,“人眼探测仪”姜齐似乎有所发现,每次大家找东西的时候,他的眼睛总是特别利。

    “嗯!对的,我们往那边去!”秦阳玉招呼大家道。

    在葎草丛下,江临朔很快也发现了尖叶小壶藓的踪迹,顺着小壶藓密集生长的方向继续往前,他们最终来到一个小山包前。小壶藓围着小山包呈圆环状分布,但却在小山包前戛然而止。山包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石头右上角有一个碎裂的小口,透过裂缝看去,石头下方一个洞口若隐若现,大家快步上前一探究竟。

    “咦,真的有个山洞!这个石头好像是不久前才被雷电劈碎的吧……”胡刻观察了一下大石的裂口和地上的碎石说道。

    “嗯,几天前,这里确实有过一场大雷雨。”姜齐在出行前查过天气预报。

    “我们把大石搬开吧,我相信这里面一定有我要找的答案。”周祥林说道,眼里闪烁着无比期盼的光芒,让人难以回绝。

    “什么?搬?”秦阳玉难以置信地瞪大了双眼问道。

    “呃……”望着眼前的千斤大石,胡刻也迟疑了一下,“这靠搬,肯定是搬不开的了。这样吧,我们仨去树林里找一根结实的粗树干,你们留在这里,把石头和土包之间的缝先理一下,用小刀什么的松一松,等会儿好撬。”说罢,他朝周祥林和胡刻招了招手。

    好在,一切进行顺利,在合六人之力揭开大石后,出现了一个斜向下延伸的洞道。洞口内也散落着被雷电击碎的小石块,地面上有一些土阶梯的陈迹,但已经基本被磨平,这里明显是有人工开凿及活动的痕迹。原本封得死死的山洞,若不是那一场雷雨,恐怕再过万年也不会向世人展露真容。

    “等等,祥林,我们就这样下去会不会有点太冒险了?”姜齐一把拉住正在往下迈腿的周祥林说道,他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是很愿意打开这像“封印”一样的石块。

    “这里应该有人进去过,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吧?”周祥林虽然科研心切,但此刻也有一丝犹豫。

    “对呀,之前我们进过那么多洞,齐哥也都没说过什么,这回怎么了?”胡刻在一旁帮腔道。

    “就是因为这里有人进去过,又用大石封上了,我才觉得贸然进去不太妥当。”姜齐越说心中的不安感越重。

    “可是这大石被劈开了,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呢?”周祥林盯着姜齐的眼睛问道。

    胡刻一股英雄气起,说道:“这样吧,我走最前面,你们谁愿意进洞的,挨个跟着,保持五米以上距离。”

    姜齐虽然谨慎,但并不缺乏探索的精神,与其他人相互对视了一圈后,都纷纷点了点头。

    进入洞道后,周祥林分段取了地上及墙壁上的泥样留作年代测量。

    大伙再往下走了大约三十米,岳观晴突然闻到一阵微弱的刺激性气味,惊道:“你们有没有闻到什么?”

    “嗯?没有,你闻到……咳咳咳……什么?”走在最前面的胡刻开始咳嗽起来。

    “不好,是氨气,赶紧退出去!”姜齐急忙叫道,一伙人掉头就往外奔去。

    出到洞外后,不少人都出现了轻微的咳嗽和眼部不适。“大家多喝水,深呼吸把毒气排出,还好我们发现及时,氨气浓度也不算高,应该没什么大碍。”江临朔逐个看了一眼伙伴们的情况后说道。

    坐在草地上休息了一阵子,他们大体上都感觉没事了。姜齐望了岳观晴一眼笑道:“都说我的眼睛好使,你这个鼻子也够厉害的啊。”

    “嗯,是啊,我从小对味道就比较敏感。尤其讨厌烟味,还好你们几个都不抽烟。”岳观晴庆幸地笑了笑。

    “周大教授,你要找的这个答案,差点让我们同归于尽了。你没有什么要说的吗?”秦阳玉怨愤地对着周祥林白眼道。

    周祥林紧张地站起来,两手相扣放在胸前,歉意十足地说道:“实在对不住大家,没想到会出现这种状况,是我疏忽大意了!还好大家都没什么事,不然我真的是要内疚一辈子。实在是抱歉!抱歉!”说罢,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胡刻也一下站起来道:“怪我,怪我!是我坚持要进去的!”

    “哎呀,你们俩干嘛呢,进洞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不用你们站出来背锅。何况我们这一路探险,早就做好遇到各种情况的准备了。大家都是想求个明白,怪不得谁。今天上了这一课,我们以后会更机警的。阳玉故意在跟你开玩笑呢,你不用紧张。”岳观晴边说边安慰周祥林道。

    “天哪,他还鞠躬了,好像在参加谁的葬礼一样。”秦阳玉变本加厉地大声嚷道,搞得周祥林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她满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所以我们冒着生命危险陪你闯的洞,到底暗藏了什么玄机?”江临朔暗笑一下,替他解围问道。

    周祥林看大家都不再责备他,于是稍安心地盘腿坐下,说道:“现在我的推论基本上是能成立的了,这个大冰洞维持的机制跟冰箱制冷的原理是一样的。首先,我用大功率瞬变电磁法探得地底有一股地热喷泉,在源源不断地有节奏地上涌,类似冰箱里的压缩机,它像活塞运动那样产生的气压,成为制冷剂循环运转的动力。然后我还看到了一些粗细不同的管道,先粗,后细,再粗,并且形成了许多U型曲折,它们就如同冰箱里的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通过不断循环地液化、蒸发制冷剂来吸热制冷,而蒸发器的位置恰巧就在冰洞的底部。冷凝器所散发出的热量,或许也是山阳坡面常年冒烟的原因之一。最后,就是制冷剂——那差点要了我们小命的氨气,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到了。”

    在大家目瞪口呆地听完了周祥林的解释后,胡刻追问道:“那你在冰洞里面的时候又点头又摇头的干嘛呀?不是都探测到那么神奇的东西了吗嘛?”

    “啊,点头是我看到这些地底构造后,证实我的猜想是正确的,摇头是因为,那些管道绝不是天然形成的啊,包括那个有氨气的洞穴,是什么人如此轻车熟路对地下的各种自然资源加以利用,制作出了这么一大个冰箱,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周祥林回答道。

    “确实是不可思议……”秦阳玉在一旁嘀咕道。

    “那个氨气洞怎么办?我们不能让它就这样敞着口在这吧,不光可能伤到别的人,还可能让这个冰洞毁于一旦。”姜齐转念问道。

    “嗯,必须堵上。”其他几个人异口同声地答道。

    于是大家把大石按原样盖回洞口上方,右上角的缺口,他们在附近找了一块大致匹配的石头堵上,缝隙用碎石和泥土填满,再从小山包上取了不少土,把大石层层覆盖住,好似那个洞穴本就不存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