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四百八十六章 提出审计制度

    王文龙来到叶昼则家门口,帖子递上去等待不久,那门子便连忙出来通知:“老爷请建阳先生进去。”

    王文龙快步走进院中,叶昼则直接迎了出来,怒气勃勃的说道:“那些小报实在太是过份。我叶昼则要贪钱?我这宅子叫价就不止三千两,何必贪民党筹集那点小钱!”

    王文龙说道:“人言可畏,咱们需要为民党想个章程,要不然这脏水可是兜不住。”

    “是啊,建阳先进屋。”叶昼则叹了一口气,和王文龙一起走上书楼,叫人给王文龙上茶,然后才询问:“建阳你说有什么办法可以堵住悠悠众口?我们先把这造谣生事之人抓出来如何?你可知大抵是什么人物吗?”

    “大概能猜到,不过即使抓出来也没用,即使那人照我们的意思在报纸上说出真相,江南百姓也肯定会有人怀疑咱们屈打成招。众口铄金,咱们只能用宣传去对抗宣传,有人怀疑我们行小人之事,那我们就必须要光明磊落。”王文龙分析说道:“不如借此机会将民党的账务公开,以永诀外人之猜忌。”

    叶昼则想了想,高兴说道:“好办法,咱们将账务公开了,一分一厘都算得清清楚楚,看谁还说民党中饱私囊!”

    王文龙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夫子庙的泮池,往那方向而去,就是南京的贡院、故宫、各大办事衙门所在。

    “南京留都,虽然南面官只管着一省之地,但名气着实不小。这些名气正好能为咱们所借用。”王文龙道。

    叶昼则走到王文龙身边也一起看着远处景色,问:“建阳想要如何做?”

    “咱们民党虽然是私人组织,但是也不排斥让官府参与。我想搞出一个审计制度,将咱们民党的账目交于官府,账目交于官府,官府就会为咱们背书。造谣者的宣传能力再强,难道有南京户部之中东林党和三党的官员声量强?他们骂咱们可以,骂南京诸公的审计试试?”

    这个方法早个十几年都不好用,因为那时的党争还不够激烈,波及范围还没有涉及民间,但到了万历三十多年,大明的党争已经由上而下,东林党和三党在民间都有自己的喉舌,真论起宣传能力,江南的小报全部发力可能都比不上东林书院或是浙党的齐声鼓吹。

    叶昼则问道:“建阳可有了具体章程。”

    王文龙点点头,当即铺开稿纸道:“我有个大概意思在心里,昼则你同我参详参详。”

    叶昼则站在王文龙身边看着王文龙边说边写,阐述出他的想法,就见王文龙写出一份名为“审计制度”的细目。

    他有些不解,这词确实少听。

    中国历史上具有审计性质官职早在西周时就出现了,之后秦汉隋唐都有相关部门,宋代更是由审计司专管国家审计。但元明二朝,却未专门设立国家的审计机构。这和朱元璋当年设计的财政制度有关,老朱当年的想法特别单纯,大明的税收大都是一刀插到底的,比如朝廷要养兵就专门找百姓收一份军饷,朝廷要剿匪就专门找百姓收一份剿饷,虽然六部也有自己的库房用以应付本部门内部的事务,但是全国级别的审计记录却没出现,而是依靠安插在六部之中的御史等官员自己算自己的部分。

    即使有审计,中国古代的审计部门也是只对国家财政内容负责。

    公有部门对于企事业单位甚至民间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的制度,最早得到1807年的法国才出现,在中国则要到民国时,北洋政府才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设立了审计院。

    但是王文龙知道查账审计和相关的会计师等工作是一个组织能够建立自己公信力,并且规范内部管理的极好办法。

    对于民党这样的党派,即使王文龙和叶昼则没有捞钱,但是吸纳了几万两银子的捐款千头万绪的用了出去,难道内部就真没有一两个蛀虫?

    叶昼则看了半天也弄明白了王文龙的意思,然后便连连点头:“这法子好!”

    特别让叶昼则认同的是王文龙所写“公生明,廉生威”六字来解释审计的意义。

    这句话是大明天顺年间山东巡抚年富在《官箴》中写的,只不过在大明的流传并不广,原历史中这六个字要到乾隆年间,因为清代的官宦世家颜希深祖孙三代不断宣传,才变得天下扬名。

    王文龙直接写出了审计的三大意义。

    一,维护财经法纪,定时的公开审计可以建立民党的声誉和威信,至少也能防止被有心人诬陷;

    二,改善经营管理,一次次的严格审计必然能够抓出内部蛀虫,查出经营之中的浪费情况;

    三,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有一些钱民党自己以为用在了正地方,但是却不一定能够收获民心,若是公开出民党的钱财去处,让百姓都来发表意见,民党用同样数量捐款所收获的民心定然会大大增加。

    叶昼则越看越同意,忍不住称赞道:“建阳果然高见,用此办法既能够扫清此次污蔑之事,还能将坏事变为好事,从此为我民党打下名声,甚至防止日后有人清查旧账,说我民党资金来源不明所做事情隐晦不清。建阳八闽第一谋士之名果然不虚也。”

    王文龙说:“南京并没有专管审计的部门,但以民党的声望,完全可以请来户部的各司官员以及南京六部的御史负责审计。想来他们也会需要这样的名声。国子监和兵部我有故交,便由我去请,另外五部以及南京留守司中的御史就要有劳昼则了。”

    “哈哈哈,此正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之策,我怕看许多人巴不得要来呢。”叶昼则笑着说道。

    五天之后,《苏州旬报》以及江南各家上得了台面的报纸同时发布消息,民党宣布正式成立“审计办”,并刊发了王文龙所说的审计工作的原则以及三大好处。

    “公生明廉生威”六字下面附上的则是一连串同意参加民党“审计办”的官员名单。

    这些官员都没有写官职,但有心人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什么级别,以南京兵部尚书孙矿为首这就让一群人惊讶。

    别看孙矿被东林党挤兑的不成样子,但南京兵部尚书却是负责管理南京事物的“南京防务堂会议”的头把交椅,在南京的六部尚书之中地位最高。

    再下去,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守备勋臣,另三部的尚书、南京六部的御史、南直学台一一列名。

    由于《苏州旬报》的传播能力够强,这些大佬的名声也够响,此消息迅速传开,并且飞快引得各界支持。

    这是自然,因为名单之内包括了东林党和三党的干将,各派别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得给面子站站台。至于王文龙和薛素素,他们本来也没有得罪三党和东林党,无论是谁想整他们,都和此时朝中的党派没什么关系。

    如果报纸只是骂王文龙和薛素素,王文龙还会有一些为难,但是他们偏偏涉及到民党,真动用出民党的隐藏实力,那就根本不是一二宵小可以随意污蔑的。

    这份名单出来之后,原本把王文龙的花边新闻造上天的报纸立刻收口,他们胆子最大的也只敢继续含沙射影的攻击薛素素,王文龙贪污民党钱财之事,莫说是再无一人敢提。

    等到个把月后民党的审计账目一公开,这些小报说不得还要跟着一起吹捧民党处事清白呢。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