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搏

第七十章 接待家庭

    期末考试结束的前一天,一诺在学校给朱墨打电话。

    “妈妈,我报名了。”一诺的声音显然很兴奋。

    “报什么名了,孩子。”朱墨急急地问。

    “我报名参加接待美国学生。就是我们学校每年都有的那个活动。”

    “是吗,那太好了。”

    “好多同学都报了名,但是最后只选出了十二个,其中就有我一个,嘿嘿。”

    “哟,那真是太棒了,这个机会可是难得。”

    “对的。我们老师说,是美国的一个学生访华团要来西城。”

    一诺在电话里告诉朱墨,她报了名要加入“接待家庭”,学校通知,“接待家庭”的家长要在一起开个会,让朱墨明天下午接她的时候早点到学校。

    一诺在报考二外的时候,学校招生的宣传册上介绍过,二外每年都会开展这种中外学生交流活动。听一诺自己主动报名争取到了这个机会,朱墨心里挺高兴的,这可是对孩子的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第二天下午,最后一门功课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过后,学校打开了大门,开始对家长放行。一周没有见到孩子了,早早等候在大门外的家长们,一个个紧跟着走进校园,教学楼前的通道上,很快就有了许多家长站在那儿仰着头,望着教学楼上,等待着自己孩子的出现。

    刚才还是静静的校园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考完试从教室里出来的孩子们,一个个开始趴在每个楼层走廊的栏杆上,伸着头,从楼下乌央乌央的家长堆里寻找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已经相互找见的,就忙着挥手打招呼,楼下是家长们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楼上是孩子们大声地喊着“妈妈,爸爸”。

    看着别人都是夫妻两个一块儿来接孩子,朱墨的心里酸酸的,有些替自己的女儿感到难过。

    这时,一诺也和别的孩子一样,趴在二楼走廊的栏杆上,使劲向楼下的朱墨招手,朱墨也看见了女儿。

    一诺示意朱墨上楼来。

    “快点,妈妈,老师让去阶梯教室开会。”在二楼楼梯口,一诺迎着走上来的朱墨说,然后领着朱墨来到二楼最西头拐角的阶梯教室门口。

    “接待家庭”的家长和同学正陆陆续续往阶梯教室里进。

    两个教英语的年轻老师站在门口,给每个到来的家庭发放一张表格,并讲解如何填写。一诺从老师手里领了表格,然后拉着妈妈进了教室。

    母女俩在座位上坐好,朱墨看到表格上需要填写的内容还挺多,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父母的职业、家庭住址、住房面积等等。一诺一边填表,一边小声地对妈妈说:“当接待家庭要有好多条件呢,英语老师说我口语好,有利于和美国学生进行交流。”

    “嗯嗯,太好了,我也觉得你说得好。”朱墨鼓励女儿。

    所有的家庭都到齐了。朱墨和一诺坐在靠中间的位置,她前后左右看了看,多数家庭都是爸爸妈妈一起跟着孩子来开会的。

    “好,各位家长和同学,咱们现在开会。”

    学校教导主任首先介绍此次接待美国学生的基本情况。

    “这次来西城访问的美国学生访华团,名称是中美优秀学生交流项目美国总统奖学生访华团,访华团的十二名来自美国不同地区的高中毕业生,将在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学习访问,西城是他们访问中国的第三站。按照有关部门的安排,咱们学校是访华团的接待单位,十二名美国学生在西城访问的四天时间里,将分别安排居住在十二名我们二外学生的家庭中,也就是我们在座的每个家庭。”

    教导主任说到这里,一诺扭头看妈妈,朱墨也扭头看女儿,女儿一脸自豪的神情。

    “大家可能都已经了解,这类活动,咱们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每次的接待形式也大体都是这样的,家长们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老师,我们家长需要向单位请假专门留在家里接待吗?”有家长问。

    “这个没有要求。每个家庭不需要改变日常的生活规律。不过,如果家长自己的工作正好可以安排开的话,有专门的时间来接待客人,那是最好的了。”

    几个家长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大家可以看一下发给你们的行程安排,美国学生在西城的四天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参加学校和有关方面组织开展的集体参观游览和其他研学活动,所以,美国学生在各个家庭里停留的时间很有限,我们每个家庭主要是负责晚上的居住,然后负责每天的早餐和晚餐,不过,有两天的晚餐是不需要接待家庭准备的。”

    教导主任介绍完情况后,开始一一点名,分配十二名美国学生的“接待家庭”。一诺和其他同学到讲台上领取要接待的美国学生的相关资料。

    这个中美优秀学生交流项目美国总统奖学生访华团,十二名成员虽然是以高中毕业生的身份来中国访问的,但他们都已经被美国的着名大学录取。

    “哇塞!我的是耶鲁大学的。”

    “我的是布朗大学。”

    “哎呀!你们看,我的是哈佛大学的。”

    “我的是普林斯顿大学。”

    五个女生七个男生围着讲台,相互看着老师发的资料激动地说着,像是他们被这些大学录取了似的。

    领到了资料的同学一个个重新回到座位上,开始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认真地看起来。

    一诺领到的是一个被弗吉尼亚大学录取的名叫保露的女生的资料。

    资料上,保露介绍了她的家乡——

    “我来自美国的波多黎各自治邦。波多黎各位于加勒比海的大安德列斯群岛东部,包括波多黎各岛及别克斯、库莱夫拉等小岛。北临大西洋,南濒加勒比海,东与美属、英属维尔京群岛隔水相望,西隔莫纳海峡,同多米尼加共和国为邻。波多黎各的人口中,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后裔占76.2%。波多黎各的阿雷西沃天文台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保露还这样向中国的学生介绍她自己——

    “从我记事起,我就对发明创造有着极大的热情。无论是涉及数学题目还是食堂饭菜,我都喜欢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我的这种天性为我赢得了“班级艺术家”的美名。当我高二的时候,我担任了我们班时装表演的创意总监,而让我更感骄傲的是,从舞台设计、宣传海报到节目策划都充满了我的创意,我们班的同学还穿着展示了我设计的五件时装。这个活动拉近了我和同学们的关系,也使我在高三那年被选举为班长。”

    “你看,孩子,美国的学生平时参加的活动好多啊。”朱墨指着资料上的这段文字说。

    “是啊,我们的外教老师上课的时候都给我们讲了。”一诺对妈妈说。

    母女俩接着往下看保露的自我介绍——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了创造力和领导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成为成功的领导者和创造者,需要不断革新,去学习和征服新事物。作为一个创造性的领导者,我非常期待来中国。我相信这段经历和我在这里遇见的人,会带给我无尽的灵感和启示,无论是对于我设计手提包还是开创自己的公司。”

    “一诺你看,看最后这句,开创自己的公司,还有这句,做创造性的领导者,美国的教育理念跟咱们国内的好像完全不同啊,上高中就开始想着开公司了,中国的学生好像从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吧。”朱墨感慨地说。

    “是啊,从小开始,你们这些爸爸妈妈就只是对我们说,要好好学习,要考上好大学,然后,考上大学以后干什么,你们从来没有跟我们谈过。”一诺两手一摊地说。

    “是啊是啊,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也应该多接触一些新理念才是。孩子,你这么一说,让我想起了电视上的那个广告,你还记不记得,每次这个广告一出现,我就说,这个广告怎么听上去这么别扭。”

    “是不是那个公益广告,有好几个小朋友在那儿说各自的理想,说我长大要干什么,其中一个小男孩说:我的理想是要当一个大学生。”一诺很快就想起了那个广告中,妈妈说的听着别扭的这句话。

    “对对对,就是这个广告。一个小学生,理想就是当一个大学生,是不是有点奇怪呀,这就好比一个运动员,他的理想不是要当冠军,而只是想有一件最好的运动服装。这可是成年人为孩子们制作的公益广告。”朱墨觉得女儿已经明白了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就是嘛。看看,参加这个活动好吧。”

    “嗯嗯。好好。这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朱墨连声说着。

    朱墨一边说着好,一边却忽然生出了一丝担忧:对于“接待家庭”而言,一诺毕竟还只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孩子,朱墨担心自己的英语实在是不行,如果美国学生到了家里,自己根本就无法和客人进行交流,肯定就和一个哑巴差不多,那家里的气氛就要受到影响,她想,要是张智能从海东回来几天就好了。

    她决定把参加“接待家庭”活动的事告诉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