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搏

第一百六十章 求学之路

    张智把大量时间花在了离婚诉讼上,同时,他还兼着中国upc工业协会的工作,出差、出国,这些,导致他的论文课题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博士学习期限为三年,现在,张智离三年的正常毕业只剩下半年时间了,想要在剩下的半年里完成他的课题实验和博士论文,并且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间无论如何也是不够用的。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他的论文发表数量,也还没有达到取得博士学位的要求。

    “必须要保证博士论文的质量。你现在这个情况,是没有办法安排正常进入答辩程序的。”田教授专门找张智谈这个问题。

    这样一来,张智只好提交了延期答辩申请。

    延期答辩,意味着延期毕业。

    刚开始张智还难以接受,但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后,他认为,延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第一,给自己留出了和朱墨打官司的时间。

    第二,可以有更多时间为自己毕业后的去向进行选择。

    第三,自己当初报考田教授的博士生,就是因为田教授在专业内具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科研项目较多,学术交流活动频繁,这些都能给学生提供写出高水平博士论文的机会。既然自己已经打算离开曙光院,如果延期,正好可以在学术上多积累一些成果,为选择新的工作单位增加砝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真是思路一变天地宽。这样换个角度一想,张智反而觉得,如果不延期倒麻烦了。

    转眼到了二〇〇八年的春节。

    张智一个人回到了银城。他对父母说,一诺就要中考,学校放假时间太短,春节就不回来了。

    只要自己的儿子回来就行。父母没有再说什么。

    靳小亮在美国的两年博士后研究工作已经结束。春节,他和张婧也一起回到了国内。

    和靳小亮在美国的这两年里,陪读的张婧一直在申请学校,打算也做一期博士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接收的导师,但学校不在同一个城市。

    靳小亮说,平白无故又搞出个两地分居,那当时还不如直接留在国内发展。于是,张婧便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每天待在家里,做起了全职太太。

    岳父岳母一直希望女婿留在美国。

    这次,女儿女婿回银城,他们就问起靳小亮下一步的打算。

    张婧知道父母的心思,但她更懂得靳小亮。于是,她先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其实,说老实话,我不太喜欢国外的生活。外国人喜欢热闹,中国的学生喜欢安静。而且,国内能去国外留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家庭的管束比较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最多是到了周末,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做做饭、聊聊天,而且也都局限在中国人的圈子里。”

    “在国内,许多人把博士后看得很厉害,很神圣,但在国外就不一样了,很多人就说,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做博士后。美国是盛产博士后的科技大国,在美国做博士后,根本不意味着你离成功就更近了。它其实就是一种工作经历。虽然每年可以有几万美元的收入,但同样面临着科研、生活、签证还有求职这些方面的压力。”靳小亮说。

    “试着留在美国的大学里怎么样,往教授的路上走。”岳父倾向于女婿在大学里任教搞学术。

    “在美国,就算是博士后出站,要在美国的大学里找到一个教职,不拿出两三篇世界顶级期刊的文章,想都别想。所以,很多博士后就做完一期再做一期,为的就是一直等到发够了文章,进而有条件再去寻找教职。”张婧说。

    靳小亮说:“我没有打算到学校里工作。我虽然在美国完成了博士后的研究,可是,我的本硕博都是在国内读的,所以,我是一个没有取得过任何美国高校学位的人,因此,能在美国的大学里任教可能性很小,而且申请绿卡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留在美国就业呢?”张智问。

    “我也去过硅谷的那些知名公司,可是,还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这种没有美国高校学位的博士后想去那里找工作也很困难。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要先拿到绿卡。现在,很多博士后要等着一次次排期拿到绿卡后才能进入美国的工业界。有很多博士后就是因为申请绿卡太难了,最终只好选择了海归这条路。”靳小亮回答。

    “真要是这种情况,你们回来就回来吧,但是最好还是去高校,或者进政府机关。你们两人都是这样。”岳父对女儿女婿说。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近三年,每年的留学回国人数已经从两万多人增加到去年的四万多人,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已经成了趋势。”张智说。

    “国内几个月前成立了留学人才市场,前段时间还在北京举办了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招聘会,我从这些渠道了解到一些行业信息。我这个专业很依赖于市场。这个专业的技术研发不同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那些研究项目,大学与科研机构大多进行的是基础性研究,即使涉及一些市场需求的新技术,也很难市场化。所以,我不打算到大学去工作,而且我也不准备进入体制内。”

    靳小亮的话不仅让岳父岳母感到意外,就连张智也有些不理解。

    “现在多少人都在设计着如何进到高校去当教授。”张智对妹夫说。

    靳小亮说:“现在海归们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出去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名校毕业的,即便是回到了国内,也不愿去普通的大学,但是,想被国内一流大学引进,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高档次论文,我咨询过国内一些名校,至少也得三篇自然期刊级别的吧。而且,要具有优良的学术潜质,并且符合学校的学科发展需求。所以,到高校也不是太容易的事。”

    “不去高校,不进体制,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下,一是风险太大,二是你对自身教育的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岳父的语气里明显带着对女婿这种年轻气盛、不知深浅产生的看法。

    “你们应该听到过社会上有海归变成海待的说法。说句你们不爱听的话,与其如此,那当初决定去美国,意义又有多大呢。”岳父又对女婿说。

    “这两年在美国,我对美国的一些知名公司了解的更深入了一些。两年前我就已经想好了,回国自己干点事情,而且,现在回国创业的优惠政策很多。”

    靳小亮说,从博士毕业到去美国进行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这期间,他一直在关注着他的一个大学校友陆铭。

    陆铭从美国回国后开始创业,准备在信息安全领域有所建树,被美国硅谷一家着名公司的创始人看中,很快得到了风投资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组建了自己的团队。

    “小亮,你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方面。前段时间,教育部的一个司长助理就善意提醒创业的海归要慎之又慎。他说,任何创业园和政府的政策,都只能解决创业者20%—40%的问题,剩下的大多数困难都要海归自己解决。因此,创业海归要做好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

    岳父又说:“国内目前的一些情况你还是不太了解。国内现在的政策是,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但是,与不断扩张的国有企业相比,国内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并不乐观。”

    张智接着父亲的话说:“民营经济发展迟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发展的机会不平等。这主要表现在国有资本的垄断上。稳定的、利润高的行业,都是国有资本在运作;利润低的、国企不愿做的行业,才让民营企业来做。这就是国内目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基本分工。”

    靳小亮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看法。

    “在美国,构成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主体是企业。美国企业应用企业管理软件的普及率超过70%。但在中国,有一千两百万家企业,在这些企业当中,有it应用的占到四百万家,大概是三分之一,但是,应用了企业管理软件的企业只有六千家,这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和个人生活当中,信息安全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因此,这个领域是真真正正的朝阳产业,今后的发展势头一定很猛。据说,这个领域在国内差不多都是民营企业在做。”

    “我这个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专业的回到国内,在就业这个问题上如果一味地求稳,没有任何挑战性,那今后几十年的生活一眼就可以看到头。”

    说到这儿,靳小亮明确地向岳父岳母表示,他准备在国内先去给自己的那位校友陆铭打工。

    “这个领域不像汽车工业那么复杂,要依靠化工、钢铁、电子等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综合带动。在软件和互联网方面,在国内,只要有更好的创新和更高的效率,就可以迅速进入市场,跟国外的那些顶尖公司同台竞争。”

    靳小亮说这话的时候,两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