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往事

第六章 一百大洋买婢女 不惜代价为哪桩

    黄氏到家后就病倒在炕上,曲文魁请了林大夫来。

    林大夫叫林泉,是当地名医,与曲廷根生前是至交,两家常来常往。凡有大病小灾的,曲廷根和黄氏都请林大夫诊治。前面说过,林大夫曾给曲文魁看过病,救了曲文魁一命。

    林大夫给黄氏诊过,又开了药,嘱咐黄氏好好养着,千万别再受伤。林大夫说:“夫人受了外伤,又触发内伤,这一时半会儿是好不了了,还得处处小心才好。”

    林大夫收拾好了东西,想了想又说:“文魁还小,照顾你也不方便,不如让小女子鸢过来照顾几天。”

    黄氏叹道:“子鸢与文魁同岁,也还是个孩子,怎能让她干这样重的活呢?文魁的妈今天就来,还有郑妹妹他们几个也嚷着要过来照顾,一时半会儿人倒是不缺人手,你放心就是了。”

    林大夫见黄氏态度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便把方子给了曲文魁。

    林大夫前脚刚走,唐掌柜拿了一包参茸补品过来了。黄氏体贴地说:“如今商行生意难做,挣钱不易,不要再破费了,我慢慢养着,不要紧的。”

    唐掌柜回道:“大奶奶,不瞒您说,这些药材还是年初的库底子。东家走了以后,药材买卖越来越难做,正想跟您商量该怎么办呢?”

    黄氏趴在炕上,听了唐掌柜的话,艰难地抬起了头,说:“早年廷根靠经营药材起家,不知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难,才有了今天的模样。如今,廷根去了,世道也变了,能不能经营、该怎么经营,你们看着办。能经营下去更好,经营不下去转舵经营其他也可以,不用为难。”

    “谢谢大奶奶信任,如今买卖虽不如以前,可是维持运转还是可以的。”唐掌柜见黄氏如此信任自己,便把话又收了回来。想了想又说:“如今大奶奶这样,伙计们都很难过,不知该怎么给大奶奶分担点痛苦?”

    黄氏不愿意麻烦伙计,便说想买个丫鬟过来照顾自己,这两天刚动了心思,跟文魁也商量过了,正想着托人去办。

    唐掌柜听了,凑前一小步,说:“前两天在街上遇到黄愣子,随便说了几句,听他提到有个好人家的姑娘,因为家庭变故急于卖身当丫鬟,不知人还在不在?大奶奶用不用我去问问?”

    唐掌柜的话正对黄氏的心思,黄氏便把这件事情委托给唐掌柜去办了。

    唐掌柜出门的时候,正好曲文魁拿着药进门。曲文魁随口搭讪说:“唐叔刚来就要走?我娘昨天还念叨你,说你处事周全。”

    唐掌柜恭恭敬敬地回道:“少东家说笑了,都是我该做的。刚才奉了大奶奶的差,正想着赶紧去办。不知少东家有没有吩咐?”

    文魁道:“辛苦唐叔了,我这没有事情。”

    曲文魁刚想往前走,又回过头来说道:“唐叔,听说万财不读书了?”

    唐掌柜故作轻松地说:“犬子顽皮又愚钝,不是读书的料,再读书也是浪费钱,我让他学徒去了。”

    曲文魁想了想说:“万财虽然顽皮,却是一等一的聪明,不读书可惜了。唐叔如果钱不凑手,我就让我妈先支给你几年的工钱。”

    唐掌摆了摆手,“万财书能读到现在,已是托了东家的福,知足了。少东家如今也很久不读书了,才是可惜了。”

    听了唐掌柜的话,曲文魁有些感慨,话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最近事情多,没顾得上读书,我娘说了,有书不读,早晚成驴,有机会该读书还是得读。”

    曲文魁说过了,觉得哪里不对劲,又解释说:“唐叔别介意,我只是重复我娘的话,没别的意思。不知万财在哪里做工,改天我过去看看他。”

    唐掌柜略有尴尬,脸上僵硬地笑着说:“犬子刚学徒,居无定所,不方便去看,哪天有机会,我让他过来看少东家。”

    文魁说道:“这样也好,唐叔看见万财,千万别忘了告诉他,我想他了。”

    唐掌柜说了声“谢谢少东家,话一定带到”,便离开了。

    隔了一天,曲文魁在厢房的厨房里熬药,唐掌柜领着一个姑娘进门了。唐掌柜让姑娘等在院子里,自己到屋里隔着门帘告知大奶奶,人领来了。

    曲文魁的妈王氏正在屋里照顾黄氏,黄氏听闻唐掌柜来了,让王氏掀开门帘,说:“辛苦你了,把人领过来吧,我瞧瞧。”

    唐掌柜回到房门口,向院子里招了招手。一会儿,姑娘进来了,立在了门口。王氏招呼:“进房间里来吧。”姑娘到了炕前。

    黄氏仔细看去,只见姑娘长得眉似弯月,眼似丹凤,嘴似樱桃,唇红齿白,面若桃花,身材高挑,是个俊人儿。黄氏心里满是疑惑,便问姑娘:“你长得这么水灵,一看就是好人家出身,爹妈怎么舍得把你卖给人贩子?”

    姑娘没说话先红了眼,说道:“回大奶奶话,我家本来挺好的,不愁吃不愁穿的,谁知不知怎了官府偏要说我爹勾结义和团,把他抓进了大牢。我娘四处托人帮助疏通关系,耗尽家财也没救得了我爹。我妈没法,只得把我卖了好继续救我爹。”姑娘说着抽泣了起来。

    黄氏想着自己的遭遇,当即对姑娘起了怜悯之心,说道:“光顾得说话了,忘了问姑娘叫什么,多大年纪了,家是哪儿的?”

    姑娘快人快语,说起话来蹦蹦脆,“大奶奶,我叫夏明月,今年十六岁了,我家是德州的。您要不嫌弃,以后您就叫我明月吧。”

    黄氏高兴地说:“好!好!”

    唐掌柜让夏明月回到院子里等消息。唐掌柜问:“大奶奶可还满意?”

    “这个孩子戳我心了。”黄氏叹了口气,“怎么说也是同病相怜,人看起来也顺眼,就留下吧。只是不知要多少钱?”

    唐掌柜说:“一般人家的孩子也就要个二三十大洋,这个孩子长相好,又会识文断字,还会推拿,要的就高了些。我同黄愣子好说歹说,最后黄愣子要价一百大洋,不肯再降了。”

    王氏原本在旁边站着,听说要一百大洋,急了,说道:“唐掌柜,姑娘人是不错,可这个价还是太高了。去年初,威海卫城和平路上的王老板从北京买了个女人做小妾,花了七十大洋。今年又便宜了,我后街的李老板从天津买了个女人也是做小妾,花了六十大洋。嫂子只是想买个丫鬟,出这么大的价钱,有些不值当了。”

    唐掌柜解释说:“大姐有所不知,这个姑娘已经被好几个人盯上了。我来以前,坞口渔行的吴老板出了两倍的价钱想买了做小,多亏大奶奶定的早,加上大奶奶人缘好,黄愣子不忍拂了大奶奶的面子。哦,对了,听说有个英国人也想买了当丫鬟,只是这个夏明月不愿意,怕洋人不定使什么坏呢,就以死相逼,英国人才罢手。”

    黄氏说道:“如今世道这样乱,也难为姑娘能保全自己。要价是有些高了,只是人可怜,高点就高点吧,就当帮人了。”

    唐掌柜想了想,有些不放心,又问:“大奶奶,您看用不用让少东家掌掌眼?”

    黄氏摆了摆手,说:“文魁还小,这种事情就不用他掺和了。文魁在厨房煎药,你就让明月过去帮帮文魁。买明月还有几件事情要办,你也一并看着办吧。”

    唐掌柜应道:“我听大奶奶的就是。”

    唐掌柜领着明月到了厨房门口,见曲文魁把药煎好了,正想端着出门,不料烫了手,疼得直甩胳膊。明月见了,赶紧跑进去,扯过文魁的手,舀了一勺酱油抹在了文魁烫着了的地方。

    唐掌柜跟了进去,介绍说:“少东家,这是大奶奶刚买的丫鬟。”又转过头来责备夏明月:“你这个丫头一点儿不懂规矩,还不快叫少爷。”

    夏明月松了手,低头叫道:“少爷好。”

    曲文魁不好意思了,说:“我叫曲文魁,你叫什么?”

    夏明月说:“回少爷的话,我叫夏明月。”

    文魁有些难为情,想了想说:“你以后不要叫我少爷了,要不这样吧,你叫我文魁,我叫你明月吧,咱们两不亏欠。”夏明月脸上笑开了花,说道:“好,少爷。”刚说完,发觉不对,又改口说:“是,文魁!”说过了,用抹布包着药罐子给大奶奶送药去了。

    夏明月走了,曲文魁这才注意到,手竟神奇地不烫了。曲文魁抬头望着夏明月的背影顿生好感。

    唐掌柜见此,偷偷地舒了一口气,一个人开心地走了。

    当天,唐掌柜就办好了夏明月的买卖契约,送了过来。

    夏明月来了不几天,所有的活儿就都上手了,黄氏喜欢,曲文魁也高兴,三个人就跟一家人似的,原本死气沉沉的院落重新又有了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