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往事

第九十五章 官员有难 谁来管(五)

    程大人到文登后,和一个姓罗的捕头一起用两天的时间研究了案卷,问询相关人员。

    等事情捋出了点眉目,程大人问罗捕头有何想法,罗捕头言道:“大人,陈县令参秦巡检其罪有十一,有十罪恐有不实之处,唯有绣花鞋案似乎无不妥之处。”

    “非也。”陈大人笑眯眯地言道:“此案破绽甚多。陈县令说双方交接之时发现的绣花鞋,却只有接收一方的证词,并无巡检司衙役的证词,不合常理,其为疑点之一;秦巡检是青年才俊,既未建房又未婚娶,可见其心思并不在此,其为疑点之二;秦巡检是小有名气的儒学后生,痴迷儒学之事在当地广为人知,怎会玷污圣人典籍?其为疑点之三。有这三点,你再看此案还没有破绽吗?”

    罗捕头言道:“大人,绣花鞋非随意可得之物,如不是赠送或是偷窃不可得,不是秦巡检所为何人可为?”

    “不错,本官也做此想。”程大人分析说:“有一个人可为,这个人就是师爷柏世镛。”程大人跟罗捕头细细地嘱咐了一遍,罗捕头躬身施礼退了出去。

    一个多时辰以后,罗捕头来报:柏师爷有一妻室,还有一个相好叫三娘。妻子住在自己家里,相好住在别院。柏师爷到巡检司去的头天晚上就住在三娘家里。

    程大人把秦巡检案子里的物证—绣花鞋交给了罗捕头,如此这般地向罗捕头做了交代。

    罗捕头着便装赶到了三娘住的别院外面晃悠了起来,等看到三娘出现在院子里,罗捕头隔着墙搭上了话,然后借着讨水喝的名义进了院子。

    闲聊的时候罗捕头偷偷告诉三娘,自己是京城来的商人。京里有许多大官有收藏女人绣花鞋的癖好。罗捕头半遮着从袖筒子里掏出了一只鞋,又飞快地塞了回去,言道:这样一双鞋他可以出价五十个大洋收购;可卖给京城的官爷们,至少会卖到一百个大洋。

    罗捕头的绣花鞋虽然只是在三娘眼前晃了一下,可三娘还是看清了。三娘当时眼睛就亮了,说自己也有这样的鞋子,一模一样,然后转身急急地到屋子里找鞋子去了。

    罗捕头等了好一会儿,三娘才磨磨蹭蹭地出来了,懊恼地告诉罗捕头,自己的鞋子只剩了一只,另一只找不到了。三娘问罗捕头肯不肯收一只鞋子。罗捕头正求之不得,可还是装着为难的样子说:单只鞋不好出手,娘子一定要卖,我只能出价低点。三娘懊恼地说:“不知哪个鳖羔子偷了老娘的鞋,老娘留一只鞋也没什么用了,给钱就卖掉吧。”说着,把鞋子给了罗捕头。罗捕头拿着两只鞋子一比对,正好是一双,便对三娘言道:“我家老爷不仅要买你的鞋子,连你这个人也一起要了。”

    程大人在文登县衙升堂问案。

    程大人端坐堂案之中,三班六房差吏全部到场列班两旁,知府赵大人、宁海知州傅大人、文登知县陈大人等端坐在堂案两旁。堂下跪着柏世镛、赖清远、古旧书斋的简老板、陈班头、赵捕头等人。秦巡检因为仍然是朝廷命官,所以立在大堂之上。堂外大院众多百姓在围观。程大人为自证清白,准许曲文魁在院子里现场旁观。

    程大人一拍惊堂木,两旁衙役铆足了劲儿高呼:“威武!”板子啪啪敲地发出山响,啪出了一派威武肃杀之气。

    堂下各人报过姓名之后,程大人对柏世镛言道:“你指控巡检秦浩然私藏淫秽之物,侮辱圣人之事,非同小可,你把此事再一一详细道来。”

    “是,大人。四月初,小人受知县陈大人差遣,领着陈班头、赵捕头等人前往巡检司办理公务,在清点秦巡检私人物品时,陈班头、赵捕头发现有绣花鞋夹在圣人书籍之中。小人虽然与秦巡检交好,却不敢夹带私情,隐瞒实情,就回来向陈大人据实已报。此事陈班头、赵捕头可以作证。”

    陈班头、赵捕头应声说道:“大人,小的皆可作证。”

    程大人问秦巡检道:“秦浩然,你还有何话可说?”

    “大人,下官自履巡检司一职,一直谨遵圣人之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未做逾矩之事,绝不会私藏淫秽物品。请大人明察。”

    程大人又问柏世镛:“你还有何话可言?”

    “大人,秦巡检为官不尊其实已有端倪。前几日,谋害公爹、忤逆丈夫的不良女子郑月儿刚出狱,秦巡检就到码头去接。其后,二人更是暗通款曲。一番筹谋之后,秦巡检竟然派衙役护送其离开威海卫城。小的怀疑,此鞋其实是郑月儿给秦巡检的定情之物。郑月儿谋害公爹案骇人听闻,秦巡检竟然将郑月儿拱手送给英国人,借由英国人的手变相放了郑月儿。此案轰动威海卫,对判决结果不服者甚众,皆疑心其中有私,请大人详查。”

    “秦浩然,你还有何话可说?”

    “大人,威海卫巡检司处在英租界之中,事事都可能牵扯中英双方利益。下官身为巡检,必全力维护国格不被玷污,保护百姓利益不被侵害,维持中英关系不致恶劣。下官需事事周全,必有灵活变通之处。至于郑月儿之事,下官无话可说。如果大人一定要下官说,下官愿把林则徐大人之言奉送大人:

    休信儿童轻薄语,

    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

    *******。”

    “好个*******。”程大人一拍惊堂木,“把呈堂证物端上堂来,让双方查看。我看你还有何话说?”

    胥吏用盘子端着绣花鞋上来了,柏世镛看了,得意地说道:“大人,确是此物。”

    秦巡检看过,言道:“大人,下官不曾见过。”

    程大人再拍惊堂木,大喊一声,“带证人!”

    三娘被带到了堂上,柏世镛见了当即瘫倒在了地上,没等衙役使板子就痛快地把自己诬陷秦巡检的事情招了。问其原因,只说是自己与秦巡检有私人恩怨。其他的就打死也不招了。

    程大人当场宣判:柏世镛身为小民,竟敢诬陷官员,罪不可逭,给予杖一百,流二千里的处罚。

    衙役上前,把柏世镛拖到了院子里,一阵噼里啪啦的板子之后,柏世镛的屁股被打得血肉横飞,连惨叫的力气也没有了。柏世镛被衙役拖走关到了文登县大狱里。

    三娘因为不知情,没有参与此事被当场释放。

    程大人接着审理赖清远告秦巡检私藏反书一案。

    刚才程大人审案时,赖清远一直跪在堂上,对于自己告秦巡检私藏反书之事自觉策划周密,天衣无缝,所以一直信心满满。等到柏世镛被关进了大牢,赖清远身上的冷汗出了一身又一身。这也是程大人敲山震虎、杀猴儆鸡的计谋。

    程大人让各方陈述案情。陈述过后,程大人不再问话,一拍惊堂木,命人把赖清远拖出去打,赖清远高喊:“大人,小的无罪,为何要打小人?”

    程大人早就看穿了赖清远的软弱,知道他是个软柿子,便不再言语,摇着扇子,捻着胡须,喝起了茶水。几板子之后,赖清远便招认反书事件是自己策划的。

    赖清远也被处以杖一百、流二千里的刑罚。

    简老板因为与此事无关,被当堂释放。衙役陈捕头、赵班头公事公办并无不妥,不予处罚。

    程大人目视前方,对着堂下问道:“文登县令陈大人何在?”

    坐在一旁的陈县令赶紧跑到案前,躬身施礼,“大人,下官在。”陈县令两腿早已软得像面条,全身筛糠一般不停地抖动。

    “陈大人,你告秦巡检十一罪,如今已审结两罪。今天天色已晚,你看其他案子何时审理才好?”程大人和颜悦色地问道。

    “大人,下官受了柏世镛的蒙蔽,轻信了谗言,草率上告,有不察之罪。大人英明,弄清了事情原委,实乃朝廷之福,我文登百姓之福。下官愿意撤回告诉状,不察之过任凭大人处罚,绝无怨言。”

    “既然如此,此案已结。秦浩然听判:秦浩然虽然私藏反书一事不成立,可是你身为朝廷命官,为人不机敏,处事不睿智,以至于诸事皆不周全,终致几乎难以收场之后果。因此,不处罚不足以正风气,不处罚不足以服众心。按大清律当撤职查办;巡抚周大人念你多年衷心体国,决定从轻处罚,准你留职续用。反书当场烧毁,以绝后患。”

    秦巡检急忙跪下了,言道:“大人,下官懵懂无知,处事莽撞,大人处罚下官心服口服,只是万万不可烧书。此书虽多有错讹之处,却是首开完整地以纪年体研究孔圣人生平的先河,更多有石破天惊之言,是孔圣人考据的重大贡献,非历经数十年心血不可得。万望大人保留此书,传诸后世,或为儒家千年盛事。恳请大人成全。”

    “秦浩然,你好糊涂!你是要书还是要官?”程大人厉声说道。

    “大人,圣人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对下官来说,荣辱是生,儒学是义;下官愿意为儒学舍弃荣辱。大人只要把书留下,下官任由大人惩处,绝无半点怨言。”

    程大人呵斥道:“你,你竟如此不知好歹。在你眼里本官烧书难道是辱没圣人不成?此书明显是小人假托圣人之名,胡编滥造,借以扬自己之名;更有罪人将反言写在书上,借书之名传播;今又有奸人利用此书诬陷大清官员。此书乃不祥之物,如果任其存在,朝廷安危何在?”程大人一拍惊堂木喝问:衙役何在?还不动手?

    “大人,万万不可呀!”秦巡检死命地磕着头。

    衙役端来火盆,把书扔了进去。秦巡检扑了过去,手伸到火里抢书。书抢了出来,可是火呼呼地烧着,秦巡检不停地用手扑打着火,火扑灭了,只剩了书脊还有些残余。

    秦巡检的一只手被严重烧伤,变成了黑乎乎的模样。秦巡检跪在地上,拿着残余的书脊低声抽泣着。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衙役过来,把秦巡检拖了出去。

    程大人回过神来,一拍惊堂木,高声喝道:“文登县令陈景楠何在?”

    陈县令急急出班应道:“大人,下官在。”

    “陈景楠,你身为一县之长,虽然为政还算勤勉,却遇事不察,处事不明,任由师爷颠倒黑白,险酿成大错。为儆效尤,本官将上奏朝廷,年度考评将你列为末等,你服也不服?”

    “大人,下官心服口服。”

    程大人站了起来,言道:“赵大人何在?”

    赵大人健步走到堂前施礼,言道:“程大人,本官在此。”

    程大人抱拳还礼,言道:“赵大人、诸位大人,巡台周大人让我转告各位,眼下正是多事之秋,威海又是海防重地,拱卫着京畿的安全,诸位务必勤勉公务,善待百姓,不使外强有可乘之机。周大人还让本官叮嘱各位,师夷长技方可自强,振我国人精神方可抵御外侮。万望各位善加体会大人之言。”

    众官员齐声应道:“周大人之言下官当谨记。”

    “曲文魁何在?”

    “大人,草民在。”曲文魁在院子里听到喊自己,赶紧到了堂上。

    程大人朗声言道:“周大人勉励你要振兴实业,报效国家。”

    “草民谨记大人教诲。”曲文魁高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