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往事

第一百三十八章 同盟会 威海城头竖大旗(二)

    此刻,在天后宫,米先生和崔先生正在与威海同盟会各负责人一起开会。为了掩人耳目,这些人是被以开家长会的名义召集来的。

    米先生面向众人,慷慨言道:“诸位,英国军舰已经全部离开刘公岛,进入了深海;同盟会在烟台也已经举事成功,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我和崔先生决定,举事的日期定在明天晚上。”

    “太好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众人摩拳擦掌,喜上眉梢。

    “下面,我最后一次检查起义的筹备情况。”米先生严肃地望向大家,众人顿时闭了嘴,会场静悄悄的。一会儿功夫,一问一答的声音开始在会场的上空轻轻地回荡……

    威廉正在乡下巡查,被骆特派人骑快马找了回来。

    看见威廉进来,骆特不等威廉喘定便单刀直入地问道:“威廉先生,最近学校快速增加,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长官阁下,这也正是我想向您报告的。我认为中国人比我们认为的要聪明得多,我们只办了两所学校,而他们已经办了十一所学校,还有十三所学校正在建设中,估计到年底就会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骆特不等威廉说完,便打断了他的话,“威廉先生,我关心的不是这个。据吕视查密报,最近有人以办学为掩护,从事非法活动。我希望你尽快查清哪些学校参与了非法活动,哪些学校是暴乱分子的大本营。”

    “是,长官阁下,我会尽快调查清楚。”

    仆人端着咖啡进来,放到了威廉的面前。

    骆特略带歉意地说:“威廉先生,你跑这么远的路回来,我应该请你喝杯咖啡,可是时间不等人。天津驻军应我的请求,已经派出了恩尼斯基伦火枪队,乘军舰前来增援威海卫,援军预计于明天上午到达。在这以前,我希望你亲自坐镇,尽快把巡捕部署到位,查出哪些学校参与了叛乱,哪些学校是他们的大本营,以便把他们一网打尽。”

    “是,长官阁下。”威廉行色匆匆地走了。

    米先生开完了会刚要宣布散会,一个人匆匆进来在米先生的耳朵旁嘀咕了几句,然后把一张字条交给了米先生。

    米先生看过了字条,严肃地说道:“各位,刚刚接到密报,我们的行动已经被英国人察觉了,英国一百多人的火枪队将于明天上午到达。我提议,我们起事的日期提前到今天午夜。”

    会场上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崔先生第一个表态:“我同意。”

    “我同意。”

    “我也同意。”

    ……

    “好,决大事在今晚。”米先生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下面我宣布命令。”众人齐刷刷地站了起来,“我作为城里举事的负责人,以为内应,负责在城里从里向外攻击城门。崔先生作为城外举事的总负责人,负责指挥在城外攻城。子时初刻,我以点燃的三颗烟花为号,城内城外同时发起攻击。明天佛晓前,务必拿下威海卫城。”

    崔先生握紧了拳头,庄重地说道:“明天佛晓前,一定拿下威海卫。”

    众人一齐压低声音呼喊:“拿下威海城,活捉秦浩然!”

    会议散了,众人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会议室。

    崔先生又把威海卫城布防图挂到了墙上,仔细地研究了起来。这张图他看了无数遍,早已熟记于心,倒背如流,可是他还是有些不放心,在脑海中反复地完善着攻城方案。

    万芃来报,曲文魁又来了。

    崔先生没有转头,随口应道:“不见。”

    万芃刚想走,崔先生想了想,说道:“你让曲文魁在门房里等着,我一会儿过去。”

    “是,易先生。”万芃走了。

    崔先生在桌子旁坐了下来,奋笔疾书:

    “浩然弟,虽然你贵为大清官员,我不过一介布衣,但是在抗英的道路上我们殊途同归,我一直把你引为知己,神交已久。我佩服你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高贵品性,也赞赏你不畏强权、不惧外敌的超人胆略,更佩服你进退有据、有礼有节的风骨气节。你我肝胆相照,命运相连,当此国家危难之际,兄不得不向你进一言:清廷已如这秋天的枯枝败叶,将被席卷天下的革命的浩荡北风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然后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民主共和的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希望弟切勿再与清狗同流合污,助纣为孽;更不要螳臂当车,做无谓的牺牲。务请弟尽早认清形势,开城归顺,让民主共和的旗帜早日飘扬在威海卫城的上空。到时,你我可共同在共和的旗帜下并肩同行,为国效力。如此,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兄崔启民再拜。”

    崔先生封好了信,拿着来到了门房。

    曲文魁见了,双手抱拳,坦然问道:“学生可否称呼您为崔先生?”

    崔先生点了点头,坦然说道:“你我师生之谊我断然不会忘记。”

    曲文魁言道:“先生既然承认我是您的学生,还请先生给我一个人情。”

    崔先生蹙眉凝目看着曲文魁,“如果你是为了秦巡检,恕我无法答应你。”

    “先生,学生正是为秦巡检而来。”

    崔先生把信给了曲文魁,“文魁,如果撇开民族大义,我与秦巡检一定会成为生死兄弟;可是,在国家前途命运的选择上,由不得我,也由不得他。你把这封信给他,该何去何从,他自会选择。”

    曲文魁走了,万芃看着曲文魁的背影,担心地说道:“先生,如此一来,行动会不会提前泄露?”

    崔先生点了点头,“大战在即,秦巡检即便知道也已经来不及求援了。”

    “崔先生,秦巡检可以向英国人求援。如果那样,我们就麻烦了。”

    崔先生摇了摇头,“以秦巡检的为人,他断然不会把消息透露给英国人,更不会向英国人求援,我们尽可以高枕无忧。我给秦巡检写信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还秦巡检的人情。大战一起,生死都在一瞬间,来不得半点心慈手软。我现在还了秦巡检的人情,到了战场便可放手一搏,再无顾虑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秦巡检的注意力转移到我们这儿来,掩护米先生起事。”

    王大头在日落前风尘仆仆地赶回了巡检司。秦巡检看见王大头回来了,赶紧迎了过去。王大头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哭道:“大人,您交给我的任务我没有完成。”

    秦巡检拉起了王大头,“王兄,起来回话。”

    王大头不肯起来,“大人,陈县令不肯出兵,只让您协调英国人加强租界治安。”

    飞毛腿满身是伤地回来了,一进门便向秦巡检哭诉:威海卫与登州府的联系已被在芝罘的同盟会军政府切断了,自己被他们抓住了,费尽周折才脱离险境跑了回来。

    王大头和飞毛腿走了,秦巡检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奋笔疾书:

    “不孝儿浩然遥望家乡叩首拜别慈父慈母:儿离家至今,已历十余载。在威海卫巡检司任上儿牢记双亲叮咛,披肝沥胆,夙夜在公,不曾一日懈怠。可是,儿天性愚钝,上不能报国以全朝廷所托,下不能孝敬二老以报养育之恩。儿愧对天下,愧对父母。当此危机之时,儿唯有以死报国,以全名节。

    古来忠孝难以两全,儿死之后,望二老切勿伤悲。当今天下,洋人逐鹿中国,国家危在旦夕,而众多官员却置若罔闻,醉生梦死,百姓苦不堪言。放眼全国,变革图强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改朝换代势不可挡,已成必然。新朝创立之时,亦是百姓希望重燃之时。万望二老顺应大势,切勿因儿之死嫉恨新朝。不孝儿秦浩然叩首再拜。”

    秦巡检刚写好遗书,曲文魁被衙役领了进来。

    曲文魁把崔先生的信交给了秦巡检。秦巡检看过了,陡然站了起来,高声喝问:“仲书办何在?”

    仲书办进来了,“大人,小的在。”

    秦巡检拿了一包文件交给书办,“这是巡检司巡检印信以及土地、户籍、资产账册和库存官银银票。你拿着它到乡下暂时躲避。如果明天早晨乱党撤离,你再回来;如果明天威海城被攻破,你就到文登县把它交给陈大人。”

    仲书办闻言跪了下来,“大人,小的愿誓死追随大人,绝不苟活。”

    秦巡检扶起了仲书办,“这些东西是我威海卫城的命根子。有它在,即便乱党攻下了威海卫城,威海卫城仍是我大清的国土。记住,人在东西在。兄弟,拜托了。”秦巡检给仲书办深深鞠了一躬。

    仲书办拿着文件含泪辞别了秦巡检。

    秦巡检看着仲书办离开了,高声喊道:“王大头何在?”

    王大头进来了,“大人,小的在。”

    秦巡检道:“你召集众人到环翠楼前集合。”

    “是,大人。”王大头跑着离开了。

    曲文魁看着秦巡检的一连串动作,不解地问道:“大人,崔先生信中所言何事?”

    “崔启民他们今天晚上恐要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