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往事

第一百五十四章 仰天叹 威海何时还(四)

    “可是据我所知,威海百姓普遍欢迎英国人的管理。他们认为,英国官员远比你们的政府官员要开明得多。这一点,我想你不会否认吧?”女记者继续说道。

    曲文魁不由得仔细地看了看女记者。瞬间,曲文魁回想起了一个画面:二十年前,为了替父申冤,他曾经跟随赵知府偷偷潜入了行政署的花园。当时,骆特设了个局,让赵知府他们不得不对着他磕头。那个时候,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儿在旁边观看,室内有几个女人把头伸到窗外也在观看。曲文魁后来知道了,那个小女孩儿是骆特的女儿,叫玛利亚。玛利亚长大后,曲文魁见过几次;曲文魁清晰地记得,玛利亚随了爹,脸上有着清晰的骆特的印记,让人很容易辨识出。曲文魁问道:“如果我没有猜错,你是原威海卫行政署骆特长官的女儿玛利亚吧?”

    “是的,我现在是京津泰晤士报的记者。”玛利亚坦然回道。

    “玛利亚记者,我很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曲先生,我洗耳恭听。”

    “我是一名商人,在商言商。威海卫行政署把威海卫港区设为自由贸易港,按说商人是最受益的,也最该拥护英国人的管理才对,可是据我了解,最反对英国人管理的恰好是商人。这次我们到天津请愿,费用全部都是威海卫的商人们捐资凑起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自由贸易政策只是便利了在威海经商的外国人,而我们中国商人未受其利反受其害。”

    “曲先生,我是大公报记者。你的意思是不是你们不欢迎外国人到威海做买卖?”

    “记者先生,我的意思恰恰相反。我认为外国人到威海做买卖互通有无,有利于我们威海的发展;前提是,买卖是在我们中国具有主权的领土上公平进行的。我们威海商人之所以不赚钱,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在威海卫没有主权,商路都被外国人把控了。”

    “曲先生,我还想接着刚才的话题谈。我接触了很多威海卫普通人,他们普遍对英国在租界的管理赞誉有加,对他们的善政感激不尽,他们普遍希望威海卫永远租借给英国人。”

    “玛利亚记者,你所说的普通人我想应该是总董一类的人吧?既然你说到普通人,我就给你讲讲普通人对租界是怎么认识的。威海卫有个种田人叫丛树奎,一八九八年英国租借威海卫当年的秋天,他推着收获的粮食到大清官仓去交税粮,官府不收,让他把粮食交给英国人。丛树奎当时就跪在地上,哭着给各位官爷磕头,求官爷们把粮食收了。你们知道吗?当时交粮现场有数百人同丛树奎一样,哀嚎痛哭。为了把粮交给清政府,丛树奎连续十多天推着同一车粮食去交粮,可是官爷们就是不敢收,丛树奎绝望之下寻了短见。玛利亚女士,威海卫有这样的百姓,你认为他们会希望英国在威海永远存在下去吗?”

    “曲先生,我是天津午报的记者。丛树奎自杀了,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他受够了日本人的欺负,不愿意再受英国人的欺负了,才寻了短见。可是,他对英国人并不了解。威海被日本占领过,被英国租借过,两相对比,难道你们感受不到英国人的文明吗?”

    “这位记者先生,我想请问你一个问题:有一天,你的家里来了两个强盗,一个强盗说:把你家里的所有东西都给我,不给我就杀了你。另外一个强盗说:咱俩下盘棋吧,如果我赢了你我就把你家里的东西都买下来,如果我输了我就走。这两个强盗你选哪一个?你会说你选第二个吗?”曲文魁停了下来,看向众人;众人嘁嘁喳喳,议论纷纷。曲文魁继续说道,“可气的是,这个强盗其实还有附加条件,你和他比赛下棋的时候,有更多的强盗拿着枪对着你。你敢赢吗?还有,你输了,他买了你家里的所有东西,可是,价格却是他定的。不仅如此,他还住在你家里不走,这样的行为你认为是文明吗?他和第一个强盗有区别吗?”

    “曲先生,我强烈抗议你对我们英国人的侮辱。《接收威海卫协商意见书》是两国政府谈判的结果,符合两国利益,任何反对都是短视的表现,也无益于威海的稳定发展。”玛利亚恼怒了。

    “玛利亚女士,虽然你不高兴,可是我还是想接着刚才的比喻说下去。有一天,这个强盗良心发现,说我把房子的主权还给你,不过我要继续租在这里,至于租多长时间由我来定。还有,我把当初买你的东西也还给你,不过你得按照它的实际价值买,也就是要按照当初卖价的两三倍的价格买回来。尽管这样,还不行,他还要我们把他在我家住的时候形成的负债一并帮他还了。这些就是《意见书》约定的内容。玛利亚女士,你认为这是公平条款吗?”

    唐球儿站了起来,“同学们,有个叫蔡和森的青年在《向导》周报上奋笔疾呼:英国对我的侵略,你们视若无睹,听若无闻,致令日尝月试,得寸进尺,其胆愈大,其欲愈炽。现在亡国是在眼前,你们还不急起抵制尚待何时?同学们,国家处于危亡之际,我们能眼睁睁看着不管吗?”

    “不能!不能!不能!”

    “我们要找政府讨说法。”

    “我们要求取消卖国条款,我们要求严惩卖国贼!”

    同学们义愤填膺,振臂高呼。唐球儿高喊“同学们,我们这就到总统府,找大总统讨说法。愿意的请跟请愿团走。”

    请愿团在同学们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到了总统府。

    总统门口迅速拉起了警戒线,大批护卫人员如临大敌般警惕地注视着同学们;在外围,英国巡捕也设立了警戒线。

    没有人出来接待他们,同学们就不断高呼口号。众多的市民闻声也赶了过来,聚众观看,渐渐地有人开始加入声援,有些记者也赶了过来采访。总统府见势不妙,派人出来从请愿团手里接了请愿书。二牛高兴地说道:“弟,咱们威海卫收回有希望了。”

    请愿书递上去了,请愿的任务只算完成了一小部分。在等回信的时间里,曲文魁他们每天到街上演讲,或是找记者交谈,希望通过报纸扩大影响,就这样在天津盘桓了一段时间。虽然请愿团在天津有了一些影响,可是总统府并没有对请愿一事作出任何回应,曲文魁和众人商量后决定,请愿团再次到总统府去,当面请求给予答复。

    总统府很是忙碌,每天不断地有全国各地官员前来请求觐见,也不断有外国人前来拜谒,对于曲文魁他们无人理睬,反倒不时地有人前来驱赶。

    这天,请愿团刚到总统府前,便被跑过来的一队巡捕冲散了。曲文魁和二牛被巡捕挤得跌跌撞撞到了马路上,还没来得及喘息,一架华丽的马车在马的牵引下快速地跑了过来。车的速度很快,眼看着就要撞到二牛了,曲文魁眼疾手快拖了二牛一把,二牛反应了过来,跳到了一边,马车飞驰而去。二牛看着远去的马车,庆幸地说:“好险!”

    二牛话还没说完,忽然看到马车离去的方向,一辆汽车飞速地朝这个方向行驶了过来,转眼到了眼前,眼看着就要撞上他们二人了,二牛用尽全身力气,把曲文魁推了出去,曲文魁倒在了地上。与此同时,一声巨响之后,二牛远远地飞了出去。汽车略一停顿,接着扬长而去,瞬间便无影无踪了。

    曲文魁爬了起来,跑向了二牛,只见二牛倒在地上,眼睛瞪得老大,口鼻不停地往外流着血。曲文魁跪了下来,扶起二牛,高声呼喊“二牛、二牛”,可是二牛不停地倒着气,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请愿团的众人重新聚集了过来。众人高喊:“二牛,你坚持住,我们把你送医院。”曲文魁回过了神,高喊着“二牛哥,你挺住,我们这就去医院。”

    二牛瞪着眼,艰难地把手抬起,指向了总统府。

    曲文魁望向总统府,只见总统府门前依然忙忙碌碌,没有人注意这里发生了车祸,如同什么事情没有发生一般。

    曲文魁问道:“二牛哥,你是不是想到总统府门前请愿?”

    二牛艰难地点了点头。

    曲文魁怔了怔,瞬间泪流满脸,哭着说道:“二牛哥,我们这就去请愿。”众人小心翼翼地扶起了二牛,二牛艰难地挺直了身子,刚想迈步,全身一软,从众人手中滑脱了下来,倒在了地上,瞪着眼睛便不动了。

    几个巡捕拿着棍子跑了过来,高喊着“这里不许停留,赶快离开”,曲文魁跳了起来,拼尽全身力气,挥拳向巡捕打了过去。巡捕猝不及防,被打倒在了地上;另外的巡捕反应过来,挥着棍子劈头盖脸地打向了曲文魁,曲文魁不躲不闪,奋力向他们还击。

    众人跑了过来,拉开了巡捕和曲文魁。

    二牛走了。出了人命这么大的事情,巡捕房也不能不管。管事的巡捕亲自过来查看后,当天就弄清楚了情况:马车是北洋政府的一位部长的公务用车,撞二牛的汽车是英国一位伯爵的私人用车。管事的巡捕说:他们两家都没有责任,责任全在曲文魁和二牛他们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