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一顾

417:系红绸

    “太傅想的也太严重了吧。”公仪复笑了一下,“卫国进攻向来不强,更何况敌兵远来攻坚,本就于其不利。与其让太傅劳师远征,不如让太傅在朝中好好的为大越设计着想,最近太傅兴修水利可是让大越的经济发展了不少,王上以为呢?”

    公仪复这么一说明显便是拒绝顾澈的提议了,少帝愣了一下,然后向顾澈看过去。

    要他来选择对或者不对确实有些难,更何况这样明显相左的事情,还带着站队的兴致,一时之间少帝便有些犹豫了。

    顾澈在心里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然后便直接开口,“变成百姓受敌人侵扰,而大臣安坐庙堂之上会使得民心动荡不安,士兵心中疑惑。置子民水火之中而不顾,更是会让敌方有可乘之机,如此一来为社稷大祸。”顾澈有条不紊的说完这些之后又笑着开口,“更何况,丞相也言明了,卫国不足于惧,澈虽年迈,然刀鞘仍然锋利,此番一去便可彻底消磨卫军锐气,使其数年之期不敢犯也,有何不可?”

    公仪复和顾澈又争执了几句,最后到下朝也未能争论出先后。

    只不过顾澈如今是太傅,下朝之后还是要给少帝讲学的,自然顾澈便去了。

    顾澈一到御书房少帝便迎了出来,顾澈皱眉了一下,然后开口,“臣知道王上小,对于很多东西还有疑问,然而王上要知道,毕竟你是君,若是为人处世还是孩子一般的话大臣便会轻慢你。”

    明帝想了一下,然后才开口,“太傅会不会?”

    顾澈愣了一下,仿佛透过眼前的少帝又看到了当初叶锦小的时候了。顾澈深吸了一口气,“会。”

    少帝显然没有想到会这般,咬牙了一下才开口,“我不想太傅去。”

    “为什么?”顾澈到一边的书架上看了看,然后抽出了书卷,随后拿着书卷跪坐到了少帝面前。

    少帝想了好一会儿,似乎在纠结应当如何说话。顾澈并没有打扰他。

    纠结是应该以帝王身份直言不讳让臣下明白君臣之别,还是以帝王之术笼络人心,说一些让大臣感恩戴德的话。又或者这两者说出来之后会有什么区别,顾澈并不打算直接告诉少帝。

    有些时候真正经历过,永远比别人告诉来的清楚明白的多。

    果然等顾澈准备好了,放下书卷看着前方的时候,少帝便开口了,“孤不想将军走,将军若是走了,那么丞相便会更加的肆无忌惮,而孤却未曾想过如何与他相抗。”

    顾澈听到这个话并没有多惊讶,毕竟一直以来顾澈想要做什么都是在明面上直接告诉少帝的,这中间愿意或者不愿意至少将心思明着摆给了少帝。

    这样一来虽然在少帝心中顾澈也有过分之处,然而到底是没有欺瞒或者轻慢的。

    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决定性地位也未曾动摇过。

    然而公仪复却不一样,时时刻刻拿着旧臣的身份压着少帝,非要让少帝挑不出个错来。

    公仪复时刻都在向少帝表示着自己是旧臣,位高权重,这个国家都需要靠他的智慧来运转,而少帝年幼很多东西还不懂事而已。

    没有帝王希望自己的臣子如此,这样一来比起顾澈,公仪复看起来就可恶太多了。

    顾澈这一走云州便没有能够和公仪复分庭抗衡的人了,甚至于整个云州皇宫内外都是公仪复的人,少帝就是连发个脾气或者不满都找不到人来说。

    有了别的想法,也找不到人来实施。

    人总是这样,即便知道从长远来看怎样是好怎样是不好,却始终不肯放弃眼前。

    只要边关没有急报告危,那么叶旭便不想放顾澈走。甚至即便是告危也还有别人,大越又不是只有顾澈一个人会领兵打仗。

    叶旭说的很直接,顾澈看着叶旭,好一会儿才笑了一下,“臣老了。”

    “嗯?”顾澈突然冒出来的一句话让叶旭有一些摸不着头脑,顾澈笑了起来才又开口,“太祖(叶颐)便是在澈这个年纪去的,而这大越有更多的臣子将领都是在澈这个年纪去的。”顾澈说到这里,抬手挑了一下一边的香片,“臣不知道自己还能够活多久,还能够看着王上多久。”

    顾澈挑了香之后抬起头来看着窗外,然后又笑了一下,“于太祖之时,臣便远征辽东;于文帝之时,臣外拒卫与楚;于先帝,臣拒楚伐辽。”顾澈淡淡的说完了自己的功绩,然后看着叶旭,“臣不知自己还能够活多久,还能够保护顾家和这个大越多久,但是至少在臣还活着的时候,臣希望自己能够累下足够的功绩,然后却又不为功高震主,让王上能够厚待顾家后人。”

    顾澈这话里里外外都是在说自己,然而只以瞬间少帝便明白了,如顾澈这般,说的是她是将死之人,现在去平定战乱,那么卫国便多年不敢再来犯。

    而由他来,他的年纪到了,便掀不出什么风浪来,他一死王上要做的不过是善待后人罢了。

    既然卫国多年不敢来犯,那么这中间的数年,足够他从一个童子长为真正的天子。到那时候并没有多少真正军功,甚至手上军队也并不多的公仪复不过是一个老臣而已,到时候还是任他拿捏。

    然而若是顾澈如今不去,战火不断,等到顾澈一去这个超纲由公仪复把持,到时候若是有了军功,即便他再如何也是奈何不了公仪复的了。

    顾澈这话里里外外再明白不过了,少帝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才站起来对顾澈作了礼,“多谢先生教诲。”

    “无需。”顾澈笑了一下,“国有明君,乃社稷之福。”

    顾澈根本就没有想过在朝堂上便说服这位君主,他要的便是这样私下便将少帝拉到自己的阵营来。

    如此一来,等到下次上场的时候,少帝便会全力的魏同开脱,到时候公仪复必然会感到危机四伏,继而便对少帝深出不满。

    这样一来在顾澈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两人的罅隙只会越来越宽。

    君臣上下一日百战,臣之所以不弑其君者,党羽不具也。

    这一点少帝已经明白,只不过公仪复还没有到这个地步而已。如今的公仪复虽然不怎么高看叶旭,然而事事还是看着君王天下的。只不过疑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不是那么好根除的了。

    第二日,少帝一反最初的迟疑,直接表示要国安稳根基必定是要惠泽百姓。因此立马让顾澈去征卫了。

    顾澈自然说了王上如何明君心系社稷之类的,这在少帝耳里自然是褒奖,然而对于公仪复来说,却是句句刺耳。

    支持顾澈出征的少帝是明君,那么他这个不支持的呢?难道是陷百姓于水火之中而不顾么?

    但是无论公仪复如何想,他这一拳头是打到了棉花上。

    六月,顾澈统帅增援。

    如此,顾澈便再次踏足战场了。这一次顾澈没有带自己在云州的任何亲信,连同马未在内,全部留在了云州。

    这一次出征,公仪复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在改变云州的局势,等到他回来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

    所以这次顾澈将所有的人都留在了云州,目送顾澈远行,马未便笑了一下,“顾将军,当真良才。”

    “未军不觉得失望?”顾昭看了过去。

    自从顾昭被顾澈摆到了明面上来,开始参与这个布局之后,马未和顾昭便接触的多了起来。

    马未年纪比顾昭大些许,然而性格上来说却并没有他的年龄那么成熟。

    当然,这不过是在世人眼里的模样,如果让顾澈来评价马未,肯定是小狐狸了。

    于顾澈来说,马未和顾昭一样,所表现出来的确实是他们的性情,然而又是一层保护色。

    马未爽朗,顾昭温和,两个人几乎很快的便走到了一起。顾曦对此也并没有多说什么,以后他成为顾家的家主,少不得同顾澈一般,那么更多的时候是需要顾昭来做这些的。

    “我有何失望的?”马未回应了顾昭,而顾昭便笑了一下,“我以为未君会想要去沙场杀敌。”

    马未崇拜的两人一个人是赵鸢,另一个是顾澈。一个放浪不羁,另一个特立独行。

    怎么看起来马未都像是一个喜欢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不是在云州受着政局约束的人。

    “非也非也。”马未立马伸出一个手指所有摆了摆,然后开口,“即便是顾将军,也是儒将而非杀将。”马未开了口,“兵不刃血,于三军风暴之中指挥若定。”马未笑了一下,“这才是顾将军,也是未的报复。”顾澈说完之后打量了一下顾昭,“将军迟早会带公子去战场的,到时候公子便知道战场的魅力了。”

    “战场的魅力么……”顾昭想了想,然后边笑着点了一下头。

    马未这又才开口,“这政治局势也如同战场一般。”说着马未拍了拍顾昭的肩膀,“一场没有硝烟却可以颠覆整个国家的真正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