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命案

第一百五十章 奔赴京城救援

    “什么?押解直隶州衙门了?”

    全部涉案人员押赴外地,用意就是杜绝赵家与地方衙门的关系。赵家三兄弟这时候才知道事情搞大了。在寿阳办案,不管如何,凭借赵家的势力和关系,总会有办法疏通关系。到了外地便不一样了,光靠钱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熟人相助,有人穿针引线。

    从赵铭文这一代起,全力在寿阳打造赵家产业,中庸之道,以稳为主,或许这就是赵铭文的处事哲学。除了船队,很少有业务延伸到外地的不多,如今家中有难,如何解救呢?三兄弟的努力眼看着前功尽弃,懊恼沮丧,三人苦思冥想也没有结果。

    “何不听听沈大人的建议去?”这时,从门外进来的兰馨倒是出了个主意。

    是啊!此番沈大人是执行上峰指令,非其所为,依其在寿阳多年的为人和处事方式,他应该会帮忙赵家的。大成眼前突然一亮,况且一直想借机万全兰馨与沈秋远的好事,何不前去探探口风,再作决定。大家都认为这样有些稳妥,第二天赵大成就去与沈南会面。

    得知赵家事先并不知情,沈秋远也没有传递到信息,此番突然缉捕确实让赵家手忙脚乱。为此,沈南寻思着如何弥补,至少不失面子,取得赵家的谅解,让赵家在这起官司中掌握到一些主动权。所以对赵大成的到访,他并不感到意外,相反早就有了思想准备。

    “沈大人,赵某此番过来,只是想请教一番。”赵大成并不客气,直言道,“赵家命案给官府增添了麻烦,我们赵家万分愧疚。特别是郑安大人刚刚离任,又是二审之后,沈大人主政期间,案件又有反复,实是不应该啊。沈大人在寿阳多年,赵某与沈大人也想相知多年,眼前这紧要关头,也只有请沈大人出面帮忙了。”

    沈南一直以来洁身自好,并不与商家往来密切,与赵家也是面和而已,并无深交,甚至很少去参加赵家的宴请。因此,说不上关系密切,也没有疏远之说。然而,今日之时,寿阳似乎已经纳入自己的门下,他不得不对赵家有所重视,得罪不起,否则,他的官也做不好。

    “赵爷客气了,沈某才疏学浅,脑袋愚锢,得罪之处还望谅解。”沈南连忙说道。

    “沈大人是愚者亦明,并非愚昧怯懦,只是官府之地也很复杂,不过寿阳商界一致公认,知府一职非沈大人莫属,我们等期待已久。”赵大成知道沈南大人平日多有明哲保身,不愿入俗,但以其为人而,是有可圈可点之处。

    两人客套一番后,进入正题。赵大成对案件表示出极大担心,并显示出无奈。沈南细细揣摩着赵大成话中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让他帮忙而已。说实话,这案子确实很难插手,况且由直隶州关押,还是巡抚衙门派人去查。想到这里,沈南也显出无能为力的神情。

    赵大成急了,只好拿出关键的一招,从袖中掏出五千两银票出来,放在沈南跟前。沈南连忙摆手。

    “沈大人,赵某对沈岂有不知,这银票不是给沈大人的,是想请沈出个主意,上下打点所用。”赵大成说道。

    沈南微微一笑,仍然摆手道:“沈某的脾性赵爷应当知晓,不能为难了本官。银票本官是断然不能收,然而对赵家的事情,本官于情于理是应当帮忙的。”

    沈南这番话确实打动了赵大成,连忙点点头,将银票收了回来。

    “就本官从政多年的经验看,二审之后又重审,一般情况是由于朝廷之故,巡抚衙门一般是不会自找麻烦的。既然有朝廷的意思在,巡抚衙门也是无能为力的,非朝廷说话,其它人恐怕不好办。赵家生意做得那么大,想必有不少的朋友,何不通过京城了解一下情况。这只是本官的愚见。”

    赵大成听了后,觉得沈南说得是实话,便千恩万谢地回去了。

    在书房外的沈秋远听到了父亲和赵爷的谈话,他进来说:“爹爹,既然京城有关系可以解忧,孩儿可以去找黄进巡抚大人的公子,让他帮忙疏通。”

    “你不能插手这事,父亲说这话是没有办法,倘若我把关系说得近了,岂不是找我们帮忙,京城之远,不是什么人都能驾驭得了的。况且皇上亲自关注的案件,如果办得不好,就是自找麻烦”沈南感慨地说道。

    沈秋远有些惊愕,对眼前一向怯弱的父亲有了全新的认识。

    赵大成回家之后,便与二兄弟密谋,可是想来想去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这些年,赵大成主要守家经营,关系基本就在寿阳及周围;赵崇武只知道习武喝酒,交接的都是酒肉朋友;赵德伦到是经常外出,可惜他为人老实,不善交际,几乎没有可信可用的朋友。

    赵崇武感到有些恐惧,因为此事跟他关系最大,如果翻案,势必会牵涉到他,为此他是心急如焚。晚上去八仙楼喝酒浇愁,正好钱三位老板也来喝酒。由于赵家的事情,赵崇武也没有心情经常去钱业会馆和酒楼喝酒。今日得见,两人你拚我赶,喝得是天昏地暗。赵崇武酒后终于吐出对命案的焦虑。钱位听了,突然来了兴致,非得让二爷再喝两碗。

    “钱老板,你兄弟欺负人啊,见兄弟心情不好,趁人之危,爷早晚不会放过你。”

    “二爷,你误会了,我钱位想帮你啊,我这有关系,如果你喝了,我就带你去找,一定能帮上忙。”钱老板肯定的口气,不知是否是酒话。

    三言两语下来,二爷还真是喝了,不过是酩酊大醉了。第二天,赵崇武醒来,已经忘记这档事情,可钱老板却找了来。原来钱老板有个远房表哥在京城做官,是政通司参议。政通司并无实权,参议也是个五品官,他们掌握着内外奏章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一向被视作“清水衙门”。可是据说政通司也有另案,倘若得罪政通参议们,说不定就将谁的事情捅到皇帝这里去,所以也不能小瞧了。

    经钱老板这一说,赵崇武抱有一线希望,经大哥同意,赶紧催促钱老板一起去京城。

    赵崇武和钱三位择日行船北上。说来这一路也是辛苦,赵崇武承担所有费用,还每日好酒好菜伺候着。路过繁华之处,两人还登陆走访,遇见看得上的女人,还要饱餐一顿。这走了二十多天,总算进了京城。

    这钱老板远房的表哥叫卢居贤,家在一座小四合院内,看上去这条件也属于一般。因为与钱多年不见,也没有什么感情,初次见面也不太热情。赵崇武知道,这时候光凭亲戚关系是没有用的,拿出浙江湖州最好的丝绸,并邀请到最好的饭店边吃连忙谈,这卢大人顿时喜笑颜开。这卢大人平日手头紧,上好的饭店更加难得。他便指了一家“月上高楼”的名店,带着老婆和二个孩子都去了,让她们享受一下。酒足饭饱之后,钱老板和赵崇武在客栈住。到了第二天,卢大人新自来到客栈问询。

    得知是安慰寿阳的命案时,卢居贤的脸有些沉了下来,有些责怪钱三位的神色,这让赵崇武有紧张起来。

    “但凡有命案,皇上必定亲自过问。”卢居贤慢慢地喝着茶,低声说道,“此案随后会呈报上来,本官自当留心察看。但是,事前疏通恐怕不行啊。这样,此案待我查询一番再说。”

    过了一日,卢居贤又来到客栈,说道:“此案我已经通过大理寺查询,赵家前后供述不一,皇上非常生气,下旨彻查,此案卢某帮不了。”

    听言,赵崇武心头就像浇了冰水,彻底失望了。但是想到日后翻供吐出真相,自己必然身首分家。于是乎,他单腿下跪,双手抱拳道:“卢大人,赵某千里而来,实在是没有办法,烘板致死三人,赵家虽有所责任,更愿意息事宁人,请大人为家乡人帮一次忙吧,赵家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这卢居贤平日里处理各省诉讼,与各省都有交往,确实可以说上话,他也听说过赵家的实力,也想帮这个忙,趁机赚些外钱。之所以显出为难之色,是想让赵家更增加些压力。果然,他的推辞起到了作用,赵崇武一下子拿出了三千两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