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第三十章 得军功娶妻生子(下)

    老仙听着这话,怎么那么别扭,地主还乡团回来了?要说郑家有一百亩地,妥妥地主家庭。

    郑书生可能钻研学问时间太长,流落到洛阳后太憋屈,总想找人说话,老仙自然成为倾诉对象。老仙一直想看《易经》,找郑书生借,郑书生长篇大论,总之,认为老仙的卦术纯朴自然,有古风,不应该沾染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所以不给借。郑书生劝道:

    “那玩意最好别看,孔夫子五十以学易;我是因为科举,不得不看,也不敢深究。你要知道,一旦陷进去,能再找回自己的,百里无一。”

    老仙想了想,郑书生这么严肃,一定是问题很大,肯定有很多人中毒不浅,书肯定借不来,就坡下驴:

    “然也,我为什么要研读那玩意?现在混吃混喝不好吗?”

    郑书生称赞老仙,道法自然就应该这种姿势。

    孬蛋完好无缺地从战场回归,婚事提到议事日程,女郎到了婚嫁年龄,孬蛋二十四、五老大不小。老仙与郑书生找赵老先生做媒,两位沦落书生搬出《礼》,严格按照老祖宗的规矩。老仙看不明白繁体字,郑书生大致讲了过程。老仙明白,跟自己在另外一个世界结婚,程序差不多。翻黄历,定日子,贞观二十年,正月十五,大吉,宜嫁娶。

    郑家在洛阳没有亲戚,聊天老头都愿意做娘家人,好歹孙家在积善坊有宅院,新娘从孙圪垱村抬进城中大宅。参加婚礼的客人不少,四类人参加,孬蛋的同僚,孬蛋的江湖朋友,孙家人,聊天老头。贾老头也来参加,为了捧场,难得换了身衣服。

    老仙作为男方家长出席,因为称呼问题争论很久,最后还是确定新郎、新娘喊老仙。老仙自顾身份,不好做大厨,小豕停业,带着伙计与村里的一群妇人做厨子。酒席还算丰盛,八凉、八热,都是村里自产的食材。热菜是流水席,每道菜都是大海碗,一碗一碗趁热上,趁热吃。

    每一桌都有孙家人做陪客,都有一个艰巨任务,介绍大厨小豕。小豕手艺不错,聊天群老人、孬蛋的同僚都夸味道好。倒是新娘、新郎被扔到一边,无人问津。受到鼓舞,小豕宣布加两道菜。洛阳习惯,羊汤必然上桌,小豕加一道驴肉汤。这汤跟汤铺的不是一个档次,除了汤,还有驴肉与它食材,调料相同,所以味道一样。老头们多少能吃一点肉,对汤赞不绝口。老仙趁机提出,明天一大早,一起去汤铺喝头碗汤,那才是享受。众老头约定,天不亮集合,一起去喝。

    最后一道菜,还是汤,小豕介绍,此为滚蛋汤,就是搅碎的鸡蛋,撒一些菜末。众人不明白什么意思,小豕笑而不答。老仙一时高兴,曰:

    “把菜名拆开,你们还不明白?该滚蛋了!”

    众人笑起来,喝光碗里的汤,起身离席。老头们不乐意,一边离场,一边骂老仙不是东西,好好的菜,怎么起这么不雅、这么粗俗的名字。

    贾老头没失约,第二天与一群老头准时到小豕的汤铺。所谓的汤铺没有餐桌,没有堂食。每个老头一张饼,一碗驴肉汤,蹲在河堤旁吃、喝。这种吃法粗狂,又是一番滋味。一边吃一边聊,贾老头又开始吹牛,说自己升职做大官,明天要去京城上任。老头们正愁没话题,把老贾批的体无完肤,最后不得不承认错误。

    长安还是要去,隔天,老贾坐着一架破马车,带着老婆子,到卦摊炫耀一番。老头们围观老贾的行头,在一片嘲讽声中,老贾扬鞭耀马,西去长安。老头们叹息:

    “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见一面。”

    大槐树下人来人往,有新进的年轻老人,有离开人世去往另外一个世界的老人,也有老贾这样离开洛阳的人。离世的人多,新进的人少,老头群有落寞的趋势。不过,近几年,出生的人更多,孙圪垱村从一户人家发展到现在,将近四十号人。尤其有个九品官,还是大不相同。小豕的汤铺开张后,孙家的名气传出,都说是孙圪垱村孙家的汤铺。

    老头们懒散,不可能一大早去喝汤,也不愿意与漕帮人为伍,都派奴婢拎着大罐子去装一罐子,一个铜板;小豕为了赚钱,加肉要另外给钱,这点钱寒门老头还不会在乎,只在乎味道。久而久之,汤铺有了两群截然不同的客人,一群亏钱提人气,一群贡献利益。还有一些超越寒门的富贵人家,更加不可能到这种地方吃、喝,都派奴婢来拎汤。后来,为了赚更多钱,小豕又在饼里面加入独门佐料,做出味道独特的饼,喝汤吃饼成为标配。到了这种程度,小豕才真正被人称为孙掌柜。

    孬蛋是官,一妻一妾很正常;小豕想的很明白,把妾扶正做妻,暂时一个老婆足够,又能生养,至于妾,以后再说。孙家分成三个层次,三对夫妻加老仙、王柔中夫妇、郑家是一层,老杨家、老陈家是一个层次,其他人家又是一个层次。虽然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从管事上看分的很清。仍然是麦子管内,但遭遇麻烦,管不了孬蛋妻子。

    在县衙,孬蛋是特殊人物。以前是新进土包子,自己不惹事,没人会理睬。现在是高就低,七品官坐九品位,除了县令,没人敢惹。洛阳县令品级高,权力大,不会与孬蛋一般见识。孬蛋到底是混市井出身,有一帮江湖朋友,所以没什么麻烦,公务清闲。自己不钻营,不去想升职,也用不着四处活动,去结交官场朋友,花销不大,俸禄都存起来不用。

    娶了正妻后,更加不同。孬蛋媳妇乳名七娘,大名郑玙。七娘有两个兄长,在会稽成家立业,没来洛阳。不知道郑书生什么道理,孩子的名字都是各种玉,小弟的名字叫郑玚,也是玉。

    郑家在会稽有个村子,七娘与小弟从小在家学念书,就孬蛋认识的那几个字,在七娘看来就是文盲。按正常的村子,孬蛋是长子,七娘就是长媳,男人在外面做官没工夫管家,应该七娘管家。孙家村不是正常人家,孙石头管家有其合理性,七娘不可能去争那个位置,所以要为自己的小家考虑。

    结婚没几天,七娘开始给孬蛋灌输小家的道理,听的多了,孬蛋也不能无视:

    “老仙提过,大家、小家要分而不散。你们郑家怎么处理?”

    七娘讲述会稽郑家的方式,孬蛋感觉跟老仙说的差不多,没多想就去找老仙,要重塑家族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