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唐高宗后期的饥荒

    读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对仪凤二年(677)到垂拱三年(687)十年间的系列灾害,没有详细描述,其它有关的书籍也没有灾害程度的描述。最严重的一句是长安的“人相食”,应该是在某个时期,所有有关灾害的描述被系统性抹除,或者当时的读书人认为灾害是正常现象,不屑于记录。

    唐高宗临死前说过:

    “苍生虽喜,我命危笃。天地神祇若延吾一、二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

    从侧面证实,关内的饥荒十分严重,高宗都不敢回长安。这也是武则天定都洛阳的原因,这些东西,以前从没看过。

    中国古代最有权势的三个女人,吕雉、武则天、慈禧,只有武则天成功改朝换代。没读史书的时候,一直很奇怪,以为武则天手段高明而已。看到这十年灾害,认为,当时李唐在民间的声誉降到极点,甚至民怨极大,这才促成大周的建立。而文人对大周酷吏的描述很多,可以看出,那些从底层爬起来的酷吏怨气冲天,以至于变态。也只有变态才能发明那么多酷刑,才下得去手用刑。武则天为什么要用底层人,还让底层人自荐?读书人有很多记录,做御史的竟然不识字。可见,当时民间对李唐怨气甚深。几本唐书,都不认可武则天,其中有很多事实被隐藏、篡改。

    灾难,使人偏激;历经灾难的人,渴望改变。

    最近,网络上经常探讨“私有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我们要思考,社会为什么让少数人掌控巨量财富?目的应该是让这些人更快速地推动社会的发展、进化,一旦这些权利被滥用,甚至让社会倒退,社会有无数办法剥夺这种权利。所以,那句话本身就是伪命题,是财富拥有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提出的口号。

    网文中有很多作者将社会比喻为有意识的天道,或者灵等概念。实际上,任何社会的走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都是以大多数人的想法为基础,去变革、去发展。任何社会,一旦被大多数人摒弃,就到了改变的时候。说社会是意识体这种提法,有一定的道理。现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