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第二十章 海商之路(续)

    开元九年(七二一)春二月丁亥,制:州县逃亡户口听百日自首,或于所在附籍,或牒归故乡,各从所欲。过期不首,即加检括,谪徙边州。公私敢庇护者抵罪。

    以宇文融充使,括逃移户口及籍外田,所获巧伪甚众,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融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行天下。其新附客户,免六年赋调。

    洛阳曾数次清查逃户及籍外田,大槐树下并不陌生;而这种全境大清查,还是第一次遇到。恶钱风波还没有完全平息,皇帝又想办法增加税赋,老头子们忍不住联想:皇帝这么缺钱?

    地方不同,环境各异,反响也各不相同,最高兴莫过泉州。一直以来,历届泉州刺史、南安县令,均采取藏富于民的策略,用以吸引外来人落户,搞得漳州、杂罗等附近地域的户口,多年不能增长。借着朝廷的东风,南安县令又划出大片良田,以免六年赋调的条件,公然抢夺人口。逃户与山里人家族均蠢蠢欲动,不肯失去这次机会,纷纷派子弟前往南安落户;没人愿意呆在有鸟拉屎、没处花钱的山旮旯里。

    安南的情况不同南安,本着受朝廷保护,须遵守法度的原则,在要求的百日期限内,汉人家族均为藏户及隐匿田地上户籍,以取得六年免赋、调的优惠。本地人部落的想法各不相同,交趾附近的州县,人口密度大,管控严格,无法逃脱,而偏远的州县,尤其南部地区,拒不执行。

    冬季来临,等李思洛走商贾勇步回来,南部驩州人梅叔鸾,带领本地人反叛,自封为“黑帝”,定都蓝河上游万安城。南安都护府将士太少,无力平叛。梅叔鸾又联合林邑、真腊两属国,攻城掠地,势不可挡。

    晓月社商贾与李、刘两家主听到消息后,紧急聚会,商量对策。两家打听到,周围的本地人部落,为梅叔鸾叫好。对于这些部落来讲,没人会让子弟去造反打仗;而看别人造反,心里确实痛快,巴不得都护府完蛋。至于都护府完蛋之后的乱局,本地人从来不去思考。

    这样的状况,上下不能一心,何以平乱?安南商贾及商道沿途各部落的反响又不同,纷纷咒骂梅叔鸾不知好歹,放着好日子不过,为何要造反?那些跟着起哄的本地人,怎么都不用心去想,难道有了“黑帝”就不征收税赋?怕是比大唐征收得更多吧!

    晓月社商贾听过李、刘两家主分析,将剩余的货物从交趾城运到李、刘庄,直接坐船去往南安躲避。城里的商贾以及能够自由离开的人,都觉得命要紧,纷纷离开,去往安全之地躲避。这种时候,有胆量赚钱的人少,大多数人都会等朝廷平叛之后,再做打算。

    安南都护府一路败退,梅叔鸾顺风顺水,实力不断壮大;进入安南核心区域之时,对外宣称,据有大军四十万。开元十年(七二二)秋八月,一举攻陷交趾城,占三十二州之地。

    周围部落表现不错,带着李、刘村避过乱军骚扰。这个关键时刻,为了保命,只有改换门庭,变身为本地人部落,归顺“黑帝”统治。

    朝廷的反攻比预想的要快,梅叔鸾还没来得及稳定交趾周边的局势,整编各路大军,大将杨思勖与安南大都护光楚客,带领征募的十万岭南本地人子弟兵,沿着伏波将军马援故道,越羁縻州谅州,自天而降。四十万“黑帝”军惊慌失措,战力全无,一战即溃。“黑帝”梅叔鸾措手不及,被朝廷军阵斩,叛乱就此平定。

    听到消息的李、刘村与周围部落,马上改换门庭,组织自卫队,保护地方不被肆虐。有不开眼的乱兵前来劫掠,给了自卫队实战的机会;靠着精良的装备,击溃几批次成建制的溃军。朝廷大军四处出击,清剿残匪;到了李、刘村附近,李思洛、刘忆阳在自卫队的陪伴下,带领周围各首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事情就这么平安过去,这种规模的暴乱,朝廷也无力全面清查;有能力的将官,能够抓捕乱匪首领,也算对得起朝廷,不敢太过分,以免再次引起暴乱。

    就这样,混乱中的两年过去,等到安南都护府全面恢复秩序,又是一年过去。

    开元十一年(七二三)冬十月,李思洛组织商队,再次出发。因为对抗溃军的缘故,很多自卫队成员都见过血、杀过人,有一定的战斗经验;李思洛从中选出几十名精明强悍者,加入商队。感觉到商队的实力雄厚,李思洛信心满满,准备走到云南西南的蒙舍诏。从其它商队了解到,贾勇步走陆路到蒙舍诏,需二十二天时间。

    商队仍旧走水路到贾勇步,在当地购买一批云南的矮脚马,驮运货物。商队不熟悉马,还要雇佣本地人,照料驮马的同时,充当乡导与翻译。

    这几年时间,晓月社陆续接收到几艘海船;因为安南暴乱,暂时航行于洛阳至南安之间。安南恢复秩序后,才将航程拓展到武安州海门镇。通常,船队会在广州、安南、崖州之间的海岛,用大唐出品,交换来自天竺、大食,以及沿途各地的货物。李始打算再走几年安南,培养出更多的船工,结识更多的船队,再逐渐向南、向西航行。那时候,陆路商队与海商船队,可以同时抵达天竺,甚至大食。

    大槐树下一直探讨,朝廷查逃户的目的,皇帝真的缺钱花?据说,很短的时间内,朝廷得户口八十万人及相应的田地;而其中的水分很大,地方官府为了业绩,有作假嫌疑。州县到没出什么乱子,关内道的内迁降户,率先大叛乱;不知道与括逃户、籍外田有没有关联。

    皇帝制书下发当月,兰池州降胡康待宾带领诸降户反叛,攻陷六胡州,集众七万人,进逼夏州。秋七月乙酉,朔方总管王晙大破之,生擒康待宾,杀判胡一万五千人。

    叛乱期间,康待宾与党项人联络,试图劫掠银城、连谷。张説将步骑万人出合河关掩击,大破之。

    大槐树下很不理解降胡的想法,内附时间不长,为什么要叛乱,到底想得到什么?大多数老头猜测,胡人投降大唐,想要过安稳的富贵生活。到中国落户之后才发现,种地比放羊辛苦,天天流那么多汗,出那么大力,这哪里是享受,分明是人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