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第二十九章 太子的命运

    张九龄第三次走进石城酒楼,康元石心想,又坐贬?这次的张九龄,看起来老态龙钟,须发皆白,佝偻着身子,蹒跚而行;眼睛里神采全无,好像失了魂落了魄一样。张九龄上次来石城酒楼,大约在十年前;康元石也没想到,岁月之刀如此锋利,让一个人变成如此模样,还没有大槐树下那些老糊涂精神。

    张九龄走在前面,康元石跟在后面,走过一座座熟悉、不熟悉的宅院;最后,又走进宋之问、沈佺期那间房屋。仔细看过房间里每幅作品,张九龄将目光留住在王维的《洛阳女儿行》。王维的画功最好,配上格调独特的诗句,将贫女与富女刻画得淋漓尽致。

    张九龄眼睛看诗画,心里想太子风波。大唐立国以来,每位皇帝的第一任太子,结局都极其悲惨。高祖朝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中被杀。太宗朝,魏王泰与太子承乾争夺太子位,结局是两人先后被废,高宗李治得益。高宗朝,第一任太子弘猝死;第二任太子贤被废,又被逼自尽而亡;后来的两位太子、皇帝李显、李旦,命运坎坷,被折磨得欲仙欲死。中宗朝,太子被逼起兵造反,失败后被侍卫所杀。

    当今皇帝年过五十,看起来身体强健懂养生,乃长寿之相,太子的日子能好过?武惠妃与其子寿王瑁,以为得宠于皇帝,以为皇帝仁慈,手段不会太过残酷,四处联络朝臣,争抢太子位。张九龄断定,又是另外一个魏王泰的下场,而母子二人还在做春秋大梦。

    张九龄再次审视自己的立场,反对换太子,不接受惠妃的拉拢,对还是错?远离是非才是正确。宋璟老奸巨猾,早早致仕而置身事外;自己命不好,坚持居母丧,却被皇帝硬生生拉进“钱”的是非窝,太子的是非窝。现在坐贬,很可能是天大的喜事。然而,是不是脱离苦海,还要看朝局发展;别像上官仪、魏徵一样,卷入皇帝家事,不得善终。本届皇帝历经磨难,相对仁慈,不会再追究吧!李林甫与自己之间,不存在深仇大恨,没有深究的必要。但愿如此吧!

    想到这里,张九龄脸色好一些,眼睛也有了神采,看起来形同两人。做过宰相的人,自有威严在身;康元石一个哆嗦,从生命的叹息中清醒过来,变得毕恭毕敬。上菜、上酒、上茶,张九龄自斟自饮,康元石只敢站在一旁侍奉,不敢上桌。张九龄饭量很小,酒也不多喝,剩下一许多酒菜。

    既然来到酒楼,自然要留下墨宝,张九龄面无表情地对康元石说道:

    “康掌柜,给你留首诗,看看是否沧桑,能否与前辈的诗作相提并论。”

    诗名《望月怀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写完以后,张九龄问康元石:

    “康掌柜,觉得怎么样?”

    康元石摇摇头回答道:

    “张公,我不敢、也没资格评价你的神作!”

    张九龄没有像上次一样哈哈大笑,而是微笑着说道:

    “但说无妨!朝堂里全是伪君子,少有真话;那些人眼睛里只剩下权势,早已忘记生命之美,没人看重诗赋。你这里特殊,也许因为附庸风雅的商贾,才有人愿意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才能听到真心之语。”

    康元石尴尬,附庸风雅不是什么好话,将自己包含在内;咳嗽几声作为提醒,康元石疑惑地问道:

    “张公,这间屋子挂满闺中女子的幽怨。那首《赋得自君之出矣》中,我看到了懒散、解脱;这首诗中,我看到了毫无幽怨的相思。这说明什么?张公应该明白我想说什么,相思与幽怨大不同,能说明很多问题!”

    张九龄没有回答,挺起腰,离开酒楼,慢慢走回驿站。康元石看到张九龄神态的变化,想不清楚,难道与王维一样,不想做官了?

    几个月后,张九龄通过驿站,陆续送来数十首《感遇》。很明显,意境与《望月怀古》又不相同,有些孤芳自赏的味道,而且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石城酒楼被感动,康元石与穷书生坐在一起,探讨诗作中做人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疑惑不解:不能得意于朝堂,读书人该如神仙般超凡脱俗,还是如兰、桂般洁身自好?

    如今的皇帝,很想无为而无不为,从而超凡脱俗。还是烦恼太多,暂时不能如愿,需要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两京地震不是小事,必须给世人一个合理的说法。

    武惠妃强势,以李林甫为首的重臣,全然忘记曾经说过的话,“太子为皇帝家事”,倾向于立寿王瑁为太子。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丙午,武惠妃薨,赠谥贞顺皇后。

    后宫之中,皇帝最宠惠妃;失去惠妃后,皇帝长时间闷闷不乐。百无聊赖之际,皇帝猛然想起泽风大过卦:躲在关中不离开,也不能消弭其中的不祥?又想起变卦“泽山咸”:享,利贞,取女吉;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后庭数千,竟无皇帝可意的女子。“有人”奏报皇帝,杨玄琰之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遂召入皇宫内禁中。当时,杨玉环身穿道士服,自号“太真”。皇帝大悦,让杨玉环回去以后,自己求为女官,仍号“太真”。

    开元二十六年(七三八)三月丙子,有星孛于紫微。癸巳,京师地震。

    皇帝因太子而烦恼,寝食为之减。高力士找到机会询问皇帝的心事,皇帝反问道:

    “汝,我家老奴,岂不能揣我意?”

    高力士回答到:

    “得非以郎君未定邪?”

    皇帝点头说道:

    “然!”

    高力士对曰:

    “大家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

    皇帝颇感欣慰,曰:

    “汝言是也!汝言是也!”

    六月庚子,立忠王玙为太子。秋七月己巳,皇帝御玄政殿,册太子。

    皇帝喜欢给皇子改名;太子玙乃皇帝第三子,初名嗣升,后来更名为:浚,玙;做太子后,又更名为绍,最后定名为“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