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第四十三章 开元名将的归宿(下)

    皇帝得知王忠嗣所作所为,大怒,敕征入朝,委三司鞠之,曰:

    “吾儿居深宫,安得与外人通谋,此必妄也。但劾忠嗣沮挠军功!”

    三司奏王忠嗣罪当死,西平太守、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入见皇帝,力陈忠嗣之冤,且请以己官爵赎忠嗣罪;皇帝起身入禁中,哥舒翰叩头膝走,言与泪俱。皇帝感寤,既而贬王忠嗣为汉阳太守。

    天宝八年,王忠嗣暴毙,年四十五。

    大槐树下以为,张守珪、王忠嗣均非正常死亡。开元二十三年,当今皇帝改变执掌国政的方式,推崇无为而治。那一年皇帝年过五十,决心留在长安城,不再就食洛阳。

    张九龄罢相后,朝堂气氛大变,不再是和风细雨,代之以血雨腥风。宰相李林甫屡起大狱,诛、逐诸多朝臣;李林甫去世后,也未得安生,棺材被打开,抉取含珠、褫金紫,更换大棺为小棺材,如庶民一样下葬。

    大槐树下想弄明白,哥舒翰为王忠嗣喊冤时,皇帝到底感寤到什么?天宝五年,王忠嗣方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与哥舒翰相处一年多,能有多少私人感情?王忠嗣带兵打仗,重用哥舒翰;哥舒翰凭自己的实力、战功,成为陇右节度使。对于哥舒翰来讲,王忠嗣仅是诸多有能力上官中的一位而已。大槐树下以为,哥舒翰找皇帝喊冤,得到众多武将支持,喊出了武将的心声。皇帝从中感寤到来自武将尤其节度使层面的恐惧,恐慌的武将会干什么?皇帝不得不去考虑。老头子们发现,自此以后,武将职位相对稳定,尤其几大节度使,很少更换。

    开元十一年,高适、岑参、杜甫、储光羲、薛据等仕途不得意者,感觉朝局将会大变,齐聚长安寻找机会。五人中,杜甫是真正的白衣,其他几位均由不同科目及第。

    高适最先找到机会,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其为左骁卫兵曹参军,充瀚府掌书记。

    高适年青时家境比杜甫差,少年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年轻时,高适曾游历幽、并一带,想要通过父、祖辈的老关系,在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处找到从戎的机会,失望而归。

    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开始倒霉的那段时间,高适遇到随张守珪出塞征战的客人,做《燕歌行》相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天宝八年,高适四十六岁时,为雎阳太守张九皋所荐,应有道科擢第,授封丘尉。张家人很有意思,张九龄洁身自好,不肯做违心之事,所以被罢相,郁郁而终。在他去世后,他的两个弟弟张九皋、张九章,官做得顺风顺水、风风火火。天宝五年,没有多少权贵认可杨贵妃家,时为岭南经略使的张九章送重礼给贵妃,因此加官三级。由此推断,张九皋的荐书很有分量。

    天宝九年,高适作《送兵到蓟北》:

    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

    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

    老头子们从《燕歌行》中读出高适的不甘,朝廷武将的水平那么差,为了自己的功名与富贵,不顾将士生死,怎么能打好仗?从《送兵到蓟北》中,老头子们读出了失意:走这么远的路到边塞,却没有机会从军。能够找到机会去哥舒翰帐下做秘书,对高适来讲,是难得的机会;后面的境遇如何,全看个人水准;如果做得好,前途不可限量,一切皆有可能。

    从这几位落魄书生的动向看,如今的大唐,文官太难做,很难做出业绩,升迁的机会稀缺。为了自家生活,或者遭遇种种外部压力,自觉、不自觉的贪腐十分普遍;没有钱财送礼,想要升迁,几无可能。投笔从戎,用性命去拼搏,机会更多一些。

    北庭都护、持节伊西节度使封常清是读书人成功上位的典范。封常清是蒲州猗氏人,其外祖因罪流安西,守胡城南门;少年封常清每天坐在城门楼上,跟随外祖读书。外祖去世后,封常清孤苦,三十岁时还无所事事,生活全无着落。老头子们认为,封常清的学问肯定比不上石城酒楼那些穷书生;即便其外祖学问高深,限于条件简陋,不可能带太多书去安西;不能博览群书、游历天下,学问深度肯定有限。有一种人叫天才,老头子们认为,孤苦的封常清对军旅有独特灵感。

    当时,夫蒙灵察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封常清看准高仙芝,投牒想作随军仆役。高仙芝见封常清瘦弱纇目,一足偏短,断然拒绝。封常清没有放弃,每天早晚到高仙芝门口等候其出入。数十日后,高仙芝无奈,勉强收纳。此后,封常清以其才学、军略、治军方法,征服高仙芝,真正开始自己的军旅生涯。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拾,累功迁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天宝十三年,封常清因功进京面圣,皇帝以其权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以前,岑参与封常清同为高仙芝下属,借此关系,成为北庭都护府判官。

    岑参的条件比杜甫、高适都要好,可谓大唐宰相世家。曾祖父岑文本为太宗朝宰相;从祖父岑长倩为则天朝宰相;从父岑羲为中宗、睿宗朝宰相。岑参少年聪颖,五岁开始读书;天宝三载,二十八岁时,以第二名进士及第。天宝八载,高仙芝表其为掌书记;天宝十载,回归京城长安。

    宰相世家的岑参都不愿意做文官,宁肯挨冻受苦,坚持从戎边陲,文官之难做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