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第四十五章 商贾之道(下)

    自从脱下带颜色的版授官服,换上短褐,大槐树下兴趣大变,热衷争论天下大势,做出各种论断。抬杠争吵时,老头子们信誓旦旦,自己的预言一定准;实际上,没有一个人相信,某节度使会疯狂到反叛。商贾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以节度使之睿智,怎么会想不明白穷兵与肥羊之间相互转换的道理?今日之大唐,天下富足,亘古未见;只要勤快,任谁都会有块地养家糊口;遇到灾荒,皇帝会指使官吏赈给,谁会为了莫名其妙的钱财而造反?杜甫吗?

    然而,在商言商,商贾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一套做商贾的思路,即便是盛世,也会因为种种不作为而被市井无情淘汰。洛三彩就是典型例子,那些靠三彩发家的商贾,不思进取,进入大唐盛世之后,没几年时间便关门歇窑。赚了钱的工匠、商贾,一时无事可做,以为靠着积蓄可以养活几代人,谁知又碰上恶钱生意。提前预想一切可能,并付诸实施,才是真正的商贾之道。至于未来的可能性,皇帝都不清楚,何况一介庶民?

    大槐树下争论出一系列结论后,孙始雨没有等别人家怎么想、怎么做,率先找各房家主商量,达成共识,先迁徙一部分子弟到泉州安家落户,名义上还是去种茶。孙圪垱的土地产出只够养活两百人,而现在人口已超四百;即便有香料、桑蚕织染几座工坊,以及街上的摊档、店铺,还是有大批子弟无所事事,这绝对不是正常家族应该有的好现象。孙始雨想得很清楚,无论“兵起”之说是否靠谱,开枝散叶总不会错,所谓的狡兔三窟即是如此。

    实际操作起来,跟孙始雨想象不同,没有几个子弟自觉自愿离开洛阳到泉州。陈元光吃人的传说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与福州联系在一起。怎么办呢?还是连哄带骗,外加威胁不给饭吃,才说动两百口家人迁徙。

    朝廷对人口管束严格,京县、畿县更加严苛;孙家花去不少钱财,才办好各种手续。将人送走之后,孙始雨才醒悟过来,留下的家人大多数为嫡系子弟;旁系子弟迫于无奈,或者不愿意再遭打压,才会迁徙,另寻出路。一个小小的村子都是如此,大唐天下呢?

    大唐立国一百三十多年以来,惟有则天朝用人不拘一格;到了开元年间,以宰相张九龄为首的白衣公卿,排斥一切非及第公卿。开元后期,仅从军一条路,可以让无权无势之人,有人前显贵的机会。

    大唐不忌四夷,太宗曰: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从太宗朝开始,朝廷大量使用四夷,军中尤多。太宗之后,高宗延用;到了天宝年间,强势节度使均由胡人担任。大槐树下按实力为其排名:安禄山、哥舒翰、安思顺、封常清、杨国忠、何复光,实力最强三节度使均为胡人,掌控三十多万兵;而三汉人节度使掌控九万兵。此外,皇帝以前安西节度使,猛将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坐镇京都。

    安禄山为安国人,其母为突厥巫,父安延偃。开元初,安家所在部落破散,安延偃携家人及安思顺等人离开西域,到中原投奔宗亲安贞杰。安禄山成人后,流落至营州,因为懂六种蕃语,成为互市牙郎。安禄山饭量大,牙郎的收入微薄,不足以喂饱自己,经常伙同史思明去偷、抢,遂以骁勇闻名营州。

    开元二十一年,张守珪节度幽、营,“恰好”抓获盗羊的安禄山。张守珪想要杀掉安禄山,安禄山大呼道:

    “公不是想灭契丹、奚吗?为什么杀我?”

    于是,张守珪认为安禄山很会说话,长得伟岸白皙,让其与史思明为捉生。这一年,安禄山十八岁。此后几年,张守珪升其为偏将,收其为义子。安禄山没有辜负张守珪给予的机会,因战功累迁为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在营州,安禄山绝对是穷孩子逆袭的典范;大槐树下以为,张守珪敢于用人,并以此为榜样,不知道激励了多少穷苦人前去从军。如此用兵之法,大唐边军不强才是怪事。

    开元二十四年,张守珪让安禄山带兵讨伐奚、契丹乱军,安禄山恃勇冒进,被叛军击败。夏四月辛亥,张守珪奏请斩安禄山;安禄山临刑时又大呼小叫道:

    “大夫不是想灭奚、契丹吗?为何要杀禄山?”

    于是,张守珪爱惜安禄山骁勇,不想让他白白死去,将其押送至京城,由朝廷来决定生死。张九龄批注:

    “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

    皇帝惜其才,敕令免官,以白衣将领。张九龄固争,皇帝不听,坚持赦免。

    “死里逃生”的安禄山第一次游历长安,兜里的钱能买到什么,吃到什么?大槐树下猜不出,大概又是一个励志故事,穷将游长安,发誓要富贵,赚来钱干什么?到长安买大宅。大槐树下不知道,此次离京后,安禄山曾游历北市,找老仙算命。到洛阳游历的四夷人太多,老仙没有在意这个肥壮的青年胡人,照例一番套路,才为其筹算。

    卜算结果,本卦为:山风蛊,艮上巽下。变卦为:地火明夷,坤上离下。

    安禄山不明其意,问老仙。老仙照例一番说辞:

    “这是你的身家性命,别人的解说仅供参考,不能当真。想要体悟其意,需熟读《易》方可。年轻人,你要知道,《易》之核心为易变;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如果一切皆有定数,我们的日子岂不乏味?”

    老仙喷水,安禄山迷茫,再问道:

    “仙长,还是简单解说让我听听。”

    老仙清清嗓子,说道:

    “先说本卦:蛊卦。你可要小心,不要乱吃东西;把蛊吃到肚子里,万事皆休。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明白什么意思吗?”

    安禄山点头,老仙想起来卜算过程中,第四爻接连恍惚两次,算错两次;第六爻恍惚一次,算错一次,又提醒道:

    “年轻人,你要注意蛊卦的第四爻,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以及第六爻,上九:不事王候,高尚其事。”

    安禄山听懂了每句话,却没明白哪怕一个字。算命先生不愿意说,也不好问下去,点头表示名白。老仙继续忽悠道:

    “再说变卦:明夷卦。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意思是说,前路茫茫不知所向,需坚持正道,外愚内慧,韬光养晦!”

    安禄山明白这几句话,点头认可。老仙完成任务,不再理会面前的年轻胡人,双眼无神,看向行人。安禄山奇怪地问道:

    “道长,不收卦资吗?”

    老仙仿佛入定,不理不睬。安禄山不知所措,稍一沉吟,掏出十两银子丢在卦摊上,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