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第四十七章 士卒与部落(下)

    安禄山喜欢美食,近十年来,体重随官阶突飞猛进,直达三百斤,致使肚皮过大,下垂过膝。皇帝好奇,指着大肚子问曰:

    “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尔?”

    安禄山对曰:

    “更无馀物,唯赤心耳!”

    安禄山肥壮,为皇帝跳“胡旋舞”,敏捷如虎豹;皇帝清楚,安禄山年高体肥,仍旧是征战沙场的猛将。

    高力士推荐文官高尚给安禄山使用;这种人,不能大用,也不能不用;谁都不清楚他的底细,有什么特定目的。安禄山觉得“高尚”二字很熟悉,想了大半天,才打开尘封的记忆。当初北市老道给他卜算出“蛊卦”,还特别强调,留意六四与上九。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此“高尚”非彼“高尚”,然而世间事就那么凑巧,对于安禄山来讲,绝对不是凑巧、偶然,而是天意如此。

    高尚是幽州雍奴人,本名不危。家贫,母亲年老无法劳作,以乞讨为生,而高尚孤身游历,寻找机会。高尚困居河朔县时,与邻居大户家婢女私通,生有一女,遂收之为妾。高尚曾对人说过:

    “高不危宁可举事而死,不愿草根苟活!”

    后来,经过复杂的关系,高尚求到高力士,高力士将其置于宾馆中,令其随男丞相锡学习。不久,相锡请妻父吕令皓特表荐之;天宝元年,高尚拜左领军仓曹参军同正员。又是一出草根书生逆袭的典范,比杜甫出身低,跟封常清差不多。

    安禄山觉得与高尚有缘,能给自己带来大运,奏其为平卢掌书记。高尚的另一层身份不为人知,安禄山毫不在意。调查清楚高尚的过往,安禄山很满意:那么穷的书生,千里做官为什么?不过出人头地、富贵生活而已。安禄山有信心,让高尚成为自己的共同利益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至于另外的身份,嘿嘿。

    天宝七载六月庚子,赐安禄山铁劵。

    天宝九载,五月乙卯,赐安禄山爵东平郡王。八月丁巳,以安禄山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

    安禄山用三年时间试探、拉拢高尚,结果令人满意,让其做心腹秘书。安禄山忘记老仙的嘱咐,将自己的命卦“蛊卦”“明夷卦”告诉高尚,让其解卦。听完安禄山的话,高尚沉吟片刻,冷静地说道:

    “安公,箕子明夷的故事你知道吧!”

    安禄山点点头。当初为了解卦,学到不少东西,箕子是其中之一。高尚继续说道:

    “蛊卦的意思很明确。安公请看,张守珪、王忠嗣,以及那些财赋公卿,甚至李林甫、杨钊、杨贵妃,都是选出来的蛊虫,结局如何公应该清楚。想要躲过蛊虫之命,唯有学张九龄,洁身自好。公,你觉得此时此刻,还有机会退出吗?”

    安禄山摇头以示认可这种说法。高尚继续说道:

    “公的路只有一条,明夷卦表达明确,学箕子。箕子是商王文丁的儿子,周武王灭商纣后,箕子隐居箕山,后渡海立国于安东都护辖区。此卦指向明确,安公需隐忍、等待,安民、富民、自强;一朝天下大乱,割据幽、营、安东都护。此乃保命之道,别无它法。”

    安禄山问道:

    “天下大乱?大唐之富有,前所未见,怎么会乱起?”

    高尚笑着说道: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公请看,皇帝虚中原而强边地,用以取消折冲府及府兵。如今折冲府仅剩无用之官,实无府兵。穷苦的边兵都会垂涎长安、洛阳之财货;皇帝雄才大略,坐等边军反叛,而后诸节度使群起而攻之,达到削弱、整合边军的目的。如果没有边军起兵,皇帝与朝堂诸公更轻松,会有数不清的办法整合边军及将领。”

    高尚解卦,安禄山彻底清楚自己的命运,清楚未来几年的方略:稳住皇帝不要对自己下手,耐心等待其它节度使起兵。

    天宝十年,皇帝以安禄山兼河东节度使。如今,杨贵妃家、李林甫家最受皇帝宠;安禄山无法交好李林甫,仅能保持明面上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如此态势,仅剩下交好杨贵妃家,包括杨国忠在内,以为内应。讨好高力士,究竟有多大作用,天可能知道,安禄山并不清楚,但必须去做。

    安禄山身兼三大节度使,再想扩大边军势力,绝无可能,只能将目标放到塞外各族。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想要连根拔起李家势力,与安禄山合谋;安禄山找人作伪证,告李林甫与突厥阿不思谋反。回纥出兵击杀阿不思,击溃其部落之后,安禄山以利诱惑,阿不思残部全部归降。至此,安禄山所部武力,天下无人能及。

    杨国忠取代李林甫为宰相之后,风云突变,交好安西节度使哥舒翰,矛头直向安禄山。杨国忠屡屡到皇帝面前告状,说安禄山必反。这与安禄山的设想完全不同,以为能够联合杨国忠,逼迫其他节度使。高尚就此断言道:

    “很明显,安公将成为下一个张守珪。想要活命,仅剩起兵自立一条路,这是哥舒翰等节度使最想看到的局面。至于是杨国忠的想法还是皇帝的想法,现在并不重要。”

    杨国忠上奏皇帝,安禄山必反,而且说道:

    “陛下试召之,必不来。”

    天宝十三载春正月,皇帝召安禄山进京,安禄山惊惧,高尚劝解道:

    “安公放心,皇帝睿智,绝不会那么糊涂。当今天下已经不是王忠嗣、张守珪时代,皇帝可以为所欲为;皇帝如果扣留安公不放,幽、营将士高举义旗伐不道,天下群雄景从,大唐将大乱如隋末!”

    正月己亥,安禄山入朝,见皇帝于华清宫,泣曰:

    “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所疾,臣死无日矣!”

    皇帝怜惜安禄山,赏赐巨万;太子也上奏安禄山必反,皇帝不听,还要加安禄山同平章事,已令张垍草制。杨国忠谏曰:

    “安禄山虽有军功,目不知书,岂可为宰相!制书若下,恐四夷轻唐。”

    皇帝随即放弃,不再提及。乙巳,加安禄山左仆射,赐一子三品、一子四品官。

    安禄山求兼领闲厩、群牧;庚申,以安禄山为闲厩、陇右群牧等使。安禄山又求兼总监;壬戌,以其兼知总监事。

    安禄山恐慌,皇帝为什么不拒绝自己的请求,要什么给什么?安禄山不信邪,己丑,奏曰:

    “臣所部将士讨奚、契丹、九姓、同罗等,勋效甚多,乞不拘常格,超资加赏,仍好写告身付臣军授之。”

    于是,除将军者五百馀人,中郎将者二千馀人。安禄山更加恐慌,三月丁酉朔,辞归范阳;皇帝解御衣以赐之,安禄山表面上惊喜而受,内心恐惧尤甚,害怕杨国忠等人用邪法将自己留下,疾驰出关;而后乘船沿河而下,昼夜兼行,日数百里。看到如此景象,沿途官吏皆知,安禄山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