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第五十一章 逃亡(下)

    天宝十五载(七五六)夏六月乙未,黎明时分,蒙蒙细雨笼罩着长安,皇帝失去往日的尊贵,自延秋门悄然离去,仅杨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扈从,很多亲王、妃主、皇孙已下宗亲,因事来不及赶到,只能自己想办法离开。

    经过左藏之时,杨国忠想要烧毁仓库,不让叛军得到其中的财货。不知为什么,皇帝微怒,愀然作色道:

    “贼来不得,必更敛于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吾赤子!”

    天大亮的时候,皇帝过便桥,杨国忠让人烧毁此桥。皇帝说道:

    “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

    皇帝留高力士带人灭火,派宦者王洛卿先行,告谕沿途郡县,准备食宿。辰时,皇帝至咸阳望贤驿,王洛卿与县令均已逃走。中使外出征召,无吏民响应;皇帝坐在驿门前大槐树下休息,直到午时也没有饭吃。杨国忠拿钱到市井,购买胡饼献给皇帝。于是,百姓争献粝饭,杂以麦豆;皇孙辈没有了往日的风范,用手抢食,狼吞虎咽,须臾而尽,还没有吃饱。皇帝让人掏钱送给百姓,慰劳他们的忠直。如此凄惨,众人忍不住失声恸哭,皇帝也用袖子遮着脸,泪流不止。

    队伍继续西行,半夜的时候走到金城。县令及百姓均已逃离,留有饮食器具,士卒得以自己动手做饭。一路走来,很多侍从逃离皇帝,连地位仅次于高力士的内侍监袁思艺,也不见踪影。驿中无灯,众人相枕而卧,无论贵贱。

    王思礼自潼关逃到金城,皇帝才知道哥舒翰被擒;皇帝以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令立即赴任,收拢散兵,准备东征。

    天亮后,杨贵妃因旅途劳顿,喉咙沙哑、嘴唇起泡,连脸面都与往日不同,失去曾经的娇柔妩媚。皇帝看高力士一眼,高力士低头行礼,两人均不以贵妃为意。草草吃过朝食,队伍继续西行。刚刚逃离长安仅一日,天底下最尊贵的一群人,都像杨贵妃一样,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人人都憋出一肚子邪火,想要找机会发泄。

    老太子李亨年过四十五,虽不能参与国政,也不会像其父、其祖当年那样,遭遇饭食、衣裳之困,一直躲在皇宫私第,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颠簸一日,李亨周身难受,却没有丝毫邪火,也不敢随意发泄;与很多人一样,盘算着如何逃命。

    李亨感觉到,一直跟着队伍这么走下去,自己的性命难保,不是病死就是意外身亡。“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这是想到命卦时的感悟。想到这里,李亨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太监李辅国;李辅国似乎明白太子的意思,丑陋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也没有做出任何多余的动作。

    丙申,队伍行至马嵬驿,众将士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再也忍不住肚子里的邪火,想要发作。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告诉陈辅国,祸乱因杨国忠而起,必须诛杀为将士泄愤。李辅国将陈玄礼的说辞禀告太子,李亨心想,陈玄礼是什么人?那是父皇亲信中的亲信,怎么会找自己定夺如同宫变之事?看了陈辅国一眼,同样的想法!可以利用这次机会,但绝不能出面。邪火、愤怒是恶鬼,不想办法纾缓还想释放;一旦见血,陈玄礼未必能控制所有将士。

    太子李亨历来优柔寡断,一时拿不定主意。恰好有二十几位吐蕃使者,围着杨国忠找饭吃,有人大喊大叫:

    “杨国忠与胡虏谋反!”

    有将士持弓射击,杨国忠见势不妙,逃到西门内;众将士追杀,乱刀将其砍死。愤怒的将士一不做二不休,继续诛杀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及韩国、秦国夫人及魏方进一家。乱军意犹未尽,包围驿站。皇帝听到外面喧哗,问左右缘由,得知杨国忠被杀后,拄着拐杖与高力士走出驿门,慰劳众人。好话说尽,令将士回去休息,却无人回应,也无人离开。高力士上前询问,陈玄礼回奏皇帝:

    “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皇帝回答道:

    “朕当自处之!”

    皇帝走进驿门,双手拄着拐杖,昂首无语望天。有人上奏道:

    “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

    皇帝回答道:

    “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谋反?”

    高力士劝解道:

    “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

    皇帝无奈,命高力士将贵妃带到佛堂,命其自缢。而后,将尸体摆在驿庭,召陈玄礼等人前来观看。确认无误,陈玄礼等脱去甲胄,叩头请罪;皇帝慰劳之,令晓谕众将士。众将士高呼万岁,整顿部伍,准备出发。

    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其幼子及虢国夫人、夫人儿子逃离马嵬驿,跑到陈仓,县令薛景仙帅吏士追捕,全部诛杀。

    皇帝准备离开马嵬,众将士担心杨国忠在蜀地势力强大,不愿前往。不去蜀地又能去哪里?如今的形势,不可能返回京城长安,众人商定,继续西行至扶风,看情况再做决定。

    队伍出发时,又有当地父老阻拦皇帝,哀求道:

    “宫阙,陛下家居;陵寝,陛下坟墓;今舍此,欲何之?”

    皇帝手按马辔,久久不能动身;无奈之下,命太子留后劝慰。皇帝离去后,父老因此改变说法:

    “至尊既不肯留,某等愿帅子弟从殿下东破贼,取长安!若殿下与至尊皆入蜀,使中原百姓谁为之主?”

    不断有百姓前来围堵,达数千人之多。太子回答道:

    “至尊远冒险阻,吾岂忍朝夕离左右?且吾尚未面辞,当还白至尊,更禀进至。”

    建宁王倓与李辅国抓住太子坐骑的笼头,不让太子离开,劝说道:

    “逆胡犯阙,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兴复?今殿下从至尊入蜀,若贼兵烧栈道,则中原之地拱手授贼矣!”

    父老一同上前,共拥太子马;太子被阻不能离开,只好派人飞骑奏皇帝。皇帝得知太子的处境,猛然想起自己的命卦“泽风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躲到长安这么多年不去洛阳,还是未能消弭劫难,再躲到蜀地又能如何?一声长叹,皇帝说道:

    “天也!”

    皇帝命后军分出二千人及飞龙厩马跟随太子,又对将士说道:

    “太子仁孝,可奉宗庙,汝曹善辅佐之!”

    眼看着后军踊跃,自行分出两千多人,皇帝心里不是滋味,又传谕太子:

    “汝勉之,勿以吾为念。西北诸胡,吾抚之素厚,汝必得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