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第五十三章 选择的机会(下)

    天宝十五载(七五六)六月丁酉,皇帝黯然离开马嵬驿,随驾朝臣仅韦见素一人。

    己亥,皇帝行至岐山,传闻叛军前锋将至,队伍不敢停歇,继续行至扶风郡方才停歇。扈从将士心神已乱,牢骚满腹,大有离开皇帝另寻出路之意,大将军陈玄礼也无法约束。恰好成都送来十馀万匹贡品春彩,皇帝站在长廊里,让人将春彩摆到庭院,召将士前来观看。将士们贪婪地盯着春彩,不停吞咽口水,皇帝这才开口说道:

    “今听卿等各还家,朕独与子、孙、中官前行入蜀,亦足自达。今日与卿等诀别,可共分此彩,以备资粮。若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各好自爱也!”

    众人从梦幻中惊醒,皆失声痛哭,回答道:

    “臣等死生从陛下,不敢有贰!”

    皇帝看着众将士,沉默许久之后,才淡淡地说道:

    “去留听卿!”

    壬寅,皇帝途径陈仓至散关,王思礼至平凉复返。河西诸胡得到消息,以为他们的都护均战死潼关,遂大乱,相互攻击以争夺首领位。实际上,河西诸都护均随哥舒翰在大河北岸观战,没有战死,也没有随火拔归仁投降大燕。王思礼实力、威望不足,无法约束河西诸胡,失去节度使职位。皇帝任命其他人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以王思礼为行在都知兵马使。

    皇帝离开扶风不足十日,戊申,扶风民康景龙等人集众攻击大燕所署宣慰使薛总,斩首两百馀。庚戌,陈仓令薛景仙杀大燕守将,克扶风而固守。

    太子李亨带数百人行至新平、安定,二太守均弃郡而逃,太子令扈从将士抓捕二人,随后诛杀。辛丑,太子行至乌氏,彭原太守李尊出迎,献衣裳及干粮。队伍到彭原招募士卒,只得数百人。当天,队伍马不停蹄,行至平凉,前去查看牧马,得数万匹。再次招募将士,得五百人之多;队伍终于有些许威严,看起来像军队的样子。

    这时候的李亨,对“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不再自信。自丁酉离开马嵬驿,已经过去五天,没等到一个有分量的文武。李亨怀疑,还会不会有人来?

    李亨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留在平凉修整,准备多等几天,视情况再做决定。平凉距朔方军大本营灵武不远,希望能有所得。

    朔方留后杜鸿渐、六城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卢简金、盐池判官李涵等听到太子的消息,聚在一起商定:

    “平凉散地,非屯兵之所,灵武兵食完富,若迎太子至此,北牧诸城兵,西发河、陇劲骑,南向以定中原,此万世一时也!”

    众人选李涵做代表,前去平凉面见太子,献上忠诚与朔方士马、资财。

    太子暗喜,方略初步达成;河西司马裴冕入为御史中丞,至平凉,同样劝说去朔方。太子虚怀若谷,听从裴冕议,于秋七月辛酉,帅众抵达灵武。

    几天之后,裴冕、杜鸿渐等人忍不住上太子笺:请遵马嵬之命,即位皇帝。太子态度坚定,决不答应,裴冕等劝解道:

    “将士皆关中人,日夜思归,所以崎岖从殿下远涉沙塞者,冀尺寸之功。若一朝离散,不可复集。愿殿下勉徇众心,为社稷计!”

    众人先后上笺五次,太子方才松口答应。

    秋七月甲子,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城南楼,尊其父皇曰上皇天帝,赦天下,改元至德元年。群臣舞蹈庆贺,新皇流涕唏嘘。

    天宝十四载冬,杜甫到奉先探望家人,回归长安时,安禄山已经举兵叛乱。杜甫路遇一位逃离范阳的军士,做《后出塞》。

    这位军士从军之初,欲建功立业觅封侯。然而,自宰相张説启用募兵制之后,边军逐渐蜕变为利益集团,为了权势与钱财,无所不用其极。军士的秉性与赚钱格格不入,蹉跎二十年,比杨国忠从军屯田还要凄惨。从军士口中得知,安禄山为谋反筹划多年,路人皆知,难道皇帝不清楚?

    此时,李林甫罢府兵仅五年而已;而残留中原的府兵老卒,又被杨国忠强行征调入蜀。皇帝的目的是什么,无人知晓,也无人愿意提及。或许,朝堂诸公有感于大隋朝的遭遇,以为府兵是祸乱之源,才费尽心机予以裁撤。

    像这位军士一样,不愿意反叛而逃离者,实在太少。杜甫也没料到,大多数将士根本不去怀疑,安禄山假借的皇帝敕是真是假,一心想着堆满洛阳的财货,毫不犹豫地跟随安禄山起兵南下。至于后果,将财货抢到手再说;部落出兵劫掠不都是这样?

    这一年,杜甫四十四岁,正当壮年时,却被生活折磨得如同老朽。

    回到京城,杜甫继续做那没滋没味的八品兵曹参军。天宝十五载五月,哥舒翰屯兵潼关以拒大燕兵。杜甫深感不安,回奉先将家人迁移到距离长安更北的白水,寄居在亲戚家。这个时候,谈论的话题,不再是去年所谈的白水物丰民富饶,而是战乱。杜甫哀叹人生无常的同时,并不以安禄山为强敌,认为可以轻松剿灭。风云突变,一个月后,哥舒翰兵败被俘,潼关失守,皇帝仓皇西去。接连的巨变,让杜甫发慌,再次举家北行。此次不同以往,是逃难而非出行。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冒雨赶路,不分昼夜;在野外,以野果充饥;见人烟,以乞讨维生。一家人千辛万苦逃到三川县同家洼,遇到热情的友人,终于吃上一顿饱饭,暂时结束饥寒交迫的逃命之旅。

    杜甫听到消息,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重新燃起功名之火,将家人寄居到附近的山村“羌村”,只身前往灵武。杜甫的运气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中途被大燕兵抓捕,押送至长安看管。

    这个时节,正是新皇帝需要支持之时,也是缺人、用人之际。灵武的精兵全部外出作战,只留下老弱守边。文武官不足三十人,大部分还是粗野而不识礼数的武人,极度缺乏运筹帷幄的文章之士。到灵武后,张皇后产皇子,三日后下床,为战士缝衣,由此可见处境之艰难。如果杜甫及时赶到,官途将会是另外一种风景。

    被押前往长安的路上,杜甫遇到一位卖身为奴之人,虽落魄,看起来像是流落民间的宗室王孙。王孙告诉杜甫,为了逃命,在野外山林中窜行百日,被荆棘刺得体无完肤。逃难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唯求卖身为奴婢,有一口饭吃!杜甫不由得叹息世事之沧桑,王孙公子都如此落魄,自己又何去何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时间,杜甫怀疑人生,为之追求半生的功名利禄,有意思吗?所思所想,均是浮云;惟有家人,才是全部。想到这里,杜甫柔肠百转,恨不得立即飞回羌村,与家人厮守终生,再也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