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想

第三百一十章 各有各的忙

    喜兰在异乡漂泊了多年,除了生意做大了、年纪增长了、容颜变老了,其他的没有任何变化,她还是一个人。

    虽然喜兰有很多钱也有很多自由,但她的内心并不快乐,她开始厌倦这种忙忙碌碌却没有温情的生活。

    喜兰渴望家的温暖,但经历过借腹生子事件以后,她断定她的这种渴望是男人给不了的了。没有一个男人会毫无保留、毫无需要的对她这样一个女人好,如今她又这把年纪了,就更不会有男人愿意接受她了。

    所以喜兰想到的家只能是父母给她的家,只有父母会全心全意、义无反顾地永远爱她。

    如今父母年纪大了,喜兰想也该对父母尽尽孝心了,她自己这么多年除了惹父母生气,让父母挂心外,还没有好好尽过做子女的义务。

    喜兰想回家了,她想回到父母身边,重温家的味道。

    喜兰单身一人,可以随时想走就走,她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这边的生意。

    如今喜兰已经在好几个商场买下了店面,代理着好几个国际品牌,这些都是她用青春奋斗来的,她的青春与汗水只留下这些印证了。

    喜兰只有看到这些事业时才觉得自己的人生不那么失败,才觉得自己还有一点值得骄傲的东西,才有继续面对人生的勇气。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她有何底气面对世人的冷嘲热讽,这是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如果没有这些,她有何信念抵住受过的这些屈辱和挫折,这些是她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这些,她有何面目重新面对家人,有何能力补偿父母。

    所以喜兰不能轻易放手她的事业,她必须要想个两全之策才行。

    最后喜兰决定在老家重新开辟战场,这样她就即可以守着父母,还能兼顾事业了。老家作为小城市,虽然目前对国际大牌产品的需求不足,但不足同时也代表着未来的巨大潜力,空白则代表着抢占先机的优势。

    喜兰想省城这边的经营已经比较成熟,大可以交给员工们去负责,她只要每月来视察一次,员工定期向她汇报经营情况就行了。

    而开辟家乡的小市场则不那么容易,因为小市场未必好经营,小市场有小市场的独特之处。喜兰需要亲自探索这块市场,摸索积累第一手的经验,也许可以成为未来开辟新市场的契机。

    不过就算家乡市场开拓不成功,喜兰也不会很沮丧,因为她回家乡的主要目的不是创业而是尽孝,是来寻求家的温暖和安慰的,生意在她以后的人生中将占次要地位。

    喜兰终于回来了,家里人自然都很高兴。

    喜兰希望每天都能和家人一起热闹地吃饭;吃完饭和爸爸一起喝喝茶,聊聊一天的新闻和自己的生意;晚上和妈妈还有妹妹一起谈谈生活、织织毛衣什么的。

    这样不急不躁、有香饭和暖茶、有亲人和问候的生活该是多么舒心惬意啊。但生活并不会像你想得那么完美,别人也不会按照你的想象来应和你。

    喜兰回来的头几天,大家还能聚在一起热闹热闹地吃几顿饭,聊聊这几年的经历变化,嘘寒问暖地关心一下彼此。可时间一长,大家就又都回归到各自原来的生活轨道上去了。

    老赵作为村支书每天都要去党支部和村委会坐阵,自从上次分地以来,大壮保证的副业一个也没有开展,引起了大家的不断猜测。

    一百多亩的土地一直荒废着,没有了庄稼,野草便汹涌地霸占了良田,让视土地为生命的农民们看得心疼和心慌。

    果园的果树也被砍了,这是好几代人的心血啊!不光心血付之东流,村民们现在连免费的水果也吃不上了,原来生机盎然的果园变得一片萧条,对此村民们的意见越来越多。

    就这些事情村民们不断向村委会询问,大壮不过三言两语就将大伙打发了,如果问得多了,大壮便不耐烦地说:“你们急什么,干大项目哪能三五个月就搞成的?”

    最近大壮的脾气见长了,不像刚上任时那么亲民和有耐心了,而且出村进村时总领着几个凶巴巴的随从,让人觉得更像黑社会老大。所以一见村长不耐烦了,村民们也就不敢多问了。

    不敢问村长,那就问支书呗,支书领导村长,支书脾气又好,所以一有个什么大事小情村民们就先跑来问老赵。老赵虽说是支书,可具体做什么事情都得通过大壮。

    老赵渐渐发现村委、包括党委里的成员都越来越多地向大壮靠拢了,他这个支书的头衔是越来越空了。

    大壮威风有派头,这些人都是墙头草,谁厉害就向谁倒呗!巴结奉承大壮的本事一套一套的。

    大壮有酒有肉,动不动就请客吃饭,这些人看见白吃的酒肉比见了亲爹亲娘还亲,怎能不亲近大壮。

    大壮有靠山有势力,随时能调集一队人马,摆平任何在他们看来不可能的难事,这些欺软怕硬的人哪敢不服,都唯大壮马首是瞻。

    村民们反映上来的这些事,小事老赵还可以做主,大事就要等大壮回来才能决定,整得大壮倒像是老赵的上级似的。

    现在很多重要的事情大壮都不通知老赵了,因为老赵总是不放心地问这问那,让大壮觉得很是啰嗦婆妈又碍手碍脚,索性就不让老赵知道了,像这次分地的细节和土地使用的未来规划大壮都没有向老赵说明。

    村民反应上来的问题老赵每次都请大壮尽快解决,刚开始大壮还劝说老赵要沉住气,再后来就敷衍以对,或者玩消失,经常找不见人,再往后竟然敢说:“赵大爷,赵支书,你就不要操这么多心了,好好在这个位子上安享晚年就是了!”

    老赵被气得说不出话,心说大壮这小子是翅膀长硬了,用不到他这个老骨头了,这是要架空他了,老赵为这事很是郁闷。

    老赵媳妇也很忙,她的信仰自由是谁也阻拦不了的,她的信仰自由简直是太自由了,今天信这个,也许明天就又信别的了,完全可以自由切换。她们的信仰也要赶时髦、追潮流,为此老赵媳妇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老赵媳妇现在的课业比以前还重了,她们现在有系统的学习方案,要学习教义,还会配合案例分析,同时还要身体力行地去传播去实践教义。所以老赵媳妇很少在家,家里这么小的天地已经容不下她那宽广的灵魂了。

    而且喜兰发现她已经不能和母亲正常交流了,一天她对母亲说:“妈,你现在怎么不养鸡了?”

    老赵媳妇说:“养鸡干吗啊?”

    喜兰说:“养鸡可以吃鸡蛋和鸡肉啊!”

    老赵媳妇瞪大眼说:“吃鸡蛋和鸡肉怎么行?人怎么可以盘剥别人身上的东西呢?人怎么可以当寄生虫呢?人要靠劳动创造自己的吃食才对!”

    喜兰无言以对。

    又有一次,喜兰发现父亲养的花草枯萎了不少,便对母亲说:“妈,你看爸爸平时那么忙,都没有时间打理这些花草了,您有空就帮他整理整理嘛。”

    老赵媳妇不以为然地说:“这些花草都是通人性的,你的心在它们身上它们自然长得兴旺,你的心没在它们身上它们自然就会枯萎。你爸爸现在有了新事业,自然心就不在这些花草上了,这些花草当然也就长不好了。

    有时候偏心则乱,越是关心照顾越是有害。就像你们姐妹四个,我偏心哪一个都不成,所以我谁都不管了,任你们自由生长吧!这些花草也一样,长好长坏都是它们的命。”

    喜兰又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