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神泪

程万里访探西域道 厉千山渡引认绿林(2)

    径上玉门关来。好一座玉门关,有诗为证。

    诗曰: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行进玉门关来,经半月馀,才得遇万里长城,放眼望去。

    真个是:“万峰戟开翠峦扬,云秀雾缭浮城隍,蜃气广生金台阙,长城万里镇北疆。”

    他观景多时,径往南下。得遇一座城池,乃是静南州府城。

    那城池忒大,中有护防军二十馀万,又有城中城外百姓一百馀万。

    但见:“宏城阔池旌旗扬,鼎沸喧涛盈天茫。旌旗下,万千军士体坚牢。鼎沸中,接踵齐肩紧贴绦。又见那酒楼高阁人满患,听闻那闹事买卖多喧嚣。北疆守门城隍固,烽火台下立威豪。”

    他度过城池,径往南来又两日,才得到那黄河。见有万千个军民,在那黄河沿岸忙碌。

    他近前施礼,那为首的也还了礼。梅花妆即道:“我自西牛贺洲而来,去往南海寻亲,今遇这大河拦路,见你们在此有这许多帆船,可否行个好意,载我去到彼岸。”

    那一人答道:“你即是他国来的寻亲之人,又远征跋涉,岂有不载之理?请上船罢。”

    梅花妆笑吟吟,欣然上船。

    须臾间问道:“我才见你们万千馀人在此河岸边忙碌,不知你们做些甚么?”

    那为首的答道:“此处乃是兰州地界,此河唤作黄河。只因黄河水流,时常泛滥,犹为雨季最烈。有损农作收成,有关百姓安危。太宗皇帝心系万民,传下旨意,任命侯君集、李道宗、李靖为治水大臣,奉命治水。

    治水大臣侯君集、李道宗、李靖传下圣旨。命沿河地区州府刺史召集军民,同心治水。我等受了此州刺史之命,携此处万千名力壮百姓,共抗洪涝,以造人福。”

    梅花妆惊道:“似这般大河,泛滥起来,有道是水火无情。何不让百姓安居于高处,立家远离河道,岂不省事?”

    那一人道:“黄河下游,均为平原农作之地,沃绕千里,若不治理黄河之水,岂不荒废了这大好河山?”

    梅花妆道:“这江河湖海,俱为盘古开天辟地所成,乃天造地设,实为天意,若论你们这般治水,倒是不服天意哩,但不知你们怎生治得?”

    那一人哈哈大笑道:“你即知盘古开天辟地,那你可知大禹治水?可知《治水通典》么?”

    他摇摇头道:“这倒未曾听过。”

    那一人道:“上古年间,正是这条黄河之水,尤为壮烈,波涛汹涌。不知毁了多少农作,害了多少生灵。后有一人,名曰鲧,受天尊之命,治理黄河之水。那鲧治水之时,施以高筑坝之策,以堵黄河之水,奈何水势极大,此法不通。堤坝崩绝之时,有万千馀人死于非命。鲧也因此被天尊杀了头。后鲧之子禹欣然领下治水之命。禹一改其父鲧高筑坝堵塞之策。深挖沟壑,降低河床,疏通河道,改其流域。历时十三年,才将黄河治理得当,救了无数生灵,挽了万千农作。而后禹将其治水之法,编写成书,号治水通典,可供后世治水所用。如今我等便是据治水通典所载而治水。”

    梅花妆闻言,赞道:“这世间竟有这般能人!”

    那人道:“比这般强的,还多哩。”

    正说处,船近彼岸。梅花妆遂下了船,即谢辞。

    他渡过黄河径往南来,又过两月馀。见一大江拦路,这江正是长江。见那长江岸边,有许多居所,乃是一市集。在江中,有无数的帆船,都是些出江打鱼的渔民。还有那行商的客船。那江中江岸密密麻麻,人来人往。

    他即载个打鱼人的顺路船,行到彼岸。

    真个是:“西风揽叶上江楼,摇曳千帆顺水舟。雁过鸿头开口叫,长江微波缓自流。闹市集中弄买卖,酒楼高阁醉朦胧。两岸临江馥郁现,神飞顾盼伴云游。”

    他度过长江来,又经月馀,已至夏季。又行近金沙江,见那江岸边有许许多多的人,不知做些甚么?

    见他们也有船儿,便近前施礼。那岸边的人也还了礼。梅花妆即道:“我自西牛贺洲而来,去往南海寻亲,没个舟楫,万乞列位方便一二,载我去到彼岸。”

    那为首的道:“你即远道而来,上船便是。”

    梅花妆即欣然上船。少顷问道:“我才见你们在江中忙忙碌碌,敢莫是打鱼么?”

    那人道:“并非打鱼,我们是在淘金。”梅花妆道:“淘甚么金?”

    那人道:“此处乃是永州地界。此江因盛产黄金与紫金,故名金沙江。我等是永州之人,奉皇上旨意,受永州刺史之命。全年于此处淘金。沿江而下数千里,设有万千个皇旨淘金点,此处止是其一。”

    梅花妆问道:“如此说一年可淘多少金?”

    那为首的道:“若论满江,可得黄金两千万两,紫金两百五十万两。”

    梅花妆道:“似这般皇旨皇命下的财富大江,不怕奸人偷盗淘金么?”

    那人笑道:“我大唐国太宗皇帝,恩威并天下,法制束万民。朝堂之上无有敢作奸犯科之士,江湖之中,亦无有敢盗偷抢掠之人。你怎么不知?”

    梅花妆闻言,赞叹不已道:“我未曾来过,故而不知。”

    那人道:“你即没来过,怎么就说寻亲?”

    梅花妆不得已,又打个妄语道:“我母祖居南海,只因家中失火,父母双亡。临泉时,叫我来寻着外祖母处立身。”

    那人道:“如此说那路途也还遥远。我见你孑然独行,又没个伴侣,想必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头。况路途遥远,我且送你些散碎黄金,可供你路途使用。至此一路向南,约有八百馀里,即是南海了。”

    言毕,即从那篓篮中筛出些黄金。

    梅花妆道:“你方才说大唐太宗皇帝恩威并天下,法治束万民。你等淘金受了皇命,若是我受用这江宝,州府刺史知之,乞不连累你等,才受你指路之恩,未及酬谢,怎好累你受祸。”

    那人笑道:“你真个是他国来的。不知我们这里的人性善好客。莫说那刺史知之,就是那太宗皇帝知之,也不会怪罪我等,且放心使用。”

    梅花妆推脱不已,又因携带的银两使尽,遂受了他财帛。下了船,即辞,径奔南海而来。

    一路来,昼行夜寝,又经半月,终到南海。早已是盛夏时节。

    真个是:“修身牵缘梅花情,苦助郎君隐身名。妙计施法求真志,南溟天渊大道行。”

    即纵云,起在南海上空云端里。放眼望去,早见明辉岛,遂纵云前往,须臾按下云头。

    踏上明辉岛,找寻天渊。放眼望去。

    但见:峦峰流云接天渊,峭壁悬岩奇岭连,葛藤古树相青睐,顽石每受清泉拈,凤凰翱翔双双乐,麒麟驰骋对对言,虽是险峻无人涉,却有隐士藏林间。

    梅花妆登上明辉岛多时,促步前行,找寻那九头丹凤巢穴。奈何近几日来,雨水连连,未见那云开日出,使不得五行石,又没个立身之所。

    只寻得个洞穴,遂安身下来。

    早过了五七日,才见云开雾散。一日见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午时将至。梅花妆欢喜不尽,遂负了剑,整了束,径往那峦峰之处而去,不多时即到。遂将那五行石置于高处石凹上。

    置毕,向后退了数十步。即念动咒语。但见那五行石,晖光瑟瑟,红的,橙的,黄的,绿的,青的,蓝的,紫的,一发齐放。

    不足半个时辰,那明辉岛早已酷热难耐,他即捻着避火诀,才渐觉凉爽。

    须臾间,自那山凹处。一声声凤呖传来,闻那声阵阵惊心。顷刻间,便飞出那九头丹凤来。

    但见:九头凤呖震云霄,喷嘴真焰万物燎。燃木峰火百里远,红光艳艳千丈高。擎天双柱动天地,遮天金翅风遥遥,齐日烈火纵焚烧,南海滚水浪涛涛。

    见那凶顽相,梅花妆吃了一惊。但见九头丹凤出来之时,即使捻着决也热气腾腾。

    又见九头凤朝五行石飞去。张开口便要吃五行石。他即咬咬牙,忍着热焰。拔剑纵身越将上去,使剑便乱劈。只见他横劈竖砍,左搠右刺。霎时便砍下三颗头来,那凤血溅出来,流在地上,熔化了石灰泥土。

    那九头凤忍疼逃窜,径退了回去。梅花妆无防,又被火燎刺了眼,还未看清,就不见了踪影。不知往哪儿追。止在那峰峦间找了一日,未找到九头凤,也未找到其巢穴。遂执了五行石,径回洞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