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

第八章 五香小肉

    眼前是秋末冬初的寒风中略显萧瑟的花园。

    在一片无精打采稍显颓废的向日葵花丛之间,矗立着一栋两层高的洋馆。洋馆的一侧爬了半墙蔓蔓的爬山虎,看着有些古旧。但是古旧却并不破败,反而在这金黄的季节中带着某种童话般的感觉。

    很不错的气氛,谢茂德暗自点头。如果是平时走累了,路过这样一家餐厅他是不介意进去歇歇脚的。只是,对于谢宛蓉将自己带到这里的原因他还是有些疑惑。

    “这个是咖啡厅吧?”

    不管外观多好看,环境多优美,也改变不了这个打着“太阳花园”招牌的小馆是一座咖啡厅的事实。

    并非对咖啡厅有什么偏见,只是他要做的可不是西餐,哪怕裁判中有一名德国出生又改了美国国籍的外宾,他也没想过用西餐来招待,所以他并不认为经营牛排、甜点的咖啡厅能给自己提供什么灵感。

    谢宛蓉没作解释,走入了那片花园中,然后在谢茂德有些惊讶的视线中,无视咖啡厅大门上挂着的“今日歇业”的告示牌,轻轻扭动了门把手。

    果然,大门并没有锁,伴随着清脆的迎宾风铃声,门轻轻就被推开了。

    “打扰了。”打了声招呼,谢宛蓉踏入了那片正用标示牌拒绝外人的小屋。

    咖啡厅并没有开空调,如今的气温尚未低到需要开空调的地步,但步入其中的谢宛蓉还是感觉到了一阵暖意。或许是窗台前依然绿的鲜艳的绿萝,抑或是窗外倾洒的暖阳,温馨的氛围让人不自觉有放松的感觉。

    但是比这些更吸引人的,是空气中充斥着的一种异香。

    “在吃什么呢,好诱人啊,看来我来的正是时候。”

    “啊,婉容,你怎么来了?”碧君正张着嘴,用筷子往嘴里拣肉丁,见了谢宛蓉,也忘了手里的动作。肉丁从筷子上滑落,掉回了餐盘。

    “嗯,刚刚参观了比赛的开幕式,结束了就想来看看。不介意打扰你们吧。”

    “说什么打扰的,这里本来就是开门营业的嘛。”碧君还以为谢宛蓉在调笑自己,佯装不满道。能够见到与往常并无两样的谢宛蓉,也让她心里有些惊喜。她们是自高中就很好的闺蜜,因为性格有些内敛,碧君的交友圈总是那么窄,谢婉蓉也可以说是她唯一的朋友,她实在不愿意因为一些莫名的原因就让两人变的生疏。

    “哦,是‘开门营业’的呢。”谢婉蓉拖长了声音,用一种刻意揶揄的口吻道。

    这丫头也有够迟钝的,这么多天了,每次只要她在咖啡厅就没有任何客人,她都不会怀疑一下的吗?谢婉蓉这么想着,却也着实有些羡慕。

    “嗯?”虽然听谢宛蓉的口气有些怪,碧君也没有多想,“明天的比赛怎么样,有把握吗?”

    “这就要问谢伯了。”谢宛蓉走到谢伯身后,调皮的轻推了一下,“这是我们故胥十二楼的主厨哦。”

    站在一旁的谢伯原本正认真的看着碧君面前盛着肉丁的碟子,此刻被推了一下,不由向前踉跄了半步。他也不恼,反而是客气的点点头。

    “谢伯。”碧君随着谢宛蓉的称呼喊了一声。

    这时,坐在碧君对面的沙发一直没说话的孙若涵也站了起来,认真的喊了一声“谢师父”。

    “师傅”之称,如今也多是被泛用,可以不带任何涵义。司机师傅、保安师傅,只是随口的一个称呼。

    所以哪怕孙若涵的这句“师傅”有些郑重,无论是谢茂德还是谢婉蓉也都没有太过放在心上。

    谢茂德只是有些好奇碟子里的肉,如果他没猜错的话,这肉应当是出自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手艺。

    “那个碟子里的是‘五香小肉’吗?”

    这是一句不是疑问的疑问。五香小肉他当然认得,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这菜给他的感觉有些不普通。

    “对。我去再炸点,谢师父你尝尝?”

    “好,麻烦了。你这手艺……我现在是相信蓉丫头的话了,这里果然是不会让人失望的餐厅。”

    不同于碧君和谢宛蓉,以谢茂德的厨艺,他鼻子一嗅就能察觉到这菜肴的不凡。但也仅此而已,那气味、那色泽,真要让他说些什么又说不明白。普通厨师的菜,他闻一闻、看一看,就能辨别个八九分,但这盘小肉,他却觉得必须用味蕾去尝一尝才行,否则实在有些捉摸不透。

    说起来,五香小肉算不上一道菜肴,在过去和五香排骨一样,常常是作为一种零嘴出现在街边。

    ‘苏州排骨’和‘无锡肉骨头’向来是闻名遐迩的,最出名的大概要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的一部名叫《满意不满意》的老电影,讲的是得月楼服务员的小杨不满自己的工作,常常和客人争吵,客人点的大肉,他却因为粗心大意上了排骨。放到现在,焖肉和排骨,还是排骨的价格要再贵一些,但在当时,肉是大荤,排骨是零嘴,当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而小杨与客人狡辩时的那句“肉就是排骨,排骨就是肉”成了当年风靡一时的经典台词。

    如碧君和谢宛蓉这样的年纪大概不知道,但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谢茂德清楚的很,苏州的排骨也是那个时候因为这句台词而闻名大江南北。

    从某种程度来说,它曾在一段时间代表了苏州的味道。

    五香排骨和五香小肉,一个取猪脊骨肉,一个取五花肉,用的都是相似的调料和烹饪手法。可以说本就是取猪的不同部位而烹饪的同一种菜。

    排骨的制作方法追溯来源的话可以在时间线上溯很久,在元代的古籍《居家必用事类》中就有过明确记载,若还要再往前追及源头,谢茂德也没做过太深入研究,至少在这六、七百年的时间里,排骨是一直伴随着姑苏居民的家常风味。

    在旧时候,每到天气晴朗的下午,街边小摊铺开,整个姑苏城的大街小巷都会飘着排骨的香味,特别是玄妙观前的摊位游客最多,而“异味轩”和“五芳斋”的排骨则是最有特色,深受顾客喜爱。

    用水油锅煎炸、焐熟后,撒点五香粉,用陈荷叶包一下,就是随走随吃的风味小吃了。简单又方便。

    不多时,孙若涵又端了一盘小肉出来,摆放在谢茂德面前。

    刚出炉的小肉,还带着‘滋滋’声,那香味越发的浓郁了,让谢宛蓉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她也不客气,抢在谢伯动筷之前就用手指捏起一块肉丁就放进了嘴里。

    有点烫,但可以忍得住,不等用唾液降降温,牙齿已经迫不及待的去咀嚼。

    浓香的爆炸是什么滋味?

    苏式菜一般都讲究清淡,少用浓厚的佐料,只体现一个食材原本的滋味。但这五香小肉显然不同,因为那不是文人墨客细品的菜肴,而是街边百姓的吃食,是最纯粹的乡间零嘴。贩夫走卒喜爱的,从来都是最大程度的满足味蕾的刺激。苏州人不喜辣,所以哪怕特意去刺激味蕾也不会用辣椒,而是用了极致的“香”,最浓郁的香味让人沉迷,尽情享受这一刻的满足和口齿留香的余味。

    那香味,仿佛将岁月都给沾染了。一代代的,在姑苏居民的口齿和鼻息间流传了下来。

    谢宛蓉意识到,之前一直缠绕在自己味蕾上属于扣蹄髈的封锁这一刻终于被撕开了,取而代之的,是久久不息的属于五香小肉的馫香。

    困扰自己这么多天的,原来只是这么简单。

    而谢茂德也拿起了筷子,夹了一块小肉。先是细细的端详了片刻,又放在鼻下闻了闻,浓郁的香味让他一时有些恍惚。不懂,完全不明白,除了显而易见是用水油锅炸制的手法之外,他竟然完全看不透这看似简单的‘小吃’的底细。

    不,烹饪的手法、香料的配方,这些他都能够明白,五香小肉本就是流传甚广的民间小吃,他当然熟识。可是为什么呢?这么简单的配方,这么简单的手法,结合在一起的却是仿佛能够勾起人味觉最原始的欲望的冲动?

    相比起大脑的分析,口水已经先一步流了出来。当他将肉块放入口中,口齿间咬合的一刹那,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品尝的究竟是什么。

    时光轮回——

    悠长悠长的小巷在慵懒的午后传来异香,无论是坐在弄堂里消磨时光的老人,还是路边玩耍的孩童都立刻意识到,这是又叫卖的小贩推着车子经过。果然,只要寻着香味走过去,就定然能找到那仿佛永远有人排队的小摊。

    队伍不长,只是三三两两的总有路过的人去买上一包,用陈年的荷叶简单包一下,或是在路上享用,随走随吃也无妨;或是带回家给妻儿,因为价格便宜,又有让人满足的口感,总是最受欢迎的礼物。

    这是旧时候苏城最常见的光影,却早就随着时光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能够记得的人也早就老去,就连当时等在家中,期待父亲偶尔带回的礼物满足口舌之欲的孩童,现在也已经白发苍苍。

    但是这片本应该已经遗失在时光中的时代碎片,却硬生生被一双神奇的手轻轻一截,舀出了光阴之河水面,捧到了自己的面前。

    这一刻,谢茂德终于明白了,让自己看不透、摸不清的,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东西,纯粹是两人的厨艺之间鸿沟的落差。

    “你……您是特厨吗?”哪怕对方是比自己小了一辈的年轻人,谢茂德也不由得用了敬称。对方展现的厨艺远不是普通的烹饪大师,至少是特级大师的水准,那是自己都不曾肖想过的领域。

    哪怕他再年轻,再不可思议,厨艺本身不会说谎。

    “在谢师傅面前当不得敬称。”孙若涵没有否认自己是特厨。但无论自己是特级大师也好,食神也好,对面前的老人他都永远会尊称一声‘谢师傅’。

    谢茂德有些奇怪,因为年轻人对自己的态度,说是尊老好像又不尽然,但是他又确实不认识这个年轻人。

    他当然不会明白,孙若涵口中的这个‘师傅’,不是现代人方便的称呼,而是它本来的含义。

    自己刚得到“美食秘境”之初,带着它回到了苏州。那时的他应聘了‘故胥十二楼’做帮厨打工,刚开始对厨艺一窍不通,甚至无法完成秘境最简单的试炼。

    对自己这样一个小小的帮厨,已经是酒店主厨的谢茂德却常常费时费力的指导,毫不藏私的将自己一步步领上了厨艺之路。不止对自己,事实上他对酒店后厨的每一个厨师都是如此,无论是掌勺大厨还是小小帮工他都从不吝于指点,从没有藏私的想法。

    对于古时候师傅带徒弟还要藏一手的习惯,谢茂德总是嗤之以鼻的,常言正是如此华夏的烹饪界才会没落。所以‘故胥十二楼’后厨的所有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孙,任何人只要愿意学,他都会倾囊相授。

    对于孙若涵而已,哪怕已经踏上食神之路,哪怕那段授业的时光已经被回溯无人所知,他也永远承认这个在烹饪界并不起眼、在烹饪协会也挂不上号的小小名师是自己的授业恩师。

    无关乎身份和地位,传道、受业、解惑,只要聆听过教诲,就是一辈子的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