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

第二十二章 影子

    过两日就是惊蛰,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花红柳绿,江南春光正好。

    木渎古镇游人如织,这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小镇,相传吴王在灵岩山为西施造馆娃宫,又筑姑苏台,所谓‘三年聚材、五年乃成’,筑园时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于是有了‘木渎’之名,历史上又有渎川、香溪等雅称。

    位于古镇西北隅的‘魁星楼’倚着灵岩山,也靠着天平山,立于山湾之中。酒楼邻着池塘,池塘后是连片的山道,有一片茶园,还长了不少乌饭树。若是有游人沿着山路往北再走几里就到了龙池,又是一处春景绝佳之处,龙池旁是当年越王卧薪尝胆的白马涧。

    在孙若涵的印象中,后世这个位置也同样开了好几家酒楼,只是相距了两三百年,大约和‘魁星楼’是没什么关系了。

    山还是那座山,景却大为不同。

    魁星楼的后厨中,张东官的‘八宝葫芦鸭’已经离灶出锅,装菜摆盘。

    然后净手。张东官洗手很认真,又很郑重,就像是某种仪式一样。随着水流,他的表情渐渐放松了。从某种状态中退了出来。

    而也是这时他才发现,他的徒弟还在灶台上,正在烹饪着另一道菜。

    他不知道王东是何时上灶台的,也全然不知他在做什么菜。每当下厨时,张东官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便是天塌了也充耳不闻,直到菜肴完成,所以对刚才发生了什么一无所知。

    孙若涵做了一个禁声的手势,张东官点头,安静的站着不作打搅。出锅的葫芦鸭就放在厨房的桌子上,热菜刚出锅当然是最美味的,若是耽搁放凉了味道会差许多,但孙若涵和张东官都没有在意。

    年轻的主厨在灶台前认真的忙碌,从背后看着,和刚才的张东官竟有几分神似。在这一刻,让人打心底意识到,那真是张东官的徒弟。

    “太早了。”在嘈杂的厨房中,张东官轻声用只有他和孙若涵两人能听清的声音说道,“老夫本以为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一步步带着他,却没成想,说离开就要离开了。”

    谁又能想到呢?

    如果世间之事都如设想一般的话,又哪来如此多的悲欢离合。更多的时候,人只能随波逐流,身不由己。

    “我倒是觉得这是好事。张掌厨你离开的时候恰达好处。”

    张东官转头看向孙若涵,有些惊讶,不太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王主厨一直在学你,你看,他做菜的样子,里里外外都像你。”

    张东官点头,这不奇怪,本来就是师傅和徒弟,刀工、投料、挂浆、火候,王东用的都是他手把手教出的手艺,自然是相似。同时也让他有些自豪,二十年的时间,看着一个不过桌子高的小娃,一点点长大,最后独当一面的站在灶台前。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徒弟来说是这样,对师傅来说同样如此。缘分、羁绊,就像自己之外的另一个自己,继承了他的厨艺,继承了他的衣钵。这也是他对王东格外严苛的原因。

    “可是,他终究不是你,人不能永远学着另一个人,一直追着别人的影子。这种事并不好。”

    这话张东官听不太懂,但没等他说什么,那一边王东已经起锅了。

    菜肴出炉,那是一份野蔬烩,并不复杂,只是用田里新鲜的野菜做的简单热炒。但有时候,越是简单的菜肴,就越带着一些质朴的吸引力。

    至少,张东官就被第一时间给吸引了。

    “师傅。”菜做完了,看着面前的张东官,王东依然有些拘谨。

    “你做的是什么?”

    “厄,炒野菜。”

    “我当然知道是炒野菜,”张东官见王东木讷的样子本有些生气,却气乐了反而笑了起来,“我是问你菜名。”

    “这……”王东求助的看向孙若涵,“这是孙先生教我的,菜名我不知道。”

    “哦?”张东官见状也不多问了,“本想让您尝尝我的手艺,没想到是孙先生先露了一手。”

    张东官看着盘里的菜蔬,几种食材一眼就能分辨,并没有什么故弄玄虚的东西。都是外面的地里能挖到的寻常野菜,也没什么名贵、奇特的材料。但不知为何,见了就很吸引人,让人不自觉口舌生津。

    那种感觉大概是——啊,春天到了。简直是将一整个姑苏的春天,都盛放在了这一个小小的餐盘之中。

    分明是不同的味道,他却感觉到了春雨之后泥土的芳香,一棵棵茁壮的嫩芽从泥土中钻出了脑袋。这些野菜便是望帝的恩泽。

    张东官挑起一筷,入口轻嚼。枸杞树初春的嫩芽,与马兰菜清爽的口感,简直就如一汪清泉,只觉得脱开了舌尖的枷锁。闭目,仿佛能看见春野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甚至能听到泉水叮咚的清脆声。

    “了不得,这菜虽简单,滋味却更胜那些精心烹饪的名菜,孙先生,还请问这菜蔬是何名,有什么来处?”

    “那你可问错人了,这不是你徒弟自己做的吗?我哪知道叫什么菜名。”

    “啊?”王东结舌,不知孙若涵为何如此一说,“可是,这菜不是先生你一步步教我……”

    “真的吗?”

    被孙若涵这么一问,王东又不确定了。好像,还真的不是。

    刚开始确实是孙先生提点他,可是,从什么时候先生就不说话了,他竟然没意识到,没有丝毫印象。是了,现在回想起来这菜就是他自己在做。

    “可是,我哪来这样的本事?”王东疑惑道,他的所有厨艺都是张东官教的,从二十年前开始,这些菜肴,他所学会的每一步都是跟着师傅的脚步。张东官倾囊的教,他也尽数的学。自认为已经能够跟上师傅的步子,打打下手,却没想到师傅说走就走,离开了魁星楼。

    即便如此,这半年来,王东依然按照张东官过去所做的按部就班,同样的菜单,同样的手法。他从没有想过自己去创造菜谱,也从不认为自己有这个本事。

    “一直跟着师傅学,这原本没错,不过学的只是厨艺,你没必要去追你师傅的影子。你已经是一个早已经可以独立的大厨。”

    孙若涵这话是说给王东听,也是说给他自己。回想曾经的小秘书受气包,不同样也是如此吗。不经意间,成了别人追逐的影子。所以他离开了也好。

    “你的基本功都很不错,足以称一声‘大师’,厨艺或许比张掌厨还差了一些,但早就可以独当一面。作为一个厨师,从来没有必须追上另一个厨师的说法,也没有这种责任,你需要去琢磨的只有一样,就是尽你所能的去满足任何一位食客。”

    厨师只需要满足食客,只需对自己的客人负责,无需和别的厨师比,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师傅。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厨师从来就不是一个争强斗狠,需要和别人比试的职业。哪怕比赛,也是出于交流的目的。输了、赢了,只在于食客是否觉得好吃而已。

    王东有些茫然,但确实,这道野蔬烩并不是师傅传授的,所以在做菜的时候他没有想着师傅,只是以自己所学、所会的倾注其中,尽力想要做好而已。

    他只是习惯的跟着别人的指导,就像过去二十年中一样,今日跟着孙先生的口述做菜也是如此,却没想到,孙先生说着说着就停了,而他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就像行走于山间,一步步往前走着,却不知自己何时已经走出了悬崖,正漫步于空中,某个瞬间低头才猛然意识到才发现,自己已经学会了飞翔。

    张东官不语,又尝了一口,苦笑着摇了摇头。

    “看来老夫还真不是个合格的师傅,孙先生你说的对,我这个时候离开不是坏事,该说恰到好处才对。东娃他早就可以出师了,是老夫不敢放,反而耽误了他。”

    其实,魁星楼并不差他张东官,反而是他自己放不下魁星楼而已。哪怕没他张东官,依然让巡抚大人吃得满意,足以证明魁星楼没了他也同样可以在这姑苏城立足。

    他的徒弟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可以撑起这个酒楼了。这样的认识让张东官有些欣慰,也有些寂寞。

    “孙先生,我本想求你在我不在时看顾一下酒楼,不过以您的厨艺,如果有意,不如随我一同去给万岁爷贡菜,飞黄腾达指日可待。虽我人微言轻,可只需让曹大人见了您的手段,想必也不会反对。”

    给天子做菜,只要入了万岁爷的眼就是平步青云,甚至入紫禁城做御厨,那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厨子能达到的最高峰。

    “算了,我可没这心思。费尽心思的只为一人做菜,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了,还轮不到皇帝。”

    他可以只为一人做菜,但那一人从来不会是乾隆。

    只是这话说的有些逾越了,在这大兴文字狱的年代,让人听了说不得大祸临头。张东官吓得四下望去,厨房嘈杂,说话声稍远些的旁人也听不到,他这才松口气。

    “慎言,慎言。”张东官后怕道,又想到刚见面时,这孙先生自豪的自称汉人的景象,心里苦笑,这种要杀头的话也是能随便说的吗?

    不过,事实上他心里也并不抵触。哪有人自愿做奴才的?或许有,但他张东官不是。

    “孙先生你可知,自大清先祖入关以来,将崇满抑汉列为祖制,就连餐饮庖厨同样如此。满菜才是上等,汉家的菜肴上不得台面。我等汉厨总是低人一等。”

    烤鹿肉、白煮的大肉片子、满洲饽饽,豪放的塞北游牧风味,要说难吃也不至于(白煮肉片是真难吃,依照祖制连盐都不许放),可真就能代表整个华夏的饮食文化吗?

    如今四海升平,英吉利、佛郎机、法兰西、欧罗巴,西方诸国渡海而来,作为朝廷的国食却都是塞北草原粗旷的烤肉,贻笑于蛮夷,难免让天下厨子蒙羞。但这话却可念不可言,诽谤大清祖制的大罪谁也担待不起。

    “先帝康熙在位时,有开始注重汉人餐饮,宫廷里也出现了鲁宴、苏宴,可雍正帝却又恢复了祖制,罢了诸宴,只尊满食。至当今继位,多次南巡,听闻对汉家菜肴颇感兴趣,这或是我汉家厨师的机会。汉人不低等,汉家的餐饮也绝不是上不得台面的粗鄙之食,张某不过是一介布衣,如今蒙得为天家贡宴的机会,为天下汉人厨师取一个平等的地位。”

    “只希望终有一天,满食、汉食,在那紫禁城中皆列于一席之中!”

    张东官说的慷慨,却也做好了被取笑的准备,没想到孙若涵只是怔怔的望着他。

    “满食、汉食皆列于一席”孙若涵终于在脑海里找到了‘张东官’这个名字,喃喃重复道:“那岂不是‘满汉全席’?”

    “对,正是‘满汉全席!’”张东官对这个词很满意。

    孙若涵终于想起来为何依稀对‘张东官’这个名字有些耳熟。打造了‘满汉全席’的那位大清传奇御厨,岂不正是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