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境传说

第一百零八章 回忆

    20年前,大唐东都洛阳。

    “殿试开始!”

    随着一位低阶官员的叫喊,大唐最后一次武举殿试正式开始。

    武举是唐朝时期兴起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与文举有些类似,都是科举的一种,只不过考察的是人的武艺、兵法,中举之人会被授予军中官职。

    武举并不单单考察个人武力,还有一个殿试负责考察人的思想学识,以保证选拔之人忠于君王。不过武举不及文举,地位要低上一些,也不像文举殿试之时可以面见君王,他们最多见一些官员。

    “请第一名朱忠孝进场。”

    又一声大叫,朱忠孝随即从外走进来,这里是礼部专门进行殿试考察的屋子,说不上富丽堂皇但也气势慑人。

    主考的考官共有三人,他们坐在正上方依次排开,中间一人长得肥头大耳一看就是养尊处优,左右两人却非常瘦弱,真让人忍不住怀疑他们的俸禄是不是被前面那人贪墨了。三个人都已经上了年纪,脸色枯黄、皱纹遍布,若不是身居高位根本不会有人多看一眼。

    “你就是朱忠孝?武试第一名!”中间那名考官问道。

    “正是在下。”朱忠孝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倒是个好名字,又忠又孝啊!”

    说完哈哈大笑起来,左右两名考官也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虽然知道他们是拿自己的名字打趣但朱忠孝也不敢动怒,他这个名字是父母所取,确实有那么一丝讨好君王的想法。

    “可惜自古忠孝难两全啊,其实何止是忠孝二字,儒生们总说忠孝仁义,于君王忠心、与父母孝顺、与百姓仁爱、于国家则讲究大义,那你觉得它们谁先谁后,如果有一天必须在其中选一个作为第一准则你当如何?”

    朱忠孝神色一凝,他知道考察已经开始了,为了这一天他饱读诗书早已有了应对之策。

    “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即百姓,社稷即为国家,百姓乃天下根本,百姓在则国家在,国家在则君王在,所以在下不才,觉得忠孝仁义应当以仁为先。”

    “你是说百姓比国家、君王更加重要?可若是国家灭亡百姓又怎能安然无恙,君王不在国家岂不大乱?”

    左边的枯瘦老头面无表情的问道,不过这难不倒朱忠孝。

    “国灭百姓自然受害,但只要百姓仍在国家就可重建,若有一天这中原百姓被北方胡人取代,即便国家还在也绝非故国。而若君王不在则有太子即位,国家又怎会大乱?所以忠孝仁义须以仁字为先!”

    三位考官没有任何动作,脸上也看不出任何表情,之后中间的那名考官继续问道。

    “嗯,你所说让我等大开眼界,这样你先下去等着,所有考生殿试完毕之后我们自会宣布结果。”

    “是。”

    朱忠孝遥遥一拜然后转身退了出去,不过就在他出去之后,右侧的那名考官直接将记录他武试结果的册子打了个大叉,然后扔进旁边的一个竹筐,那竹筐上清楚写着“淘汰”二字,之后三人都苦笑着摇了摇头,其中一人还说道。

    “可惜了,只会死读书。”

    接下来殿试仍在继续,第2名考生叫周衡,身材还算壮硕不过脸上总给人一股谄媚的感觉,而在之后的殿试之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几位考官又把先前的问题问了一遍,不过这叫周衡之人的回答却与朱忠孝截然不同。

    “在下觉得,既然是忠孝仁义自然是忠于君主排在第一,人们也总说天地君亲师,可见君王地位应凌驾于百姓国家父母之上。”

    周衡慷慨陈词,中气十足,几位考官也来的精神,赶紧提问起来。

    “如此,若是有一天你的父母悖逆君王你该如何?”

    “必杀之!”

    周衡做出举刀的动作。

    “你就不问原因,那可是你的父母?”

    “天下百姓皆是君王的子民,所以君王即是我的父母,父母再大也不及君王大,我身为臣子怎可颠倒大小。”

    周衡已把自己视为臣子,也不知哪来的勇气觉得这场殿试胜券在握。

    几位考官并没有就此结束,商量了一会儿又问道。

    “那若是有一天君王无德,百姓饥寒揭竿而起,如秦之二世、隋之炀帝又当如何?”

    周衡眉头一蹙,脸上杀气十足道。

    “乱民犯上必杀之。”

    “君王无德却要杀百姓?”

    几位考官一脸惊讶,似乎也不能接受他所说。

    “自然,君王乃天子,受天命统治万民,乡野草民不过是活不下去而已怎可犯上作乱、违背天命,乱民非民,若不杀之怎可稳定天下。”

    周衡说话之时脸不红、心不跳甚至周身满是正气,丝毫不觉得不对,这一点即便是三位考官也觉得佩服不已,但还是把这位考生打发了出去。

    周衡出去之后他们再次摇头苦笑,不过这次苦笑之中还有一丝嘲讽、唾弃,右边那名考官直接将他的册子扔进“淘汰”筐。

    之后的时间里他们又审查了多位考生,结果有好有坏。

    “这是最后一名了,希望不再出现什么奇葩。”

    主考官嘟囔了一句,当然这也是另外两名考官心中所想。

    很快最后一名考生入场,他叫张端,并不像前面几位那样精壮,甚至有点消瘦,而且模样也要俊俏一些,等待他的还是那些问题。

    “在下觉得,忠孝仁义不可简单的讲究谁先谁后,而是要深入分析找出原因方可对症下药。”

    “愿闻其详。”几位考官抖擞了一下精神,他们都觉得这个人或许会说出不一样的东西。

    “首先,在下觉得君即国家,君王与国家本为一体,既然如此就不应该分开对待,忠与义应连为一体,以忠义称之。”

    张端一手背于身后,挺直腰杆侃侃而谈。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说忠义比之仁、孝谁先谁后!但在下以为忠义与仁、孝未必一定要对立,只要君王贤明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

    “我们不是在问你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是在问出现这种情况你该如何选择。”

    考官们有些不满,觉得他是在回避问题。

    “嗯,在下以为,还是先前那句话,不能简单区分先后,而应该寻找原因具体讨论。”

    张端迟疑了一阵,又把先前的话搬了出来。

    “具体一点。”考官们有些恼怒。

    “倘若百姓饥寒揭竿而起是因为气候异常、收成不佳,应该奏请陛下减免赋税调粮赈灾…”

    “那若是如此还无法解决呢?若原因是君王无德、横征暴敛呢?根本没有两全其美之策你当如何?不许回避问题。”

    考官们并没有打算轻易放过他,这下子张端也不知如何回答,苦苦思索了好一会才想到对策。

    “国之将乱必有妖孽,才有无知百姓受其蛊惑犯上作乱,我等身为臣子应当以死劝诫、匡扶社稷,铲除那些奸逆之徒。至于百姓,若是迷途知返自然可以赦免,若是死不悔改那也只能以社稷为重,这才是忠义之举。”

    他把责任全推给奸逆,算是表明了立场,几位考官也就没有继续难为他,转而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倘若有一天你的父母叛逆君王你又该如何?”

    这下子张端沉默了,他正在思考对策。

    “父母若是叛逆君王在下绝不敢从,必以死相抗,但身为人子亦不敢拔刀相向,只能两不相帮,兴当今陛下乃千古明君,必然不会让臣子陷入忠孝两难之境…”

    张端没有做出选择而是把难题扔回给了君王,这倒是个极佳的办法,几位考官听了也是连连点头。

    “如此甚好,你先回去,我们明日就会公布结果。”

    张端走后几位考官均是一脸笑意,直接把他的册子放在了“合格”筐。

    …

    第2天在礼部的大门外,朱忠孝正一脸焦急地追着一个人。

    “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是武试第一名嘛!不是说不出意外一定可以中举嘛!怎么现在名单上却没有我?”

    那位大人一脸无奈,停下来对他说道。

    “别叫我什么大人,我不过是一届小小书吏可担不起这个称呼。至于为什么名单上没有你,这也算问题吗?不错,你的确是武试第1名,但那是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可你也不想想殿试的时候你是怎么回答的?”

    “我回答错了吗?圣人之书可都是这么写的!”

    朱忠孝一脸茫然。

    “圣人之书上是这么写的没错,你这么说也没错,可你也不想想那书是给谁看的,那是给百姓看的,所以你的这些话也应该对百姓说!至于对君王说什么,那你应该去看看君王之书…”

    说完转身离开了,留下朱忠孝一个人在那里苦苦思索,这一思索便是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