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革

第三章 起团(1)

    小理水水坝的工作唐无病完全交给了辛成,庄河他们实施,现在每日都有两百人走上工地,用不了五天,水坝的主体工作已经完成,唐无病只是偶尔到河岸边,指挥大家用小石头把大石头之间的缝隙填充起来。这样的水坝虽然十分简陋,但对于陕北地区径流量小的河流应该是绰绰有余。

    唐无病终于在一日的夕阳中走到了河滩尽头与塬峁交界处的白色泥土前,他弯下腰,手摸着地上,湿润的,板结的,这是他所能得出的初步结论,可是这里的泥怎么变成白色的呢?突然唐无病脸色一变,难道这是……

    看着水坝逐渐完工,唐无病按照农政全书中的记载,画了一个图形找到木匠唐辛草,辛草看了看纸上的图形,点点头:“没问题,这个翻车,年轻时跟着师傅在葭州黄河边上做过两次,还有点印象。只是这木料?”唐无病让他不用担心木料,河边的旱柳可以随便砍,另外人手不够可以随时找他调拨,并且许他,如果做成了,给他五两银子的报酬。辛草叫声好,带着儿子和徒弟开始砍树开工。

    修完水坝的劳力,一刻也不能闲着,立刻转战到峁上,唐无病跟辛草商量了一下,根据翻车的位置,挖了一个十米见方深一丈的大池子,然后从池子开始,挖掘出一条主灌溉渠道,横贯整个塬峁,通到对面无定河。根据设计从主灌渠,又分出十几条小岔道,向北延伸。唐无病设想,通过水坝提高了水位之后,可以在地势升高到五丈左右的地方再建立一座翻车,根据唐无病掌握的资料,翻车最高的高度也就达到十五米左右,这样一高一低两台翻车,至少可以保证塬峁上八百亩田野得到灌溉。

    安排好这些工作,唐无病再度回到村头的大榆树下,琅琅的读书声重新回到了宁静的山村。分了粮,人心稳定的长峁村村民们,不需要秀才招呼了,第一件事就是将孩子们送到村头大榆树下,唐无病的学堂总算是生源充足了。

    长峁村适龄的唐姓子弟总共五十八名,唐无病还把外姓的孩子一起找来,总共六十九人。每日巳时,孩子们就陆陆续续聚集到大榆树周围,然后一直到酉时方散。上午教数学,下午叫文字。

    唐无病讲课语言风趣,多以故事入手,讲完故事,他又会问孩子们这个故事里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最让他们得到启发的是什么。如此这般,孩子们就开始喜欢秀才郎讲课了。

    在这群孩子里,唐无错显然成了孩子头,无他,一来小子先入师门,有点文化底子,二来辈分大啊,所有孩子里只有另外一个是无字辈的,最小的严字辈得管他叫声太爷。唐无错也成为了最好的助教,写字时,唐无病将孩子们分为两班,八到十岁一班,由唐无错带,自己则带大于十岁的孩子。通常唐无错都有办法让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在土地上用树枝写字。

    在孩子们之中,唐无病又有了新的发现,比如有一天,一个叫唐辛行的十一岁孩子问他为什么家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唐无病解释说因为天灾,唐辛行又说为什么没有天灾的时候粮食还不够吃,唐无病这才感到吃惊,摸摸他的头说:“当老百姓要纳粮,可是有的坏官总要想办法收更多的粮,这就叫人祸,有时候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唐辛行皱着眉头,看了看天空然后突然咬咬牙:“等侄儿长大了,既要治天灾也要平人祸。”这话说的唐无病吓一跳,天灾人祸都要治,那不成了皇帝吗?使不得……

    还有一个外姓孩子叫王喜的,十岁了,什么都爱问,鸟为什么能飞上天,鱼儿为什么能游泳,麦子为啥会长高。简直是十万个为什么,不过唐无病倒很耐心地跟他解答,并鼓励他继续提问,只要他提问,唐无病就给所有人讲解,这也算博物课程。

    孩子读书认字,对于那些几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大人来说是天大的喜事,这就意味着说不定自己的儿子有机会也能考上功名,光宗耀祖。每日一早家长们悄悄把孩子们送来,又悄悄地在远处看着,等累了就坐在远处,聊天闲扯,中午把孩子接回去,下午再送来。

    每个家长的脸上都写着希望的神色,每天送来时殷勤地叮嘱:“要好好听先生讲学。”

    每日接走的时候还不忘问着:“今日都学了什么?”

    终于有一天,唐无病招呼那些远远候着的家长们,一起过来听。那些父亲们高兴得从地上一蹦二起,屁颠屁颠奔过来,围着大榆树,或垫个鞋坐在地上,或窜到田垄上,所有人都乐于成为忠实的听众,倾听着唐无病的故事。从那之后,每日大榆树都围着一大帮人,不仅仅是家长,还有闲着无事的村民。听相公讲故事是每日里长峁村最让人期待的事情。

    最让人们奇怪的是,每天孩子们聚集齐了,唐无病就会带领着孩子们做一套特殊的舞蹈,其实这也不是什么舞蹈,而是广播体操。唐无病平时在单位,每天十点都要做那么一趟,没办法,这都是领导对知识分子的关心,至于有没有用唐无病不知道。但运动一阵出点汗,孩子们羸瘦的脸上也泛起一点红云。

    本来唐无病是想带这些孩子们跑步锻炼的,但他怕灾荒年这些孩子本就营养不良,万一有一两个给累病甚至累死了就不好办了。

    每天在给村民义务说书之余,唐无病逮着人就问“兄弟、侄、孙子唉,听说过玉蜀黍吗?听说过甘薯吗?”

    “没有……”

    “啥,叔你说的是啥?”

    “嘿嘿,相公说的是啥书啊,这年头书贵啊,买不起。”

    唐无病绝望了,没有玉米,没有甘薯,没有这两样耐旱作物,这地怎么种,荒怎么渡?唐无病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为什么某些穿越者种田种得风生水起,可自己却一筹莫展?

    至于读书,唐无病更是不着四六,最多晚上在油灯下练练毛笔字。那辈子,从六岁开始就被老爹逼着写毛笔字,如是者十年,这一手颜体小楷也算略有小成。唐无病知道在这年头,科举考试,至少需要一笔好字。那么如今他惟一可以做的就是练字,他计划,每天抄写四书五经,抄上几个月,也能把这些古书背下来了吧。

    ……

    召唤推荐票,票票砸人是砸不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