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革

第十三章 种田(2)·枪阵

    第二天,李元钦韩乐两人与唐无病依依话别,李元钦嘿嘿笑着,“秀才郎,日后要押送什么,还是找我们吧。”是啊,跟着秀才混是多么有前途的事,这一趟出来,每个士兵赚个盘满钵满,还捞了几十个人头的战功,俩人心里琢磨着难道秀才就是财神加战神吗?

    送走官兵,长峁村上下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唐无病召集外乡青壮开会,面对五百多名外乡的丁壮,唐无病一番忽悠,所有人声泪俱下地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唐无病为核心的领导周围,共同建设家园。

    “既然跟着我干,我就要有规矩。这些规矩我们长峁村的每个人都会遵守,你们也得遵守,遵守了有饭吃,出了力的有饭吃。但谁要是破坏了规矩,那就别怪秀才我翻脸不认人。”唐无病的手段这里许多人都见过,谁也不敢失去这个靠山。

    唐无病组织学生们对青壮们进行了甄别,结果又找出了四名铁匠,还有木匠、石匠等等多名各类型人才。听说给长峁村干活每月能拿十五斗粮食,这些人只有感恩戴德的份。

    然后,对青壮进行了挑选,以前是猎人或者弓手的又找到了七十多个,另外挑选了身高体壮高接近一米七五的五十人,组成了一百五十人的弓哨。弓哨的任务首先是制弓,到各处寻找榆木,制造土法长弓,然后跟随庄五进行严格的训练。

    步哨扩充为三百人,在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前,新兵还是单独成哨,等到通过了队列和基础训练之后,新兵会与老兵混编。

    另外少年哨扩充到一百人,一半弓手一半步卒。唐无病特别指派李成栋去训练他们。

    长峁村前前后后总共得了十五匹战马,几位哨长每人配了一匹。然后挑选了十名善骑射的人组成了斥候什,也有李成栋负责训练和统帅。

    对于骑兵,唐无病是肯定要建立的,在这个时代,骑兵始终是陆战之王,特别是在北方,满洲人的梦魇始终存在于梦中,没有骑兵就无法彻底解决满洲的威胁。

    问题是建立多大规模,如何使用。西北边地素来是中国两大骑兵产地,而且善马的人很多,加上接近河套宁夏马场,组织骑兵很容易。流寇流寇,实际上他们中大部分依靠的都是骑兵,在史书上经常看到什么王左挂统帅多少多少骑寇哪里哪里,比如《流寇志》记载过,崇祯四年四月,大盗神一魁率战骑五千降。而且许多当时的战报都提到俘获骡马若干,比如《纪事本末》有四年三月,曹文诏等克河曲,斩贼一千五百余级,获兵械马骡数千

    唐无病都很纳闷,为什么在陕北这个旱灾如此严重的地区,流寇们养得起骑兵?来到这里后,唐无病才终于明白了,陕北产马草,陕西遍地都有叫“苜蓿沟”的地方,蓝田有,白水黄龙山有。苜蓿号称牧草之王,耐干旱,耐冷热,而且在那个时代还作为备荒粮,实在不行了,老百姓还吃这个充饥。

    而且,苜蓿种植对土地要求不高,甚至还能改良土地肥力,唐无病在长峁村附近物色了几条山沟,派人播撒下苜蓿的种子。在他计划中,首先建立起一直斥候骑兵,等到解决了手下百姓的生存问题之后,再考虑发展骑兵力量,一切都要循序渐进,量力而为。

    整个九月份,长峁村进入了大生产运动的高峰,在王家峁面向长峁村的山壁上开挖了上百了窑洞,唐无病专门在长峁这边挖了一个大窑洞,作为孩子们的教室。

    既然王家峁的土地没有了主人,唐无病也老实不客气,组织流民开垦了那边一千五百亩土地,全部种上了麦粟,并且约定,所产粮食三成得交给唐无病。唐无病预计这些土地每亩可产出八到九斗粮食,按照三成唐无病能收到四百石左右的余粮,这些粮食可以让长峁村收容更多的流民。

    九月的一天,唐无病正跟李成栋、郝进忠和蒋杰几个军伍出身的人讨论枪阵的方法。经过了解,唐无病才知道,明朝的军阵中并没有枪阵这一说,士兵的长枪都是用来格斗,拒马枪只能像刺猬一般固定抵抗骑兵的进攻。

    唐无病根据历史中的瑞士方阵西班牙方阵提出来,“能不能以两道三排持丈二长矛,以枪阵向前进攻。比如前排每次突刺的时候,向左或向右半转身,从对方腋下位置刺入,而二排直刺而出。”说着唐无病拿了根棍子拉上李成栋演示了长矛的“恐怖右刺。”

    众人都是行伍老兵,经验丰富,蒋杰更是使枪的高手,顿时眼前一亮,蒋杰想了想道:“或许可行,只是这需要严格的训练,每一个兵士步调必须一致,百人动作如一人,百人进退如一人。”

    唐无病点点头,“你觉得这样训练起来,如果达到整个方阵的兵士如指臂使,需要多长时间?”

    蒋杰琢磨了一下道:“以长峁团练的训练方法,恐怕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唐无病有些惊讶,“半年?不是说只练一个动作很容易吗?几个月就可以上战场了。”

    李成栋呵呵笑了起来,“大人啊,一个动作是容易,可是结合这个动作进行的整个军阵的前进后退就没那么容易了,按照大人的设想一列至少五十到一百人,前后需要三列长矛手,后面需要两列刀盾手,然后再有三到四列的弓手,两侧也得布置兵力防范侧翼。如此多兵种的结合,要求步调一致的话,半年时间是最少的。而且还得是接受过长峁军训出身,已经令行禁止的兵。也就是说按照长峁团练训练下来,九个月是最最起码的要求。”

    郝进忠叼着草根摇摇头道:“爷……唉,算了。”

    唐无病道:“有什么就说,没关系的。”

    郝进忠道:“爷,你这个突刺的确很厉害,我刚才琢磨半天也没琢磨出该如何抵抗。但问题是,不用和这枪阵正面对抗我也可以打败它。”

    唐无病眉头一扬,瑞士方阵或者西班牙方阵在历史上曾经称雄百年之久,怎是那么容易被击败的,倒要听听他的说法,“你说说看?”

    郝进忠道:“以咱们目前的披甲兵数量,估计这个方阵中只有一半人披甲吧。只要我有骑兵,为什么非要下马与之争锋呢,只要派骑兵在周围环绕骑射,就拿一千人对一千人算,估计小半个时辰,方阵会因伤亡过大而崩溃。”

    唐无病道:“骑射,呵呵,骑在马上射一个人,我看很多时候要碰运气。骑射无敌是扯淡的事。”

    郝进忠与李成栋蒋杰三人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嘿嘿一笑,都不说话。唐无病道:“有啥话就说好不好,别瞎琢磨。”

    郝进忠道:“成栋大哥是骑兵出身,让他说。”

    李成栋道:“没错,骑在马上射五十步以外的一个人,能做到者千中无一,但如果射密集方阵中的人,那甚至不用瞄准,大概地让箭射中这个方阵范围,两三箭总能蒙上一个吧。就拿一千人对一千人吧,一千人三箭甚至十箭射中一人,只需要环绕骑射三轮之后,方阵就会损失三百人。吾至今未见有损失三成而巍然不动的队伍。”

    唐无病沉默了,看来有些事情后世的人想的不对,但他仍然不死心,“你说得不对,我也有弓箭手啊,你绕着骑射,我也可以对外面射,对射之下,骑兵的伤亡率也高吧。而且我是以便宜的步兵对昂贵的骑兵,就算一比一的交换比,也不吃亏。”

    “啥叫交换比。”郝进忠插了一句。

    唐无病道:“就是我死一个,你死一个。”

    李成栋道:“大人,如果说骑射是对着固定目标发箭都如此难中,那站在地上射骑马的目标又会那么容易吗?而且按照你所说,千人方阵弓箭手不过三百,三百与千人对射,达不到一比一吧。如果一千弓手对一千骑兵,那骑兵就不会跟你对射,而是直接抽刀舞槊冲阵了。”

    唐无病还在嘴硬,“我的方阵全披重甲,水泼不入,只有我射你,没有你射我,而且我向前突击,骑兵还能阻挡乎?”

    李成栋道:“骑兵最大的优点是来去如风,你进我退,你停我扰,请问大人,按照我朝步人甲三十斤重量,披甲步卒能战多久?一个时辰?两个时辰?只要拖出足够的时间,人都累死了,还怎么打仗?”

    唐无病彻底郁闷了,为什么有人能把枪阵写得那么无敌?看来没有性能良好的火铳发明之前,这样的方阵对上骑兵,就是一个死字。他念念叨叨,“那怎么办?”

    李成栋道:“对付骑兵只有两法,一是以骑对骑,二是以车阵连接死守阵内。除此外真没好的办法,而且车阵也只能死守,并无进退之变。”

    唐无病点点头,“那我们呢?如今能如何应对流寇的骑兵?”

    李成栋道:“流寇骑兵最多是用来跑路的,真正会用骑兵战术的不多,而且陕北多梁峁,没有多少地形让骑兵施展。用大人刚才说的枪阵也能抵御,只是想打垮他们就必须用骑兵了。”

    就在唐无病愣神琢磨着其中问题的时候,一名团丁冲进来报告,“爷,大路上来了一队人马!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