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问仙

第三十四章 庐山佳丽

    此后,顾佑在山上每日花四成时间读书,六成时间修炼。由于他悟性不错,对这些书的体悟也算快的。

    这样的日子过了十几天,他轻松实现了调息一百二十周的“小通”目标,离三百通的最高目标也很近了,而原已经畸形的脾脏,在悉心调理下也多少小了一些。

    尽管如此,由于每日修炼的内容近乎千篇一律,顾佑仍是渐觉枯燥无聊,即使拿司马芸做例子激励自己,都不大够用了。

    时近三月十五,也许是猜到顾佑感到乏味,王羲之又找上门来了,正色对他说道:“你还记得犹龙剑的事情吗?”

    “犹龙剑……这剑名既然有龙,不知道跟弟子遇到的金发小龙有无关系?”顾佑反倒起了点精神。

    “金发小龙?”听到此,王羲之神色霎时更为严肃,他正色对顾佑说:“接下来的每一个问题,你都必须如实回答,实在记不住就说忘记了!”

    “她是不是叫清芙?”

    “是的,弟子御剑途经金华,降落后发现了昏迷在河滩上的她,把她救起。后来偶遇黄初平师叔,有幸在他那里投宿一晚。”

    “第二天早上清芙早早起来,全身散发五彩霞光,最终现出龙的本体来。这之后弟子就是一路辗转抵达夷洲了。”顾佑把自己所遇简要向王羲之讲明。

    “很好,你知道清芙是谁吗?她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素来顽皮骄横,常常四处不安分地飞行,招来风浪和暴雨。”

    “她也就是那条曾经在东海上兴风作浪令你陷入险境,又在你去建康时连日降下大雨的‘小龙’!”

    顾佑原本对清芙尚有朦胧好感,听掌门这么一说,也顿时烟消云散,甚至升出几丝恨意来。

    “你再想一想,她有没有开口对你说过什么话,这很关键。”王羲之继续追问。

    “她说她的母后在六十年前难产而死,还提到什么湖和仙山,再多的就听不清了。”

    “那好了,清芙的母亲在六十多年前因为生她而难产而死,她还提到和湖有关的仙山,从时间和方位上,这同犹龙剑落于庐山的时间也能对得上。”

    王羲之先是恍然大悟,在深入思索后反而略觉疑惑,莫非“犹龙剑”竟是由龙后的尸体所化?不过由成年巨龙所化成的剑,其威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完全对得上其中剑的名头。

    “弟子愿随师父一同去庐山炼剑!”顾佑虽然还不清楚“庐山”究竟在哪儿,但几乎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别这么不严肃,贫道确实是带你去寻访犹龙剑的,但贵为仙剑,它的威力可不是你所见的一般剑能比的!”王羲之语气极为严厉。

    “这犹龙剑从里到外有一股很强的凶厉之气,你的师祖葛洪为了修炼犹龙剑被反噬,甚至连贫道都不敢在犹龙剑下多呆,你到庐山也别乱窜乱跑,否则发生了什么都请自己负责!”

    这话对顾佑挺管用,他闻言也紧张了不少,不再像方才一样神情随意了。

    谈话完毕,王羲之和顾佑各自登剑,准备向这个遥远的“庐山”飞去,两人腾空而起,很快便驶离了群山,又飞掠了人烟密集的淡水河盆地,进入茫茫东海。

    有了此前几次的经验,顾佑对于长途御剑飞行也算是驾轻就熟了,他可以十分自如地立在剑上而不必紧握银松剑不放,也不再惧怕一望无际的东海,甚至还可以同王羲之谈笑自若。

    顾佑不时俯瞰脚下,起伏不定的大海在他看来就像蔚蓝色的稻田一样,望起来颇有心旷神怡之感。有时会有各种海鸟从他身边掠过,更令他心中快意油然而生,好似神仙。

    两人这次是向几乎正西方向飞,不到半个时辰就跨过了海峡,四周景象霎时由蓝变绿,对比鲜明。

    顾佑先前在海峡上往返数次,对他而言,相比大海和夷洲,可能还是眼下的江州诸郡更让他陌生一些。

    他对江州只在书本上有一点模糊印象,此前王羲之在岱员山顶为他指点过江州沿海的一些地名,不过他仍不能很好分辨。而对于行将进入的内陆地区,他可谓是茫然无知了。

    无奈的顾佑转过头看看王羲之,掌门的方向感倒颇灵敏,只看太阳方位就能瞧出二人应该往哪里飞。顾佑也按着王羲之指引,在空中一次次调换方向。

    脚下不大的沿海平地很快消失,四周的小丘逐渐增高,变成了丘陵,继而变作起伏的山峦。这些山虽然远不如夷洲那般高峻,却连绵不断难见尽头。

    顾佑举目四望,他四周几乎完全被山包围起来了,即使在山不那么高的地方,他也只处在跟山齐平的地方。此时他的速度很快,四周景象都一晃而过,眼前的处处峰峦在他眼里简直就是无数脱缰烈马,一旦撞上就难免粉身碎骨。

    面对着时而扑面而来,时而擦肩而过的巨岩,顾佑心里越发恐惧,但他还不敢随意分神,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与群山相撞,这时王羲之挽住了他。

    “听贫道的,把剑尖往上抬,飞起……”王羲之在顾佑耳边指示道。

    顾佑按照王羲之指示,让脚下银松剑剑尖缓缓翘起,他发现自己开始往斜上方飞去,周边的山峰在他眼中正在逐渐下降,很快最高的山也处在他的脚下。升到近千丈高度后,在王羲之示意下,他又把剑尖压平,重新转为平飞。

    随着高度逐渐升高,顾佑感到阵阵冷意泛起,高空中狂风列列,不断撕扯着他的衣服。虽然因为龙血的缘故,他的呼吸能力比常人强很多,没有不适感,但也随之明显感到空气的稀薄。

    到了下午时分,太阳已明显偏西,顾佑终于飞出山地,身下景象变成了开旷的平原,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还出现了水域的影子。王羲之改指示顾佑把剑尖往下压,高度又开始逐渐下降,最终稳定在百丈左右。

    水域在视线中短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连片的稻田。但二三字时间后,那一度沉入地平线下的广袤大湖便又重新浮现。

    “这便是鄱阳湖了!”王羲之耐心对顾佑讲道。

    春日下午的鄱阳湖,只有微风拂过湖面,因而湖上波澜不惊,如同翠绿的丝缎一般柔滑,点点反光则似丝缎上绣的银边,不时有水禽展翅飞过,呱呱相鸣,却更衬托了湖上的宁静。

    湖边是葱葱柳树,在和煦的春阳下泛着鹅黄、颇显暖意。湖面上倒映着天空,白云疏落而太阳灼目,其间有两个快速移动的小小身影,那是顾佑和王羲之御剑飞过。

    有凌于东海之上的经历,顾佑对于在鄱阳湖御剑并不觉得新奇,不过他也看见了自己西北方向矗立的高峻,山头几乎没入云中,他料得那定是庐山了。

    这时,一旁王羲之也提醒他:是到调转方向时候了。

    飞入庐山之中,顾佑所见已有明显不同:苍灰的山岩和深碧的植被取代了鄱阳湖上黄绿为主的湖水和植物,空气也由暖转凉,抬头即可看见青云丛丛。他在王羲之指引下放慢速度,放眼欣赏庐山景色。

    顾佑双目微瞑,脚下剑尖上扬,不顾身侧越发猛烈风声而一路越飞越高,转眼间已经飞到距湖面三四百丈的高处。

    顾佑重新睁开眼睛,看到的风景已然完全不同:他已经身处于云海之中,各处山峰都没有露出自己的全貌,四处充溢着凉爽宜人的水雾,云中七色彩虹恍恍惚惚,苍青的古松舒展于绝壁之上,不时甚至有鹤鸣之声传来。

    更远的地方可以望见那尚养在深闺的大瀑布,飞瀑水帘不算太密,加上瀑布倾泻而下的悦耳声音,让人把那瀑布与仙琴相联系起来。

    顾佑再度俯瞰脚下,鄱阳湖已经隐去不见,唯余漠漠白云。徜徉于其间,知其真无愧于“仙山”之名。

    王羲之和葛洪此前已在山间摸索出一条并不能看见的“道路”,这次他也带着顾佑沿“道路”前行,一路在林立的峰峦间逐步提升高度。

    空气越来越凉,间或有丝丝冷意,顾佑呼吸间也能感到一种极为舒适和清新的滋味,这种滋味不仅仅停留于肺部,而是能够流转于全身的经络血脉之中,使得四肢百骸都能受其雨露,位于脐下的丹田更是能够感受到气的注入。

    感受到这种奇异感觉,脚踏仙剑的顾佑也是心潮澎湃,这很可能是那传说中难以捉摸,却又能助人成仙的“仙气”吧!

    顾佑环顾云海奇岩,冷不防王羲之拍拍肩膀,让他转头望向东北,更令顾佑难以想象的奇景便突然映入眼帘:

    只见有虹光从云间的狭缝中倾泻而出,如成百上千的彩练一样,蜿蜒着流向四面八方,飘忽不定,时而一束翠绿的虹光悬垂而下,顾佑都几乎触手可及;时而几缕杏黄的虹光盘旋前行,周绕山头数圈;时而又有浅碧的虹光由一束骤然分作多束、和兰花绽开大同小异……

    那稠密的云雾也被染上了虹光的颜色,在丛云密布天光暗淡的庐山中可谓豁然开朗。虹光中有众多小小光点四处闪动,正是仲春繁花之景,一如二人曾在山下目睹的那样。

    偶尔有风拂过,使得云间裂缝稍大,那虹光的源头也被顾佑望见:那是一处由七彩之气凝成的花球,花球之外光晕闪烁不定,细细凝望隐约有各色鲜花闪现其间,令人有目眩之感。

    从同一方向传来的还有似歌似啸的声音,其声绵长高亢,多用变徵以上之音,似是龙吟,漾于沧沧云海之上。能营出此番美景的,除了犹龙剑还能为何物?

    虽然顾佑尚无法得见犹龙剑形状,但徜徉于仙景仙气之间,他已是如痴如醉,脑中回想着各种有关仙境的诗句,不由自主吟唱起来:

    阊阖开,天衢通,

    被我羽衣乘飞龙。

    乘飞龙,与仙期,

    东上蓬莱采灵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