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青找对象

第二十五章 蒙面妖女

    早晨五点半,苏铁醒了。

    母亲霍霞正在炸薄脆,这是煎饼果子的灵魂。

    醉人的香味从门缝钻进苏铁的卧房,灌进他的鼻孔。

    他嗅嗅鼻子。

    心灵深处升腾起一种力量。

    虽然这个香味很令人享受,但,苏铁对它又爱又恨。

    正是这个母亲辛苦制造的香味,让他有了读书的机会,有了读书的资本,开始走上人生的台阶。

    他也恨这个香味。

    它消磨了母亲的青春,剥夺了母亲的睡眠,压榨着母亲的体力,把母亲变成了一部机器。

    常年累月,驱动着母亲劳作。

    让母亲成了永动机。

    苏铁十分清楚,母亲制造香味,完全是为了他。

    所以,他要奋发学习,争取早日叫母亲脱离这个香味的控制,变成自由自在,快乐幸福的人。

    苏铁迅速起床,拿起书桌上的英语单词表,看了一会儿,便开始洗漱。

    苏铁从小就没有爹,只和母亲一起生活。

    他懂事的时候,问起过爹爹,母亲说,他死了。

    母亲没有正式工作,靠卖煎饼果子维持这个家。

    早餐是煎饼,牛奶,水煮花生,几片酱牛肉,还有炒青菜。

    吃完饭,娘俩便往楼下搬煎饼果子的原料和用具。

    忙活了半天,才把两个平底铁锅,一个煤气罐,两桶面糊,一桶鸡蛋,三小桶酱,一桶蔬菜沫等装上了三轮车。

    因为居住在五楼,楼层高,两人都累出了汗。

    这是一台人力三轮车,还扣了棚,很像美食城的档口,一边开放,便于烙煎饼操作,另外一边有一个大大的窗口,是取货的。

    车子的四个角上各插着一面小小的国旗。

    取货口上面写着:

    “美人蕉牌煎饼果子”,还有四句小诗:

    一张小饼圆又圆,

    滋味美妙真不凡。

    八戒为它还了俗,

    唐僧对它另眼看。

    这是霍霞花钱请一个摆地摊的算卦先生写的。

    算是煎饼果子的广告。

    霍霞不是买不起电动三轮,只是那车属于机动车,主要道路不让行驶。

    五分钟后,三轮车上了东北亚大街。

    霍霞披着灰色风衣,白色纱巾蒙着头,在用力蹬车。

    苏铁走在前面,推着一台山地车,车的尾部有一根红绳,连在三轮车车体上。

    苏铁使劲推着山地自行车,红绳被拉扯的笔直,并不断颤抖着。

    仿佛在弹奏生命的音调。

    这个时间,大街上车不多。

    行人稀稀拉拉。

    有些行人朝三轮车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一个教授模样的老头朝三轮车点点头,随口念道:

    “一根红绳胜七弦,

    四面小旗映九天。

    五辐车轮碾坎坷,

    八面秋水润心田。

    百姓啊···可敬···可敬···”

    一台捷豹轿车跟在三轮车后不远处,走走停停,似乎满怀心事。

    一台警车从后面开了过来,缓缓驶过三轮,在前面不远不近的走着。

    似乎在给三轮车开道。

    六点二十分,三轮车准时来到了健康路医大某附属医院住院部的门前。

    停好车,苏铁就上学去了。

    霍霞开始工作。

    取货口前很快排起了长龙。

    其它的早餐摊位都没有她火,就连炸油条的也不行。

    烤饼豆腐脑摊位还算红火,但,也就一直三二个人。

    因为她的摊位太火,其它摊主便有了火,有人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叫蒙面妖女。

    霍霞的煎饼果子好吃还不贵,大的十元一份,小的八元一份。

    这些买早餐的大多都是住院病人的陪护,农村人居多。

    杂粮煎饼很对他们的口味,它有麦香、玉米香、蛋香,诱人的芝麻香,还有绿豆,能够败火,平和他们躁动的情绪。

    买份煎饼果子,去‘粥大妈’的摊位买一份小米粥,早餐就完美了。

    霍霞眼睛大,皮肤白,身形苗条,虽然奔四十的人了,看着却像二十七八的年纪。

    她蒙着白纱巾,只露出迷人的眼睛,让人有一种神秘感,安全感。

    她带着医用手套,动作娴熟优美,说话清脆悦耳,态度谦和柔顺,给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一种特有的亲切感。

    她是城市中的港湾,是打工人的港湾,是奔波人的港湾,是迷茫人的港湾。

    靠双手吃饭,和耕耘的农民,很相似。

    农民朋友当然觉得她亲切了。

    最关键的是,霍霞不像在做生意,那动作神情就像在家里做饭,给客人做饭。

    很欣喜,带着一丝激动,带着十分小心。

    唯恐怠慢了客人。

    霍霞和丈夫苏朝阳都是职业学院毕业,两人一起去了一家国有化工企业,没想到,企业经营不善,黄了。

    两人便成了自由职业者。

    那时候,孩子小,霍霞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打零工。

    苏朝阳换了几个工作,最后给温州一个鞋老板当秘书。

    他去了温州,就没有了音信。

    霍霞多方打听,听说苏朝阳和那个五十多岁女老板同居了。

    她万念俱灰,几次想到了死,但是,看见弱小的儿子,便坚强的活了下来。

    没有过硬的技术,她做过保洁,当过服务员,卖过化妆品,最后,撞到煎饼果子上,才有了稳定的收入。

    有些同学总是联系她。

    女同学一聚会,总是千方百计的邀请她,一开始,她挺感动,去了几次,发现感觉不好。

    大家比房子比车子比孩子比老公比收入,弄的她仿佛是天鹅群里的丑小鸭,不得不自卑,不得不苦笑,不得不承认自己无能,承认自己运气差。

    她不想看同学怜悯的目光了,更不想听那些庸俗的炫耀,也受不了那些隐隐的嘲笑。

    她狠心掐断了一些同学的联系,只保留了那些温和善意的联系,还有一些境况差不多的同学联系。

    她不是嫉妒,也不是仇富,更不是狭隘。

    她要的是宁静。

    她要在宁静中改变。

    让自己强大,让孩子优秀。

    一个高中男同学最初非常关心她,帮她找工作,给他介绍化妆品客户,给孩子苏铁买书籍买食品买生日礼物,还总是请她下馆子,甚至还给她买过名牌衣服。

    两人来往频繁,无话不说。

    这个人长相一般,在市里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

    霍霞渐渐喜欢上了他。

    可是,他有妻子,有孩子。

    终于有一天,他要和霍霞去开房,要霍霞做她的情人。

    霍霞断然拒绝了。

    霍霞把他给买的衣服退给了他,说:要我穿你的衣服可以,你离婚,再找到苏朝阳,就可以。

    那人蔫退了。

    霍霞坚强的生活着。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去年,苏朝阳终于露面了。

    他找到霍霞,要重归于好。

    霍霞断然拒绝了,霍霞说,咱俩是没离婚,但是,那纸文书早就烂掉了。

    霍霞要办离婚,苏朝阳不同意。

    苏朝阳要见苏铁,认一下儿子。

    霍霞说,苏铁以前没有爹,以后也不想要爹。

    苏朝阳拿出一张银行卡,说,我在市里开了几个中介店,手头宽裕,这是五十万,给苏铁的抚养费。

    霍霞说,苏铁吃煎饼果子挺好的,不要那造孽钱。

    苏朝阳苦笑,说:那就给他当补课费吧!

    霍霞说,我是他娘,补课我承担,不接受施舍。

    苏朝阳只得灰溜溜的告辞。

    早上九点,食客少了,霍霞轻松了起来。

    摊位的经营者们开始闲聊。

    东家长,西家短,张三的猫儿不洗脸。

    几个妇女神侃着,吐沫星子乱飞。

    霍霞摘掉面罩,用小毛巾擦了擦汗。

    两个铁锅同时烙煎饼,冬天都烤脸,何况春天呼。

    她脸色红润,闪烁着青春的光彩。

    年轻时也是个美人。

    她掏出手机,开始学习物理化学。

    为了苏铁,她操碎了心。

    数学和外语不好弄,理化相对容易一些,她还有点底子,便一直坚持学习。

    因为好多作业学校老师要求家长给批,只有懂一些,才能看明白孩子的不足。

    这就是她的目的。

    因为懂一些物理,她才觉得麻青讲的透彻,讲的明白,为其它家长把了舵。

    霍霞对苏铁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他考上一个好一点的省重点,读个名牌大学,最好成为博士。

    正是这个动力鼓舞着她,让她很少疲倦。

    早晨很早就起床备料,晚上六七点钟才收摊,忙成了一个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