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创从1982开始

第27章 巨大转折

    “不是说他的第二篇小说,才刚刚开始写吗?”

    当郑法青从马景海的手里接过《驭风少年》,他发出这样的疑问。

    马景海点点头:“主编,我也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不过稿子我看过,他真的已经写出来了。”

    郑法青翻了翻稿子,嘴里问道:“怎么样?”

    马景海想了想,回答:“和我之前想的有点不太一样。”

    “怎么不一样?”

    “我还以为他会用之前的那种手法来写,可这一篇……”

    马景海停顿一下后说:“这一篇的叙事手法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地方。”

    “哦?”

    郑法青也有点意外。

    马景海连忙补充:“不过陈家林的文字质量还是很高的,虽然走的有点像是伤痕的路子,不过却并没有太多的揭露和批判,我感觉他更想表现的是对新生活的追求……嗯,这篇小说温暖、有劲儿,是很不错的作品。”

    “稿子放在这儿,我先看看。”

    郑法青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还有,之前陈家林寄来的那封信你再好好看一下,把里面他对《少年派》的构思和设计的内容整理一下……唔,有个两三千字就可以了,下一期和《少年派》的下篇一起发。”

    “啊?”

    “别啊了,快去吧。”

    “哦,我知道了,主编。”

    马景海赶紧答应一声,快步出去。

    回到自己的位置,略微想了想,他有点无奈的把自己之前写的三千字彻底撕了,丢进废纸篓。

    稿子都寄过来了,还催什么稿啊?

    这信白写了呀!

    摇了摇头后,他才又拿出陈家林之前的那封信,整理起里面有关于《少年派》的内容。

    ……

    四月一日。

    最新一期《小说月报》准时刊发。

    由于《少年派》这一段时间被骂得厉害,不少报刊都出现过关于它的批评文章,所以很多人一直关注着这一期的《小说月报》。

    一看到《小说月报》上市,他们立即去买了下来,然后迫不及待的阅读里面的内容。

    某大学的文学社。

    “你稍等会儿,我先看,看完了再轮到你。”

    “你这人怎么这样?”

    “什么怎么这样,这杂志是我去买的,先看怎么了?你等我看完了再看,有什么问题?”

    “行吧,我也懒得和你争,索性我自己去买一本好了。”

    “那你赶紧的吧,今天书店里人特别多,去晚了可就没有了。”

    手里捧着杂志的男青年继续低头看起来,另一个人则朝着书店赶。

    这年头,还没有书报摊,那属于投机倒把。

    后来盛极一时书报亭,要到八十年代中期才有,这时候尚未出现。

    所以想看杂志,只能去书店,还有就是邮局。

    那大学生来到书店一问,居然被告知最新一期《小说月报》已经售罄。

    他顿时傻眼了,这可是跑了大老远的路来的,谁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这让他忍不住抱怨:“没有了?怎么可能?这不是今天才刚刊发吗?怎么就没有了?”

    书店售货员摊了摊双手,回答:“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反正这一期的《小说月报》很受欢迎,今天上午人赶着人过来买,没多久就卖光了,一本都不剩。”

    微微一顿,她像是记起了什么,又补充:“哦,我记起来了,还有人特地提了一下,说这一期《小说月报》有一个叫什么少年派的小说,还说作者叫做陈家林。”

    大学生一听,只能转身就走,一直朝着邮局赶去……

    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很多地方。

    几乎所有买到《小说月报》最新一期的人,都会第一时间打开杂志,阅读《少年派》。

    …………

    在香江船运公司调查员的追问下,派终于说出了第二个故事:

    “有四个人生还,厨子和水手已经先上船。

    厨子用救生圈把我拉上船,我妈妈也爬了上来,她还拖着一堆香蕉……

    那个厨子很恶心,他吃了老鼠,像极了野兽。

    水手跳下船的时候摔断了腿……”

    随着派的讲述,调查员的脸色不停变幻。

    这才是真相。

    伴随着惊天逆转。

    血淋淋的呈现出来。

    …………

    等所有人看完《少年派》,他们的脑子里大都会冒起这样一个想法:“这个故事竟然是这样的!”

    一瞬间,很多细节被察知。

    所以——

    整个梦幻漂流其实是——

    厨子杀了水手,又杀了妈妈,少年派则杀了厨子。

    然后,为了生存,他们不但杀人,还吃&人。

    这哪是什么童话啊?

    尽管在主人公的讲述中,海上漂流的具体情况已经被童话的外衣包裹严实,让人无法清楚窥见真实。

    可也正因如此,才更令人感觉恐怖,甚至沉沦。

    这种叙事方式,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文字的奥妙似乎一下子得到了无限拓展。

    真的就是做到了让人细思极恐。

    想象力越丰富,对这种事情的想法越黑暗的人,则可以从中体验到更深沉的恐怖。

    “故事原来还能这样写……”。

    这个年代,大家都没见过这么新奇的叙事方式,不禁被这匪夷所思的故事搅得不知所措。

    于是乎,看过《少年派》的人群,出现了短暂的失声。

    之前不管对《少年派》是骂是赞的那些声音,在这一刻都沉默了。

    因为所有人都已经心知肚明,这篇小说很优秀。

    它作为《小说月报》的刊头文章,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于有人会觉得,《少年派》应该发表到更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去,它值得被更好的对待。

    然后,读者很快发现,在这一期的《小说月报》上,还有一篇文章,叫做《陈家林谈关于“少年派”这个故事的构思和设计》。

    这一篇文章的署名人马景海,他自承身份是陈家林的责任编辑。

    他把自己和陈家林通信过程中,陈家林聊的一些关于《少年派》的构思和设计,都进行了“揭秘”。

    许多藏在故事中的暗线和隐喻,也或明或暗的点了出来。

    “在我的构想,派的女朋友也上了船,为了追求她和派的爱情,她偷偷藏身在救生船上,就是那只小老鼠……只是因为意外,她很早就死了……”

    读者们看完这一篇“揭秘”,才知道原来在自己视角的后面,还藏着那么多东西。

    这甚至比故事本身还有意思,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思。

    因此,他们也记住了“陈家林”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