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马执枪

伏击

    落平山,一座离临淋不远的一座小山,但植被覆盖广阔,山脚处有大片树林,因此这片地区也一直是临淋城主要的生活木材来源。

    在山的东北面处则是连接了一小片无名的盆地,视野开阔,没有阻挡,最是适合骑兵作战。

    北上的祈军约有两万人,他们的任务是在两日之内绕过临淋抵达大后方形成一道屏障,切断外界与临淋的联系,使其成为瓮中之鳖。

    大批的人马在树林中穿行,为首的将领兴致冲冲的与两旁的随从高谈阔论,对未来的远大前程充满信心。影子跟在他们的身后,面无表情地盯着那些不把宋军放在心上的将领,心中却充满忧虑。

    …

    早早埋伏在山腰处的数千宋军,望着山下的祈军每个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李宏毅示意手下的人不要妄动,看着那几位不知所谓的祈军部将,李宏毅冷笑几声派出斥候向埋伏在盆地的宋军所属胡辉部发出通知。

    “连同后军在内,祈军全员进入包围圈。”

    祈军前军一万余人,后军一万五千余人,两军相隔几里,为的就是保证如果遇袭战况惨烈仍然可以有一方的存活。

    这种安排也确实给宋军造成了麻烦。李宏毅派出去的斥候快马加鞭将消息带给了早早驻守在盆地边缘的胡辉。

    当确切得知了祈军后军的位置后,胡辉大致估算了两军的位置,暗道不好:“照这种距离,等前面的部队进入盆地腹地,后边的还在林子里,根本无法有效打掉祈军的兵力。”

    八千余骑军,胡辉调走了近六千,只剩两千骑给李宏毅,这个行为就表示胡辉揽下了进攻祈军主力的责任。

    六千骑兵对阵一万步卒,祈军没有携带对抗骑兵的器械且兵力差距不大,还是在开阔的盆地上,只需要几个来回的冲锋便可击溃祈军。

    此时胡辉意识到他们有两个选择,一是不管祈军后军,利用地势优势和兵种克制有极大可能全歼前军一万余人。

    但这并不会给围困临淋的祈军造成太大的影响,林中的一万五千人可战可退,李宏毅也不可能拦得住。

    二是放弃前军,主打后军,那时李宏毅手上的两千骑也会策应自己,但全歼的可能基本不复存在,因为等后军进入伏击点位,全员步卒的祈军前军仍然没有离开盆地,那时的局面要么是两军主力全面混战,要么就是一方提前撤离。

    又或者有没有办法引诱两军会和?

    胡辉不断想起自己在北境中少有的率领以骑对步的战斗,妄图在记忆中寻找点什么。

    …

    祈军主将哼着小曲慢悠悠的骑着马跟在队伍旁侧,忽然有一名游骑兵从远处向他奔来。

    “将军,不远处发现了小股宋军。”

    听到这话祈军主将皱了皱眉:“小股宋军?你们有没有扩大范围,周围有没有敌军的大部队驻扎?”

    游骑兵摇摇头道:“到目前都没有发现敌人有军队在此驻扎的痕迹,那股队伍的人大多衣裳不整,很多人连甲胄武器都丢失,看上去像一支残兵。”

    “为不打草惊蛇我们只派人远远的观察,没有发动攻击。”

    祈军主将低头沉思,发现了宋军痕迹就表明他们有可能暴露,但是一支残兵的话是偶然还是陷阱?

    他抬起头看向游骑兵,严肃的问道:“那股队伍差不多有多少人?”

    “一营之数,无人配马。”

    祈军主将点点头道:“我在调一个营配合你们,留点活口,不能放跑一个。”

    游骑兵领命后骑马离去。看着逐渐远去的游骑,祈军主将扭头对身旁的随从说道:“让后军缩短与我们的距离,以防不测。”

    落平山山腰处,李宏毅听着斥候的汇报看着地图,皱了皱眉,随即又舒展开来。作为一名骑军将领,他已经明白胡辉的用意,在祈军不知道宋军埋伏的前提下,以残兵诱导,让两军不断靠近,最后前后夹击,一举歼之!

    但是祈军会如胡辉所想一般吗?

    此时此刻影子所在的后军开始加速前进,缩短了与前军的距离。影子看着手下的士卒跃跃欲试,巴不得宋军在这里给他们打一个伏击,最后让他们一举击败赚取军功。影子面无表情的沉默着,没有人理会他,毕竟在所有人的印像里这位千夫长就是个怪人。

    夜晚,抓住了部分宋军残兵的游骑兵长押着一名看上去有官职在身的宋军士卒来到了祈军主将的营长前,在获得请示后扯了扯绑住宋军士卒双手的绳子,缓缓走入。

    看着这名蓬头垢面,衣裳不整的宋军军官,祈军主将不由得嗤笑一声。他走上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这位趴在地上的残兵,不紧不慢地开口问道:“你,哪来的?”

    士卒用沙哑的声音回答道:“临淋城内跑出来的。”

    “为什么要跑?”

    “祈军攻破南关的消息传过来,淮化还陷入重围,所有人都知道临淋守不住,所以想跑。”

    祈军主将蹲下身,用手捏住士卒的下巴迫使他和自己对视:“你在撒谎。”

    “看看你这副样子,我们是在落平山附近发现的你们,一营之数,无人配马。临淋早已封城,要真从临淋跑出来的按速度怎么会还在落平山区?”

    “又或者你们是从附近的军营里跑出来的!”

    听到这番话士卒脸色苍白,神情换了又换,再次趴在地上。见到这个反应祈军主将满意的笑了笑,转身走向摆放在营帐内地图,头也不回地说道:“讲讲吧,他们在哪。”

    “只要说出来,算你立大功。”

    …

    影子看着吵闹不堪的营地,刚刚还在睡梦的他此时仍处于朦胧的状态,他缓缓起身快步走向另一个营帐内,负责统帅后军的万夫长就在那。

    看着连眼睛都勉强睁开的属下,还没待影子开口万夫长就没好气地解释道:“前军发现了疑似敌军的部署,准备发起偷袭,要我们也动员起来以防不测。”

    “那我们现在要干嘛?”

    “留部分人驻守营地,其余人向前军靠近。”

    在火光的照耀下大批的祈军整齐有序的向前推进,就在祈军将士们正沾沾自喜的时候,一直尾随其后的李宏毅部也整队待发,跃跃欲试。

    一支人数在八千人左右的祈军在夜色的掩护下加速行进。他们隶属于的祈军前军一分为二,前锋部队八千,后进部队两千,保持两到三里的距离,全军前进目的明确。

    一万五千人左右的祈军后军,分兵五千精锐,由万夫长手下的五名千夫长率领,以急行军的方式快速追赶前军部队。

    李宏毅依靠在树旁,啃食着干粮。为了保证隐蔽性他和麾下的两千骑都没有开设营区,只是就地休整。但其中最辛苦的莫过于斥候,李宏毅手上只有不到一营之数的斥候,却要同时掌握祈军两军的动向,这使得斥候的休整时间被压缩的很短。

    听着斥候的报告,李宏毅接着微弱的火光勉强看清地图,他明白,这么频繁的动作说明祈军一定是掌握了确切的消息。

    他看向祈军行进的方向,那条路线上有胡辉的驻军,胡辉的全部主力就在那条线上,而那个地方,却不在盆地之内。

    自己这两千骑的用途,至关重要。

    …

    影子骑着马快速奔驰,手底下兵卒们手持长戈,与他拉开了点距离。

    他就是被祈军万夫长选中的五名千夫长之一,连同他在内的五人被万夫长视作心腹,这次连万夫长都认为这是个捞取军功的大好机会于是便派出了他们五人。

    虽然尚且不知前军发现了什么,但一定与敌军有关,所以这次万夫长交给他们的任务也很明确:协同作战。

    没过多久他们便率军抵达了前军的营地,此时的营地除了寥寥百人留下驻守外竟然还有大批的粮草。

    “估摸着他们出发时只携带了几日的口粮,看样子一定是有重大发现了。”一名随行的千户说道。

    “我们怎么说,要不要留点人守在这?”另一名千夫长问道。

    影子摇摇头“要守你们守,我要带人继续前进,这可是送到嘴边的功劳,不要白不要。”

    四名千夫长互相看了几眼,不由得在心中盘算着,毕竟也不熟,真要出事也算不到他们头上。而且每个人只有一千兵,留人下来到时手上也就百人之数,怎么跟其他千人万人抢军功?

    看着影子上马准备整合军队继续进行,其余四人也默不作声的上马整合自己手下的队伍。

    一万前军在祈军主将的指示下在夜色的树林中快速行进,为保持隐蔽队伍中的火把稀少但是间隔把握的巧妙。不知不觉原本要白天上午才能走完的路程已经结束,祈军主将悄悄的摸索到前沿,看着远处营地的火光和来回走动的黑影,面露喜色。

    派出去摸查宋军情况的斥候终于三三两两的回来了,同时他们也带给了祈军一个重要的消息:宋军正在准备转移。

    祈军主将当机立断,命令祈军组成进攻阵型,全军不准发出任何声音,快速向宋军营地发起冲锋。

    手持长戈的祈军将士眼神炙热,每一位甲士都快速奔跑着。很快祈军便冲进了宋军营地,事实上宋军确实是在进行转移,因此全军上下人等都保持警戒,当祈军里营地仅有百步之距时守卫便发出了警告。

    冲进营地的祈军并没有大意,沙场上摸爬滚打多年自然明白即使有在大的优势,只要一个不小心自己这条命也就赔出去了。

    双方在营地内短兵相接,在人数上占尽劣势的宋军显然不敌早已准备多时且争攻心切的祈军,更何况又是在军队转移的这个岔口,仅仅拼杀了几个来回,宋军就犹如山倒,无法挽回。

    大批的宋军士卒开始四散逃离,一直在远处督战的祈军主将见此大喜,连忙对身边将领说道:“快!全军总攻,不得放跑一人!”

    留守在原地的祈军听到命令后个个摩拳擦掌,只能看着打先锋的那批人不断收割宋军人头早已让他们饥渴难耐,对他们而言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发起追击的祈军开始向宋军败卒的逃跑方向追去,两军的路线形成了一个大致的半圆。

    宋军不断有人掉队,而掉队者的命运便是被追上来的祈军争相挥砍,惨不忍睹。

    祈军主将悠闲地骑着马跟在军队后面,听着斥候对战场形势的汇报,在他看来这支尚不知人数宋军只不过是他即将面对浩大功劳的开胃小菜罢了,等手下将领率军收割完他们,率军明日抵达阻击地点,那淮化临淋两城便真的成为祈军的囊中之物了。

    而他,将会获得莫大的赏赐。

    跑散的宋军士卒逐渐汇聚到了盆地中央,面对来势汹汹追杀了他们几里路的祈军,原先慌乱四散的宋军士卒突然摆出阵型,面神凶辣,抽刀御敌。

    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变,祈军将士突然没反应过来,不敢贸然靠近。就在所有人纠结之际,远处的马蹄声则彻底将他们拉入现实。

    什么溃不成军,任其厮杀都是假象,此时此刻祈军前军一万余人的主力全部位于盆地中心附近,而后军派出的五千人不知所踪,后军主力远在落平山脚的森林,祈军散出去的斥候也早已被三三两两的截杀殆尽,只留下少数随步卒一同追杀宋军的斥候来汇报情况以迷惑祈军主将。

    来不及了,宋军的阵型突然分叉开来,而岔口的不远处便是胡辉派出四千骑军。见状祈军没有丝毫犹豫,在几名百夫长,千夫长的指挥下迅速结成拒马阵型并同时缓缓后退。

    但这是徒劳,没有携带任何针对骑军的器械,为了达到突袭的效果还轻装急行,这样的一万步卒对阵四千养精蓄锐已久的骑军,那只是能不能杀完而不是杀不杀的过的问题。

    马蹄声音震塌在每个人的心头,一名祈军士卒的脸上不断冒汗,脸色惶恐不安,他没有扭头,悄声地跟周围的士兵说道:“我们怎么可能挡得住?这是在送死!现在就应该跑,散开来跑,生死在天!”

    他的想法终是没有付诸行动。

    骑军和祈军的距离迅速缩短,当第一排的祈军举起长戈抵御时,冲锋在前排的骑军毫不怜悯的将他们撞飞出去,紧接着是不断挥刀砍杀,保持着凿阵队形。

    仅仅一波冲锋,骑军所过之处皆是刀下亡魂。

    看着己方毫无抵抗可言,祈军的士卒开始绝望。因祈国地处偏南,深山老林并不适合骑兵作战,因此自祈国开国以来的战争中骑军的出现屈指可数,这也导致祈军士卒并不了解步卒和骑军的差距,甚至军中有人妄言祈国步军可安天下。

    看着没有减速而是选择绕圈来保持冲锋力度的骑军,是个人都知道这次充冲杀肯定会更加凶残,祈军主将没有犹豫,在见识了第一次冲锋后他便明白以前军中的流言是多么胡扯。

    作为一军统帅他仍然没有丢失冷静,在调集附近的祈军靠拢以拱卫自己的同时他突然发现他们根本没头撤退的可能,原先宋军的冲锋方向和他们的撤退方向是一致的,现在宋军绕了个圈反而两军的方向对着了。

    祈军主将迅速明白无论往哪走最后都会是这样的情况,这是宋军有意为之。显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三个选择:要么杀光宋军,要么被宋军杀光,又或者让手下士卒自己跑,他完全可趁混乱之际骑马逃走。

    还没待他细想,第二波冲锋以至。

    这次宋军变换了阵型,整体呈一个角,这是最常见的破阵队形。面对纷至沓来的宋军骑兵,祈军士卒只能无力的挥舞长戈,挡在冲锋路线上的祈军全被当场撞飞,无人敢靠其左右。

    几乎没有刀刃的碰撞声,祈军士卒的惨叫与铁蹄踏地的震响交相呼应,宋军骑兵那挥舞刀刃的场景,已经成为在场每一名祈军的噩梦。

    “跑!”

    没有犹豫,在宋军铁骑尚未完全冲锋离开之时,祈军士卒支撑不住了,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一场单方面的碾压。

    四散窜逃的士卒让祈军主将没有犹豫,他当即勒马向树林奔驰。

    而在他们逃跑的路上,却突生变故地又杀出来一支骑军,一名骑军士卒放声大笑道:“被他们撵了这么久,也该让他们尝尝味了!”

    …

    事后周绮年看着影子递来的对这场阻击战的谍报,胡辉以部分骑军士卒下马伪装步军驻扎在伪营地,又派少数人装作逃兵泄露错误情报,以伪步军诱导祈军进入盆地腹部,埋伏在边缘的骑军一举攻之,而事后祈军撤退路上的骑军也正是原先安排作为步卒的军士。

    李宏毅手上的两千骑则是对即将抵达战场的那五千人马做了阻击。

    此战歼灭祈军近万人,后来的史官们统一认为此战有效的遏制祈军对三角防线的围困,为拖延祈军北上做出了极大努力,而那个无名的盆地也因此得名“落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