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窝囊废们的人生剧本

第五十二章 去工大拉队伍

    第二天一早,为了避免遭老妈的白眼,秉昆早上六点半就骑车出门了,目标直指工业大学。

    吉春有两所实力雄厚的高等学府,一所是闻名遐迩的江辽大学,另一所就是隶属于工信部的江辽工业大学。想要找人才,尤其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用人才,非这两个地方莫属。

    再次回到工大,心态截然不同。

    上一次是为了镀金,好混到省报完成自己的主编梦。这一次,是真心实意的,尊重知识和人才。

    幸好工大的毕业证还有用,没被门岗拒之门外,就是不知道像不像留言所传,持毕业证可以到火车站得到购票优待。

    管理系在校园的东边角一栋小楼里,一个学院只有三个系,全加一起统共不到600名学生。系主任是法国留学的老一辈,人都六十多了,但因为搞理论的人才断层,仍然坚持在教学管理的第一线。秉昆上学的时候,正是他在吉春名声鹊起,声望日隆的阶段。当时老教授还以为捡了个宝,能把自己的衣钵,找个合适的传人。哪想到小兔崽子心术不正,镀了金就想跑,毕业了之后连门都不登。

    所以,秉昆现在只能玩一出“程门立雪”,站在老师的门外死皮赖脸的不走。

    “佟老师,你就让我进屋吧!你看我带的啥,你最喜欢的酱鸭子、烤鸽子、猪耳朵、鳕鱼片、蛤蟆油、麻辣兔头、熏猪手........”

    一口气念叨了三分多钟,老头实在受不了了,怒吼一声:“小王八蛋,要是少一样,我收回你毕业证!”

    秉昆怎么可能一早上买到这么多东西,他手里就提着一套“松二”名优八件套。

    推门进屋,厚着脸皮把礼物放在茶几上。

    “老师,这是我厂生产的吉春明牌调料,您笑纳。”

    老头看见秉昆嬉皮笑脸的就来气,明明天资绝顶,却不肯跟自己好好搞学术,非要去当什么破主编。

    “咋,日报没去上,跑酱油厂干出渣工去了?”

    这老头嘴也忒损,谁大学毕业了,还能在车间干体力工人啊。

    “蒙您的教诲和栽培,被酱油厂相中了,干了一年的生产厂长。这不做出了点成绩么,赶着过来汇报一下。”

    就这么陪着佟教授扯了十几分钟,老头儿的气儿总算消了一半儿。

    “皮猴子,说吧,今日登我这個老古板的破门,有什么正事儿?”

    秉昆赶紧从包里掏出一本文件,恭恭敬敬的递到对方手里。《关于江辽设立对日贸易经济试点的可行性研究》?

    佟教授看了一眼封面,封底还写着挺大的几个字,“撰写人:周秉昆”。他好奇的开始翻阅里面的内容,开篇是一段背景分析,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分析了开展经济试点的重要意义。然后是全文目录,总共80多页,分了十二个章节。

    老头儿心里纳闷,这孩子跟谁学杂了,怎么还搞上经济学和社会学了。

    搞学术的人读起文章来,有两种阅读方式。一个是从前到后,一字不落的仔细研读,还有一种就是提纲挈领的快速通读。不同于蔡益民对很多新词儿的陌生,老头儿对行文结构以及专业词汇毫无障碍。

    不过七八分钟,佟教授读完了。

    秉昆已经下楼打了一暖瓶开水,并按照老习惯,给教授沏好了大麦茶。

    教授悠悠然的点了一支烟,得意的指着桌上的报告,嘴角藏不住的笑意。“终于决定回来跟我搞学术啦?行,写的挺好,有半个博士的水平。只是可惜现在不能授予学历了,要不至少我给你报个硕士。”

    秉昆凑到跟前,贴着小心。“老师给指导指导,不管是学术方面,如果真要实际执行呢?”

    “执行,那不是犯右的错误么?谁敢真的搞,第一个丢乌纱帽的就是谁,弄不好还要掉脑袋!”

    “不至于吧,只是小小的城市,搞一个封闭起来的专区,这怎么能涉及到路线问题呢?”

    “糊涂,站队问题无大小。当前的政策,就是要集中精力搞思想建设。做贸易,还是跟小日本做贸易,那不是自己打断脊梁骨么?还要发展轻工业,提高物质文化水平,到时候人家给你扣一个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帽子怎么办?”

    这帮搞学术的,真的是被整怕了。整天脑子里都坐着一台审查机器,不正确的话不说、不正确的事儿不做。看来想让老师支持自己,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服的事情。进不了专家组,那就给老师安排个培训班算了。

    “您别着急啊,没那么严重,暂时只是个设想。咱们打好提前量,为江辽的未来做准备么!不过这次来,我是真的有求于您。省里组织了一个工厂负责人的管理协会,想要集中的办一个进修班,给这些大老粗上上课。您看工大能不能给点支持?”

    只要自己的学生不去冒险,把这个事情限制在学术层面,当老师的也就没那么严肃了。

    “哼!你一个人跑来蹭学历不够,还要带着一大帮人来玷污工大的牌子么?什么进修班,不会是搞什么小俱乐部吧?”

    秉昆赶紧解释,世界上还是正经人多,怎么会个个都像自己这么不着调呢。

    “我以人格保证,他们真的是来好好学习的。省里蔡主任牵的头,我就是想搞俱乐部,也不能当着您二位的眼皮子底下啊。”

    老头缓和了态度,“那行,你让蔡益民把我的同事从牛棚放回来,这个学习班我就给他办。”

    还要讲条件,一点也不吃亏。秉昆只能尽力答应,也不知道那边蔡主任搞不搞得定。

    “老师,还有个事儿。这个试点的建设可能放到将来,但一些准备工作总得提前个几年。您认识的学者里,有没有搞经济搞贸易的,介绍几个给我认识。我这份研究,还有一些经济学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老头想了一阵,叹了口气。“江辽搞经贸的学者本来就少,后来大部分跟着陈先生去了沪上,现在大猫小猫都抓不到两三只哦。你这个课题还不适合公开研究,一般水平的也指导不了你。省内是没有合适的了,不过你要是不在乎舆论影响,我倒是知道一位牛人正在咱们吉春。”

    “谁呀,能被您老看重的,肯定是国之名士吧?”

    “名士个屁,臭狗屎一颗!原来给新京工业大学教过书,还在东亚银行做过总经理,是犯过重大错误的人。新社会之后,去了沈阳工学院,前年给退回了吉春老家,前一阵子我看见在吉顺街扫马路呢。他虽然品质不行,学术底子却极好,是庚子赔款的留学生。你要是不怕受牵连的话,经济方面的问题可以去请教他。”

    “瞧您说的,我最敬佩的就是读书人,肯定不嫌弃。”

    老头撇了撇嘴,喝了口钟爱的大麦茶,又谈起来另一件事。

    “伱在酱油厂搞的卫生管理改革很好,我多次给学生们推荐过。今天正好你来了,借着机会亲自给同学们讲一讲。”

    老头这算引狼入室啊,秉昆本就想着来拉人头,他还给亲自搭台,不骗几个年轻人走,都对不起佟教授的这份热情。

    “那恭敬不如从命,正好跟同学们拉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