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窝囊废们的人生剧本

第五十三章 科学界的马路天使

    佟教授给他安排了一个大教室,把没课的几个年级的学生都叫来了,加在一起怕不得有300人,把教室填的满满登登。

    同学们知道是鼎鼎大名的周秉昆来了,吉春新晋的青年人才,管理界冉冉升起的明星,热情非常高涨,搞得跟名人见面会一样。

    幸亏大家都已经读过酱油厂的卫生条例,要不光介绍一遍,就得花掉一个小时。

    秉昆整理好了衣服,站到台上,挥手跟大家打了打招呼。

    已经大四毕业的江小渺也坐在台下,不知道她为啥没回林业单位返岗,俩人一对眼神儿,互相笑了笑。

    “首先,开讲之前,我要感谢一下管理系的各位老师们。是他们教会了我.......”

    “现在咱们进入正题,当初我为什么要改革酱油厂的卫生管理制度呢?是因为我发现,卫生问题,是最能触动一个人的精神风貌的....”

    别的不会,在夜大和酱油厂锻炼的开会技能,那是出类拔萃的。就这一帮没有社会经验的小年轻,不一会就被他忽悠的眼冒金星,满脸的都是崇拜。看看人家想问题的深度,搞改革的毅力,自己毕业之后,一定也要像师兄一样,做出一番事业。

    大概讲了四五十分钟,进入到了提问交流环节。

    虽然大家纷纷举手,他还是把第一个机会给了老朋友。

    江小渺站起来说:“一個工厂的高效运行,包括了【人力】、【工艺】、【设备】、【上下游衔接】等等,仅凭一两个人的努力,如何保证能够管理理念的贯彻到底呢?”

    秉昆拍了拍巴掌,示意这是个好问题。

    “老话讲,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行。一个酱油厂上上下下才500多人,只要我带头示范,天天揪着各部门的负责人督促,制度就有落实的那一天,大不了就是多操心一点。可是像棉纺厂、机车厂、拖拉机厂,人家两三万人的大厂,这个办法就行不通。光是把各个分管的负责人认全乎了,就得一个月。等再了解了全面的运行现状,针对性的提出改革措施,怕不是要两三年。你还要说服整个领导班子,然后开上几百场新制度的学习会,之后才可能把制度落实到人。.......”

    “总之,小厂可以靠个人,大厂必须靠团队。同学们毕业了,回去先熬个七八年吧,论资排辈儿,做到了主任级别再说。”

    一位精瘦精瘦的男生猛地站起来,差点把沉重的眼镜晃掉了。

    “师兄,你不也跟我们差不多大,为啥我们就要回到原单位去熬资历?”

    秉昆等的就是这个,就是要让你们不服气。

    “哦,你也想学我么?人家可都是说我靠走后门当上的厂长,是夜大的曲书记、是商业的蔡主任,是他们给我破格提拔到酱油厂的。”

    能被破格,谁想排队啊?

    底下接着有人问:“就算我们愿意熬资历,那到时候也是势单力孤啊。”

    秉昆见时机成熟,赶紧收线。

    “你们没有经验,又没有师傅指导,将来身边也不一定有自己的班底。怕是学完了,也是束之高阁的屠龙术啊。”

    这把底下坐着的老头儿给气的,小兔崽子刚夸了两句,这是来砸自己的场子么?

    “周秉昆,你别危言耸听!现在工厂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同学们怎么会没有出路。”

    虽然老头嘴硬,但现实更硬,别说眼前了,就二十年后的国企改革,都堪比一场解放战争。

    “多了我也不说了,作为师兄,我能够给大家提供的,就是个锻炼的机会。在你们毕业之前,得到了系主任的允许,都可以申请到我的工厂实习。酱油厂虽然不大,但现在也有三处工厂,安排几十个人还是没问题的。不过有个事儿先说好,我那只管饭,可没有工资。”

    江小渺带头起哄鼓掌,大家一看有机会能到名声大噪的【松二】去锻炼,恨不得跳上桌子得瑟。

    秉昆一番忽悠,当天至少有一百人给佟教授写了申请。

    从工大出来,他骑车直奔吉顺街。

    有这么个宝贝疙瘩在扫大街,实在是暴殄天物,得赶快收集起来。靠自己一个人搞定所有问题,那真是蛤蟆吞天。搞一个专家过来,万一再带出来什么师兄弟儿或者徒子徒孙,蔡益民需要的智囊团不就有了么。

    吉顺街因河得名,早先有一条五六米宽的小河。现在城市扩建,河已经被填了,但名字却仍然沿袭下来。

    摩托车在路上溜了好几遍,终于找到了佟老师描述的那个人。秉昆停了车,假装不经意的路过,等靠近了,又仔细确认了半天。

    “请问,您是梁克文先生么?”

    老头一副风烛残年的样子,身上穿着打补丁的衬衫,一副眼镜挂在胸前。见有人跟自己说话,赶紧立正站好,“报告,是我!”

    声音略微有些发颤,两条腿哆哆嗦嗦的直抖,估计是秉昆的一身装扮,把他给吓着了。

    就这幅模样,要是好言好语的,还真不一定有用,不如将错就错。

    “跟我走一趟吧,有些问题需要你协助一下。”

    老头抬头快速的看了秉昆一眼,又赶紧低下头。“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完,下午要打扫到三点钟!”

    “你的领导在附近么?带我过去!从今天起,你被松花江酱油厂借调了,去那边接着扫地。”

    老头稀里糊涂的带着秉昆,走向附近街道的一处管理办公室。

    一番交谈之后,街道这边乐不得的放人。这么个名人放在自己手下,还是个老棺材瓤子,对他既耍不了威风,又使不了手段,早走早利索。

    中午请梁克文吃了碗肉丝面,还叫了二两酒,终于把对方的不安消解了一些。

    借着气氛,秉昆编了一个借口,说自己正在研究对外贸易问题,缺一位合格的老师。

    “去那边扫地,还用每天思想教育么?”

    “厂里有学习班,如果没人督查,你就可以不去。”

    “那就好,人岁数大了,精力就下降。每天折腾三四个小时,我这脑子一天天都不清醒了。”

    “放心吧,到那边没人会折腾你的。我做伱的直接负责人,一个月写一份心得检查就可以,实在不行,找个人代写我也签字。”

    “那就行,我每天做完了清扫工作,就去你办公室报到。”

    这老头,真把自己当成他进行再教育的负责人了。不过也好,起码配合度比较高,等工作开始了,慢慢再解释。

    “如果江辽还有你的同事或者学生,我也可以适当的想办法照顾一下,水平比较好的,来酱油厂做个工人也不错。”

    老头的眼里出现了一点光亮,磕磕绊绊的说:“我倒是有一个朋友,因为给伪军工作过,正在蹲牛棚,不知道人还行不行了。他一个月前给我写过一封信,说雨水泡了牛棚,他们有人染了痢疾,想让我筹措一批阿司匹林,哎.......”

    “谁呀,他现在关在哪里?”

    “原来东北大学的商科创办人,尹旭东。他在依兰县劳动农场。”

    什么尹旭东秉昆是没听过,但东北大学肯定如雷贯耳,如果不进行院系调整,现阶段应该是区域内最牛的大学。商科的创办人,听着怎么像小六子那个时代的事儿。

    “那位尹先生,今年高寿了?”

    “七十四了,比我大一轮。”

    这还得赶快啊,晚了就只能给人献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