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窝囊废们的人生剧本

第六十一章 被彻底搅乱的局势

    蔡益民这两天心情乱糟糟的,一方面是惋惜秉昆这个改革主力的遭遇,另一方面是担心吉春的舆论走势。

    自从【百大青年榜】发布以来,吉春的年轻人就开始躁动。加上周秉昆的《吉春1999》又点了一把火,过一阵子整个江辽的年轻人都得疯。几大媒体现在被海量的投稿所淹没,全都是非常激进的言论。

    如果不能及时稳住事态,怕不是要惊动大领导。

    江辽的几大首脑碰头,商议决定要赶紧处理周秉昆,用以平息舆论。可是老蔡觉得,真那么干,无异于火上浇油。

    不管是为了拯救自己的智囊助手,还是免得惹火烧身,他都决定,秉昆必须离开吉春一段时间。

    干这件事儿最适合的人选自然是蔡晓光,两个人要好的时候,恨不得变成一个人儿。

    18号蔡晓光来的时候,秉昆仍然在写信。

    “抱歉啊秉昆,我爸说只能先委屈你了,这次不走恐怕是不行了。”

    信的内容还差个收尾,他在斟酌着用词,好长时间没给陌生的长辈写信,是应该用“此致敬礼”还是“顺祝安康”来着?

    “周大娘和郑娟我会照顾好的,拖拉机厂那边有個地方能够安置,吃喝都有我来负责。你的那些朋友应该没事人,顶多也就是被拉过去问几句话,我相信他们也不会乱说。对了,我给冬梅姐和秉义哥发了电报,把这边的事儿说了,让他们自己有点心理准备。”

    还是不想了,把两个词儿都写上,估计也没人挑这个。

    折好信,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特殊的信封,是少见的一封一元钱的航空特快信。这东西自发明以来,基本都是用来传递公文,蔡晓光还是第一次见有人真拿他来写信。一个普通工人月工资才20几块,这时候一块钱能卖30个大号的碱水面馒头。

    “叔叔说去哪儿了吗,风纪组不会沿路堵截么?”

    蔡晓光从文件袋里倒出一堆证件,抿了抿嘴唇,略微想了一下。

    “你自己有想去的地方么,要不去秉义之前的农场或者去西南找你父亲?”

    秉昆听了直摇头,这俩地方一个容易被盯住,另一个去了不舒服,都不是好选择。

    “我再考虑考虑吧,干爹那边已经安排好了退路,告诉蔡叔叔不用担心。就是我在老杨那边藏了一些人,一定要保住他们,未来申请特区的事儿,还得指着他们干活。”

    蔡晓光走了,没能完成父亲的交代,想要以秉昆为诱饵转移视线焦点的计划,没能成功。但至少他的心里平静了些,这么下去,未来跟秉昆还可以做朋友。

    -----------------

    中山路,风纪组办公室。

    吉春总负责人正在对手下驯化,搪瓷缸子在暗红色的实木桌面上墩的哐哐响,留下一个又一个弧形的印子。

    “周秉昆抓不住,他的家人呢,没有老婆孩儿么,没有爹妈么,没有亲朋好友么?一个个的审,难道每一个都能包庇他?还有,现在外面舆论凶凶的【新生活运动】是怎么回事儿?谁批准他们搞的,打的谁的旗号?”

    底下办事不力的队员们,恨不得用目光在桌子上刻字儿,一秒钟都不带看向别处的。

    “抓!凡是有聚众集会的,全抓起来!报纸、广播,凡是发表不当言论的,把责任编辑和主编都给我抓起来!”

    老大发火,小兵噤若寒蝉,可是有一个人却不得不站出来拦一把。

    “主任,上头下了死命令,禁止咱们绕开程序抓人。不是兄弟们不办事,实在是咱们这个部门,没有合规的手续啊!”

    这位主任恶狠狠的瞪了他的副手一眼,老大说抓,又给不出手续,不就是要让你们绕开程序么?难不成要当领导的出来背锅,命令手下非法抓人?这副手一点担当没有,看来应该给他背个黑锅了。

    “你们继续讨论,限你们三天时间,要么把周秉昆给我抓过来,要不让吉春给我重新安静下来!”

    说完,再次用力墩了一下茶缸子,把外表的搪瓷漆面都磕掉了好大一块,给低头的人吓的一哆嗦。大伙还等着有没有下文,结果主任一摔会议室的门,终于是走了。会议室里凝重的气氛终于结束,憋了半天的人总算是可以正常呼吸了。

    副手站起来,“我说两句啊,主任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把事态控制下来,不惜一切手段。你们不要太珍惜羽毛了,做我们这份工作,就是要做到铁面无私,雷厉风行。别老想着做人留一线,你给别人留了,别人给我们留嘛......”

    下面坐着的,可都是不到三十的小伙子。真让他们去抓歪风邪气,抓投机倒把,那肯定没问题。可让他们抓聚众讨论【新生活】的,自己的同学、朋友、亲戚也在里面,真抓起来了,以后在吉春还混不混了。搞臭了关系,那就等于结束了社会生命,以后家里有个婚丧嫁娶,连乞丐都不上门讨钱。

    所以,他们只有一个对象可以抓,那就是周秉昆。

    至于说去找报社和广播的麻烦,人家那里有持枪的门岗的。

    这几天他们已经把光字片的周家老宅翻了个遍,除了墙上糊的报纸,连个带字儿的东西都没找着。后来又去了沿堤街的新房子,除了把当院子里的蔬菜祸害一顿,其他仍是一无所获。去了周秉昆所在的酱油厂,人家就一句不知道。这小子还有哥哥姐姐,可惜远在天边,解不了烧眉毛的急火。

    看样子,只能扩大范围,找跟周秉昆关系密切的其他人了。

    主任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心里头还是憋着一口闷气。从当上这个一把手以来,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敢于跳脸的年轻人。前有一帮大院子弟搞什么【百大青年】评选,后有周秉昆非法出书,紧接着街面上又兴起了什么“新生活运动”。难道流年不利,到了他老李要遭难的时刻了么?

    正寻思着,要不要再去拜访几位老同志,说一说事情的严重性,桌上的电话响了。

    “喂,是我,说吧!”

    “主任,大学生们也疯了,今天六校联合,一起刊发了我们批判的文章。对,发在他们的校园报上的,六所学校啊,我这怎么办?”

    “除了刊印毒草,还有没有别的错误行为?”

    “他们还在礼堂和广场上开大会,搞演讲,组织校园内的【新青年,新生活】。”

    这下满烦了,吉春六校,有三所不归地方管。就算是剩下的三所,也有很强的自主性,各有方面的一把手负责。如果放任不管,这帮天不怕地不怕的学生们,势必要把吉春翻了天;如果贸然下手,一时都算不清自己要得罪多少个大人物。

    这事儿,还得找老领导做主去!

    决定留下,还有后招,让蔡晓光行金蝉脱壳之计

    自己的家被抄了,

    市面上到处都是秉昆的书,沿着铁路到处有人卖2毛一本

    年轻人开始私下机会,探讨新生活

    报纸被禁止发表右的言论,但小报和手抄私下盛行

    风纪组大佬准备登报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