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第肆部:纸醉金迷 第31章 皇帝很脆弱

    袁安,汝南郡汝阳县人,东汉名臣,初任汝阳县功曹,后以孝廉获举,升为阴平县长、任城县令。

    他御下极严,能使官民畏爱。汉明帝时,屡迁为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

    在京畿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等职。

    汉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掌权,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

    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

    为此问题,他免冠上朝力争达十余次。

    永元四年,袁安逝世。

    袁安的后代繁荣兴盛,与弘农杨氏并为东汉“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

    袁安年轻时继承祖父的学问,为人很庄重、有威信,被州里人敬重。

    最初担任县里的功曹,有一次,袁安带着檄文到州从事那里办公,从事托袁安捎封信给县令,袁安说:“您是为公事,自有邮驿替您传送;如果是私事,就不应找我功曹。“

    便辞谢不肯接信,从事有些害怕,就没有拜托他。

    后来,袁安被举荐为孝廉,先后担任阴平县长和任城县令。

    他所任职的地方,官吏百姓都既畏敬又爱戴他。

    永平十二年,楚王刘英谋反案交给楚郡核实。

    次年,三府(太尉、司空、司徒)推荐袁安办理此案,认为他能处理复杂的案件,明帝任命袁安为楚郡太守。

    当时受刘英供辞牵连被关押的有几千人,明帝大发脾气,而办案人急于定案,严刑威逼不少人招供,误判死罪的很多。

    袁安到郡里后,先不进衙门,而到监狱去,审理那些无没有明显证据的,逐一上报,让他们出狱。

    府丞掾史都向袁安叩头力争,认为但凡是附和刘英的,按法律都与刘英同罪,袁安不同意。

    他说:“如果不合律例,我负全责,不连累你们。“

    于是分别一一上报。

    明帝感动之下觉悟,当即同意袁安的请求,因此被释放出狱的人有四百多家。

    永平十四年,袁安被征召任河南尹。

    袁安任河南尹时,政令非常严明,但他从来没有因贿赂罪来审讯人。

    他常常说:“但凡做官的人,高一些就希望担任宰相,下低一些也希望能担任州牧太守,在圣明之世禁锢人才,这是我不忍心去作的事。

    “听到这话的人,都很感动,并勉励自己要廉洁奉公。

    袁安在职十年,京师雒阳的政纪很整饬,他的名声深得朝廷看重。

    建初八年,袁安升任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说:“北匈奴已与我们和亲,可是南匈奴又去抢劫他们,北单于说大汉欺骗他们,想进犯边疆。

    臣认为应该将俘虏发还北匈奴,借此来安慰他们。“

    章帝下诏召集百官到朝廷商议,公卿们都认为夷狄狡诈,贪心不足,得到俘虏以后,还会妄自夸大,不能开这个例。

    袁安却说:“北匈奴派使者进贡请求和亲,还把被掳去的人归还大汉,这说明他们害怕大汉声威,而不是先违背条约。

    孟云以大臣的身份守卫边疆,不应对夷狄不讲信用。

    让俘虏回去,足以表明中国对他们的宽大,而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宁,这真是太好了。“

    司徒桓虞也改变主意听从袁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等人都恨袁安。

    郑弘还大声激怒桓虞说:“但凡是主张释放俘虏的,都是对陛下不忠。“

    桓虞当场叱责他。

    第五伦和大鸿胪韦彪都恼怒得脸上变了颜色,司隶校尉把所有情况奏明章帝,袁安等都把印绶交给章帝请罪。

    章帝下诏道:“议政时间很长,说明各人看法不同。

    朝廷大事应该多听议论,计策靠大家商定。

    说话时态度中正和税,符合礼节,固然很好;

    但遇事不敢吱声,绝对不是朝廷的福气,你们有何过错值得引咎自责的呢?

    还是把帽子戴上,鞋子穿上吧!“

    最后,章帝还是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元和三年五月,袁安接替告老致仕的第五伦担任司空,又代替桓虞担任司徒。

    章和二年二月,汉和帝刘肇即位,因和帝年幼,便由窦太后临朝听政。

    太后的兄长车骑将军窦宪上疏请求北击匈奴,袁安与太尉宋由、司空任隗以及九卿一起到朝廷上书劝阻,认为匈奴没有进犯边塞,无故出兵远征,耗费国家钱财,邀功于万里之外,这不是应有的国策。

    众人连上几封书都被扣住没有上报。

    宋由有些害怕,不敢联连名上书了,而那些卿相也渐渐不吱声了。

    只有袁安与任隗仍坚持正道,毫不退让,甚至摘掉帽子到朝廷力争十次以上。

    窦太后还是不听,大家都替袁安捏了一把汗,但袁安还是镇定自如。

    窦宪已经出兵,他的弟弟卫尉窦笃、执金吾窦景各仗自己的权势,公然在京师放纵其爪牙拦路抢劫财物。

    窦景又擅自派人乘驿马散发檄文到边境各郡,调集骑兵突击队和射手有本领的,命令渔阳、雁门、上谷三郡各派官吏将他们送到窦景住地。

    有关官员害怕,没敢说半个不字。

    袁安就弹劾窦景擅自调集边防军,惊扰官吏百姓,府尹不待符信而听从窦景安排,应该杀头示众。

    又上奏弹劾司隶校尉郑据、河南尹蔡嵩讨好依附贵戚,没有坚持正义,请求将他们罢免,并依法治罪。

    这些奏折都被扣住没有上报。

    而窦宪、窦景更加专横,在各名都大邑布置他们的亲信,都向官吏百姓征收赋税,收取贿赂,其余州郡也都望风仿效。

    袁安与任隗一道检举那些二千石府尹,以及与之牵连降级罢官的有四十多人,窦氏党羽怀恨在心。

    但袁安、任隗一向品行高尚,窦氏也没有办法加害他们。

    当时窦宪又出兵驻武威。

    永元元年,北单于被耿夔所攻破远逃,塞北一时间无人管辖,匈奴余部不知归谁统领。

    窦宪每天夸耀自己的功绩,想用恩惠与北匈奴余部搞好关系,于是上书请求立投降的左鹿蠡王阿佟为北单于,设中郎将领护,像过去立南单于那样。

    和帝将此事交给公卿讨论,太尉宋由、太常丁鸿、光禄勋耿秉等十人同意。

    袁安与任隗上奏认为“光武帝招抚怀柔南匈奴,并不是让他永远安居内地,而是一个权宜之计,是出于想让他们去抵抗北匈奴的缘故。

    如今北方已经安定,应该让南单于回到北边去,一起领导投降的群众,不必再立阿佟来增加国家的负担。“

    宗正刘方、大司农尹睦赞同袁安的意见。

    事情上奏,没有及时决定。

    袁安害怕窦宪一意孤行,于是单独上密封奏章,认为立阿佟失信于南单于,会进而失信于其他的外族。

    而且会使乌桓、鲜卑怀恨在心。

    而如果再立阿佟的话,那支出的费用必须加倍,就会让国库空虚,而不是处理国家大计的好办法。“

    和帝下诏让群臣讨论。

    袁安又与窦宪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窦宪仗恃自己的权势,言词骄傲,揭人之短,甚至恶言骂袁安,提出光武帝诛杀大司徒韩歆、戴涉的例子来威逼袁安,袁安始终寸步不让。

    最后窦宪还是立了匈奴降将右鹿蠡王於除健做了单于,他不久就反叛了,正像袁安预计的那样。

    永元三年正月,和帝加元服,窦太后命袁安为宾,赐他束帛、乘马。

    袁安认为天子幼弱,外戚当权,每次上朝,和公卿谈到国家大事,没有不痛哭流涕的。

    从天子到大臣都依仗他。

    永元四年月十四日,袁安去世,群臣都感到非常痛惜。

    数月后,窦氏垮台,和帝开始亲政,回想以前议论国事的正反两派的情况,于是拜袁安的儿子袁赏为郎。

    坚镡,字子伋,颍川襄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原为王莽政权官吏,后来投奔刘秀,随同光武帝平定河北,镇压大枪等农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刘秀称帝后,拜扬化将军,封㶏强侯。

    从军围攻洛阳,坚守南阳郡,参与平定邓奉之乱,迁左曹,封合肥侯。

    地皇四年九月,王莽政权败亡,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改元更始,并把京都迁往中原重镇洛阳。

    刘玄称帝之后,河北各州郡都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更始政权,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刘玄令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镇慰河北诸州郡。

    刘秀到了河北之后,广纳人才。

    这时,有人向刘秀举荐坚镡,刘秀因而召见。

    因为坚镡有担任郡县吏员的经历,刘秀署坚镡为主簿。

    不久,拜坚镡为偏将军。

    此后,坚镡率军跟从刘秀参加了平定河北的战争。

    刘秀消灭割据邯郸的王郎等人之后,仍有大小数十支农民军在河北地区坚持斗争,成为刘秀占据河北的主要障碍。

    刘秀遂在黄河以北广大地区与各部农民义军展开一场大规模作战。

    更始二年秋,坚镡随刘秀首先进攻活动于郫、清阳、博平的数十万铜马军。

    相持月余,击溃铜马军。

    随后又在蒲阳与铜马、高湖、重连联军决战,各部农民军大败而降。

    随后坚镡又随刘秀的军队击溃了聚集在射犬聚一带的赤眉别帅、青犊、大彤、上江、铁胫、尤来、五幡等部10余万义军。

    更始三年正月,刘秀督率诸将向北追击尤来、大枪、五幡等部农民军,在元氏大破之,坚镡击破大枪农民军于卢奴。

    刘秀回蓟都之后,再派遣坚镡与耿弇、吴汉、景丹、盖延、朱佑、邳彤、耿纯、刘植、岑彭、祭遵、王霸、陈俊、马武十三将军,追击农民军残部到潞东,到平谷县。

    再战,斩首一万三千余级,于是穷追于右北平郡无终县、土垠之间,到俊靡而还。

    建武元年六月,刘秀称帝,拜坚镡为扬化将军,封㶏强侯。

    刘秀称帝后,决定首先夺取洛阳,为削平群雄,统一天下作准备。

    建武元年七月,刘秀派耿弇、陈俊屯军五社津,派吴汉为大司马,统率坚镡、岑彭、王梁、朱佑、万修、贾复、刘植、侯进、冯异、祭遵、王霸等十一员将领围攻洛阳。

    当时镇守洛阳的是更始皇帝刘玄的大司马朱鲔,朱鲔曾参杀刘秀哥哥的事件,因此固守不降。刘秀的部队攻城数月不下。

    围呆日久,更始部队军心不稳,朱鲔任命防守东城门的部将决定投降,私下里与坚镡达成协议,于一日清晨打开上东门。

    坚镡与建义大将军朱佑乘机率军而入,与闻讯赶来的朱鲔部队在武库相遇,双方大战,杀伤很多,直到早餐时终因不能击破敌军,撤兵回营。

    坚镡、朱佑虽然没有攻破洛阳,但朱鲔对部队的忠诚产生了怀疑,失去了死战的决心,随后刘秀派岑彭劝降,朱鲔最终投降。

    占领洛阳之后,坚镡率军进攻内黄,顺利占领了内黄。

    建武二年春,坚镡与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佑、大将军杜茂、执金吾贾复、偏将军王霸、骑都尉刘隆、马武、阴识随大司马吴汉,在邺东漳水共同攻击檀乡农民军,大破敌军,收降了十余万人。

    建武二年,坚镡与右将军万修奉命攻略南阳各县,而堵乡人董欣在宛城造反,俘获南阳太守刘驎。

    坚镡就引军赴宛,自选敢死队乘夜登城楼,斩关而入,董欣于是弃城逃回堵乡。

    当时,刘秀属下将领邓奉因为不满大司马吴汉纵兵掠夺他的故乡新野,也举兵造反,攻破了吴汉。

    这时万修因病去世,坚镡孤独无援,南面要拒邓奉,北面还要挡住重整兵力的董欣,因为道路为叛军阻塞,部队的粮食给养也断绝了。

    在与刘秀断绝联系一年多的时间里,坚镡孤军奋战,兵少粮缺,他与士卒共劳苦,一起靠野菜充饥,每战辄身先士卒,先当矢石,身上三处受了伤,以此才使部队避免溃散歼灭的命运。

    建武三年,刘秀亲自率军征讨南阳,坚镡与岑彭里应外合,剿灭了邓奉、董欣之乱。

    战后,刘秀任命坚镡为左曹,经常跟从征伐。

    建武六年,刘秀封坚镡为合肥侯。

    建武二十六年,坚镡去世。

    这哥儿们是个手抡板斧,攻城必先守城必坚的猛人。

    本来在王莽阵营讨生活,过得并不称心,待得刘秀到河北拉杆子后,听说有这么一号猛人尚没着落,立刻拉来入伙,遂你情我愿地成为刘秀帐下一员猛将。

    之后跟着刘秀打怪升级,如秋天里肃杀的危星,将一个个农民军山头打烂削平。

    在洛阳,他第一个杀进城去。

    在南阳,他又以敢死队长的身份第一个杀进城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打下了南阳治所宛城,还孤军坚守南阳一年有余,成为刘秀反攻的坚定内应。

    他人如其姓,所至之处,坚城为开,守城必坚。

    在受封淮上后,他独重合肥,将其打造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坚城,泽及子孙四代,安享百年尊荣。

    他就是左曹、合肥侯坚镡。

    这哥儿们在二十八将中的戏份着实不多,却有个天下独一无二的名字。

    首先他的坚姓就很稀缺,坚的繁体“堅”是会意字,上半部的“臤”像一个人以手拉着奴隶(臣),下半部的“土”代表极坚硬的夯土,合起来就是驱使奴隶加固城垒。

    聪明的古人赋予“坚”字美好的寓意,希望人们居住的城市都能变成固若金汤的坚城。

    作为姓氏,坚姓源于鲁昭公姬稠。

    这哥儿们的鲁侯当得很憋屈,受到权臣季孙氏的操控,非常不甘心。

    于是,记仇的鲁昭公就发兵讨伐季孙氏,哪知道,却不是季孙氏的对手,只能逃到国外当寓公,最后客死异乡。

    他的嫡子倒是可以继续快快乐乐地当傀儡,其他儿子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只好自立门户。

    鲁昭公打仗不行,生孩子的本事却很强,哪怕是当寓公期间,也没落下造人,愣是生了一堆没有继承权的侯二代,这些家伙倒人不倒架,都以公某氏传家,其中居住在坚邑的一支后裔就以公坚为氏。

    公坚氏的攻坚能力其实一点也不强,发展到东汉初年也没有几个人丁,典型的门衰祚薄。

    后来,公坚氏干脆改姓坚,希望能够越简单越幸福,早日光耀门楣。

    在两汉之交,老坚家终于冒出个猛人,有了些生气。

    同时,镡也可指剑。

    因此坚大哥就不得不改名叫坚镡了。

    笔者写云台宿将的目的还是想让人民群众更多了解东汉初年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当然不能违拗人民群众的意愿了。

    坚镡的最后官爵是左曹加合肥侯,上应的是二十八宿的危日燕。

    危日燕居玄武尾部,也代表肃杀之星,倒是与他手抡大斧斩将夺旗的猛男形象很契合。

    不过,因为居于尾部,象征战场上的殿军,常有倾覆之危,这也是星名“危”的由来。

    这个勇而危的猛人,因为忠诚任事,深得刘秀器重,得以常伴左右,最终功成名就。

    坚镡字子伋,生年不详,颖川襄城人。前期的履历基本空白,今天能知道的只是,他曾在王莽政权任过基层小吏,没有啥作为,而且还辞职了。

    不过,凭着他的勇武,倒是赚下了些人脉,令坊间不时传出好评。

    直到王莽败亡后,刘秀在公元23年十月,举着更始政权行大司马事的节杖,开始涉足河北州郡,坚大哥的人生才开始华丽转变。

    刘秀深知人才重要,进入河北后就开始广纳人才。

    不过,因为当地人对刘秀并不了解,肯来投效的寥寥无几。

    有人向刘秀举荐坚镡,说其是个猛而可用的大将,刘秀命人请坚镡前来相见。

    很快,坚镡应约而至。

    由此可以看出,坚镡当时离刘秀并不太远,也一直渴望有个相中自己的伯乐出现。

    两人相见谈得很投机,坚镡展示了自己的武勇与忠直,让刘秀很欣赏。

    刘秀认为,坚大哥当过郡县小吏,熟悉官场运作,比那些临时召集的菜鸟强多了。

    此时,刘秀原装主薄冯异的主要任务已改为招兵买马,实在分不开身,刘秀索性就让坚镡先在身边历练一下。

    于是,坚镡获得了投效刘秀后的第一份工作——主簿。

    老实说,坚镡的秘书长当得并不趁手,这一点刘秀也看出来了,就立刻给他调岗,任命其为偏将军,这下坚大哥长舒了一口气,终于不用整天在领导跟前伺候了,作为一个猛男,还是上阵抡斧子带头砍人来得爽!

    就这样,坚镡马不离鞍,人不离斧,跟着刘秀在艰难中起步,走上了一条打怪升级的光明大道。

    公元24年秋,坚镡随刘秀进攻活动于郫、清阳、博平之间的超级流窜犯铜马军。

    作为河北一带最大的兄弟伙,铜马军兵至数十万,虽然其中拖家带口的酱油瓶比较多,但是,矬子里面拔将军,总能找出数万精锐的。

    刘秀率领坚镡等将,和铜马军血拼月余,终于击溃了铜马军,之后坚镡等人率军追击,又与其残部及高湖、重联等军决战蒲阳,最终搞定了铜马军。

    数以万计的铜马军换上新马甲成为汉军,让刘秀的军力得到了大补充。

    刘秀也因此获得了个“铜马帝”的诨号。

    后世的曹操通过消化青州黄巾军拥有了自己的嫡系部队,也算正经传承了光武遗风。

    再接再厉的坚镡,又随刘秀击溃了盘踞射犬聚一带的赤眉别部以及青犊、大彤等部的十余万义军,然后就是追击,追击,再追击。

    在这一路狂追中,坚镡率军在卢奴一带击破大枪农民军,雄辩地告诉世人,耍大枪的绝对干不过玩大斧的!

    之后,刘秀又派坚镡和战友们组团追歼那些河北绿林英雄,十三条好汉齐刷刷地挥军进击,在当时人烟稀少的冀东平原上扫荡农民军残部,一直追到右北平郡的俊靡县才振羽而还。

    因为马快斧狠,在公元25年六月刘秀称帝后,坚镡受封扬化将军,晋爵?强侯。

    手拿大斧去宣扬教化,汉人的血性就是够强够猛,这与“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看着就很汉朝。

    抡着大斧可以教化农民军,也可以敉平更始叛军。

    读者大大会说,怎么能这么说呢?

    刘三哥从前不是更始帝的萧王吗,怎么一转脸就把人家更始军说成叛军呢?

    一句话,这是政治的需要,而且坚镡抡着大斧杀向洛阳时,更始帝的好日子已是屈指可数了,说叛军也不况外。

    在登基一个月后,刘秀就迫不及待地派出大司马吴汉,统率汉军战力最强的十一将,率领二十万大军围攻洛阳。

    坚大猛人自然少不了大斧子的干活,高高兴兴地加入了围城战的行列,与刘秀发小朱祐搭档进攻东门。

    此时洛阳的统帅正是刘秀的杀兄仇人朱鲔。

    朱鲔这个人是绿林大佬,能力较强,对刘玄的事也很上心,可是面对来势汹汹的云台诸将,他没勇气杀出城去血拼,只能缩在城中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