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四友一个都不能少

第七十一章 迫不及待孔文举

    “先生之才,本可安一州之民生,造福万户流芳千古。如今贤才只用于郡务,得数百户百姓称赞何等可惜?”

    “先生之智,当明白时不我待之理。若是年老体衰,再施展抱负而不能。岂不如那红颜辞镜,桃花离树,只得抱憾终生……”

    “先生之志,如同这船下济水,过黄不浊,携清流而独入海。然滔滔河水,总有入海之时,人之志向,谁敢言必有实现之日?”

    “青州之地,黄巾未平,山贼盘踞,又有诸侯虎视眈眈,百姓惶惶不可终日,若是先生有意,钧必当扫榻相迎。言尽于此,还请先生思量。”

    东阿县济水边上,陈宫看着那远去的一排舟船,脑子里不断回想着不久前崔钧和自己的谈话。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留在兖州,可那话语却如同一棵树木早已生根,让陈宫在水边呆呆地站了好久。

    一道长叹再度化作清风,消散在了秋日济水的河滩之上……

    行过东阿这个兖州最东面的县城,做完最后的一次补给,和徐晃会合之后,崔钧终于踏上了青州的土地。

    数千人的军阵穿过济南、历城直奔泰山而去,一路上百姓紧闭门扉,崔钧竟然连一个歇脚之处都寻不到。/////

    从黄巾乱起,这块不算贫瘠的青州便没有一天安稳日子,当地百姓对于武装军队的恐惧几乎是刻在了骨子里,哪怕崔钧的队伍秋毫无犯,夜宿农庄次日清晨告别之时百姓眼中依旧可见浓浓的戒备。

    原以为安抚民心应当是自己到了北海与孔融完成交接,彻底掌控一二郡国之后的事情,但现在看来……此事若是推迟下去,来年或许会有更多百姓从贼。

    “梁道,我等一路行来,只见百姓悲苦,纵使见官军亦是惊恐万分。若是长久如此,恐怕掌控青州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此去北海,途径钜平、历城、章丘三县,这三县安民之事,我就交给你了。”

    踏入青州之后,百姓对于军队的态度贾逵也看在眼里,此刻听闻自己要领受三县安民的重担,心里不由得几分紧张。

    他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多少望族子弟还未举孝廉,就算是踏入仕途之人或许还在小吏、县令的位子上磨砺,可自己竟然要负责三县民生……

    很有挑战也很让人心动,当下贾逵就向着崔钧保证,自己必然会完成三县的安民工作。最起码到开春农耕之时,所辖境内之民绝不会阻碍崔钧的政令。

    “民治乃是入青州之后第一大事,我让彦龙领二百兵卒支持你的工作,你们二人自幼为好友,相互配合起来也应当更为顺利。”

    “君侯举荐之恩,彦龙谨记于心,必将安抚青州百姓,为君侯之功业竭尽所能。”

    孙资远比好友贾逵更加直爽,在武力上,他难以与那些斩将夺旗的悍将对敌,可若只是领兵安民,哪怕是现在的孙资也是绰绰有余。

    虽然只是统率二百兵甲,安抚三县民生甚至连个官职都未曾授予,但对于一个贫寒的白身书生,一个逃亡之徒而言这已经是难得的恩赐。

    崔钧下达命令的当天,贾逵与孙资便领着二百兵甲进驻历城,边地三县的府衙几乎瘫痪,莫说是县令以及县尉、县丞这些属官,哪怕是县中小吏都不存在几个。

    官吏人员不足便只能从百姓中选拔一部分,能识字的都被派去各乡、亭去宣读安民告示;稍微会写字的作为刀笔吏负责统筹百姓耕地、粮种、农具;原有的府衙官吏负责审核百姓家中耕地,所有的无主之地都要统计出来呈报州郡府衙……

    贾逵与孙资在尝试重建青州西部三县的吏治,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可以为后续的重建工作立下一个模板。

    天气转寒,冬天不宜扰民,可现在百姓对官府毫无信任,土地、粮种、农具又不曾齐备,若是冬天过后无法春耕,恐怕原本就未曾平息的黄巾匪患会更为猖獗。

    一边命令贾逵孙资安民,一边加速赶赴北海。原以为自己还能安稳地渡过第一个冬天,现在看来想要在青州立足并不容易。

    当崔钧那长长的队伍绕过泰山来到北海城下,出迎的队伍以孔融为首分作左右,这种阵势倒是让崔钧心中稍定。

    和自己预料的差不多,最起码孔融对于自己的到来应当是相当支持的。

    原本孔融隶属司空掾属,为虎贲中郎将,可却在废立之事上常有匡正之言论,也因此触怒董卓,被董卓掌控的三府举荐到了黄巾最为猖獗的青州。

    若是能有重回朝廷的机会,孔融的心中必定是迫不及待的。

    传闻其到了青州之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黄巾之事。

    如今看来各州郡的行动并不顺利,以孔融之能也只能保住北海以及附近的朱虚、平昌二县。

    纵然他不是济世之才,但也给自己提供了一个立足之地,一个掌控青州的跳板,更兼之孔融本就想要回京,双方的利益也是完完全全一致的。

    今日孔融摆下如此排场,崔钧断然没有拂他面子的道理。

    “末学后进崔钧见过文举公。”

    提前下车的崔钧快步走到孔融面前率先施礼,可孔融也未敢让崔钧多等,而是上前拦下了崔钧,抓着双手仿佛看见了自己在长安的康庄大道。

    “威考公曾经也指点与我,州平与我兄弟相称便是,今日且与我进城,待我为州平介绍青州贤才。”

    “那便多谢文举兄了。”

    孔融把着崔钧的手就要往城内行去,城门的仪仗队里并没有其他人搭上一句话,那一张张唯唯诺诺的脸上写满了自己只是一个“路人甲”。

    身为今天主角之一的孔融因为天子诏书的关系会对崔钧客气之外,其他名士自然会有着自己的傲气。

    这应当不能算作傲气,在这个时代他有一个很漂亮的称呼——风骨。

    风骨是浪漫的,也是人权未曾被更高的特权侵蚀殆尽的产物,只是如此浪漫而可贵的东西,其本身就是属于士人阶层的特权。

    崔钧带着两千人来到被害,就算没有天子诏书也会有名士相迎,可未来孔融被黄金围困,同样拥兵数千的刘备接到孔融的求援信,其反应却是“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那层可悲的屏障,就算心有大志、手握兵权的刘备都难以直视,沉重的屏障宛如悬挂在天边的龙门,无依无屏难以靠近。

    太平年间那个屏障是圈外人撞到头破血流才能窥见其华美的天门;战乱年间这道屏障却开始松动,改天换地足以让圈里圈外来一场大清洗。

    不过……崔钧同样很熟悉这个圈子,他本身就是圈内之人,从圈内伸手到外面,可比从外面冲进去简单多了,这就是传承了大汉近四百年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