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四友一个都不能少

第八十二章 发家致富之路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烧开的热水冲泡在并不算精致的碗中,那些干燥卷曲的茶叶在水中不断翻腾,等到水面平息,它们便全都沉了底,等待着吸收水分舒展开之后再度沉浮。

    “好句,阿兄怎得今日开始饮茶了?”

    “阿妹来了,快来坐,试试我的新茶。”

    正在盯着茶碗发呆的崔钧闻声向后看去,蔡琰手持两部竹简在别院门口盈盈而立。

    “这便是兄长的茶汤么?似与平日见到的不同。”

    “喝不惯茶汤,特搞点茶水试试。”

    崔钧未出孝期不能饮酒,自己又不喜茶汤是出了名的,与人宴饮往往只是白水,可这白水却与常人不同,必须要烧开再静置方才引用。

    喝开水能防腹痛,这件事情崔钧只和自己亲近之人说过,包括身后的典韦,对面的蔡琰,他们的家中都被崔钧强行要求烧开水。

    只是这件事未曾公开也未曾向百姓普及,毕竟……百姓连做饭的柴火都未必齐备,烧水喝更是奢侈。

    “阿兄奇思妙想,小妹佩服,不知这茶水可有讲究?”

    “这茶之传说,首见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皆以茶解之。”崔钧顿了顿,“但目前煮茶之法难得其中之味,说到底喝的是汤不是茶。”

    “兄长所作,便是真正的茶了?”

    蔡琰的一双眼睛看着碗中渐渐浮起的茶叶,那茶水在片刻之间已然有了淡淡的颜色,就连她这个才女也不由得好奇起来。

    实在是兄长给自己带来的惊讶太多了,小麦都能化腐朽为神奇,这茶本就有几分神秘色彩,若是能做成也并不意外。

    “没错,这便是返璞归真,只留下了茶中之味,小妹一会可以尝尝,不过小妹平日难得出门,今日来见我恐怕不是因为贪嘴吧。”

    “兄长休要取笑于我。”蔡琰难得脸上多了两片红晕,“小妹此来,是想请阿兄引荐康成公。说起修史,倒也有些问题向康成公请教。”

    “这个好说,喝了这碗茶就走,我也找康成公有事相托。”

    蔡琰颔首,随后将手伸向了崔钧面前的茶水。深秋时节,开水在外面也凉得蛮快。

    吹开浮在水面的茶叶,浅浅啜饮一口茶水,一股清香顺着喉咙流下,蔡琰抬头,对上的是一双期待的眸子。

    “怎么样?”

    “入口微苦,后有回甘,倒是颇有风味,似有君子素雅之风。若是兄长的茶水一出,恐怕天下士人君子都要争相模仿。”

    “好,有了小妹此言我便放心多了,我们这便启程找康成公。”

    蔡琰显然能看出来崔钧找郑玄便是为了这茶水之事,不过她不会问个详细,只会沉默着跟在身后,名为懂事的大家风范一览无余。

    两骑亲卫做哨兵探路,崔钧骑马跟上,典韦领十余骑护卫着蔡琰向高密县行去……

    东莱牟平县东沿海处的一座农庄外,两千兵马在此处处设岗。保证北海防务的徐晃甚至亲自镇守在此,出入皆禁,擅闯者杀。

    为了这一片庄子的安全,崔钧甚至愿意把大本营北海的防守先削弱,只因这里有富青州的本钱。

    一条河流从庄外绕过,竟然形成了一条“护城河”,既保证了庄内的水源供应又创造了与世隔绝的条件。

    此时,庄园一角被挖掘成坑,平整成田,而田里白茫茫一片,那是在场所有军士百姓眼中的富贵。

    “成了,将军,我们做成了!真的是细盐!”

    徐晃的副将率先奔到徐晃面前,能在盐田边上等候的只有徐晃的亲兵,剩下的兵卒守在外围,只知晓自己的守卫任务乃是重中之重,却不知里面竟然在晒海盐。

    如今大汉食盐主要以井盐矿盐为主,开采的盐块浑浊且有一种酸涩甚至还有不少味道发苦的“毒盐”。

    崔钧家中用的细盐乃是粗盐提纯,徐晃本就为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术震惊。可他也知道那些细盐是用锅“煮”与“炒”出来的,产量或许能够十几户人家食用,但和面前这种成片的盐田比起来,又似乎上不了台面了。

    “工序可曾记下来了?”

    “将军放心,从收沙、晒沙一直到君侯所言过滤之法,已经有工匠记下了。”

    “告诉所有人,凡是在盐田的每人分田五亩、粮十石、布两匹,但有敢泄密者,杀无赦!”

    在徐晃来到牟平县之初,他可记着崔钧告诉他的关键,这里所做之物乃是盘活青州的核心,是未来整个州的命脉之一。

    原本徐晃不怎么信,毕竟千百年的农耕才是命脉,可海水侵蚀之下这里的边地难以种植,海里风浪太大又无法发展渔业,这沿海之地一般可没人看得上……

    可现在,海量的细盐让他明白了自己所守卫的是多么重要的东西,如今的他已经看不上粗盐了,这些细盐的出现必然能挤掉粗盐所有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成本,他可知道这些细盐的成本到底有多么低廉,四五天的劳作,几乎只要场地和劳动成本,再加上天气好点就行。

    细盐的成本竟然比开采粗井盐还要低,这种事情说出去没人会相信。

    毫不夸张地说,掌握了方法之后,徐晃毫不担心天降大雨淹了盐田,平日里高攀不起的细盐真的成了糟糠之物。

    等到细盐流出青州,恐怕天下各路诸侯都会争抢,届时源源不断的财富将会流向残破不堪的青州。

    只是……利益动人心,届时或有虎狼之辈前来进犯青州。现在的青州,可经不起一丁点折腾,徐晃的心中又有了几分隐忧,希望君侯已经想好了应对之法。

    封赏令与封口令几乎是同时向外传达而去,这些参与晒盐的工匠的家也要被迫安在牟平,甚至人身自由都要被限制在这数里之地。

    可大汉百姓在乎这些么?家中有钱财,柜里有新衣,乡里有土地,谁会和这样的美好生活说“不”呢?

    比起以往被地主兼并土地,比起黄巾肆虐流寇抢夺,他们这样的生活已经是往年不敢想象的存在。

    一辈子未曾离开县城、郡城,才是大汉黎民百姓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