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四友一个都不能少

第一百章 实践出真知

    入冬的脚步一天一天靠近,温度也一天比一天低,青州百姓已经很少出现在户外,可偏偏北海国内的一座农庄里,在这个冬日描绘出了热火朝天的画卷。

    “君侯,改制犁已经全部赶制出来了,真的要现在去试试效果?”

    孙邵看着摆在面前的十几个大同小异的犁,心中也是一阵傻眼。

    “嗯,这几天田里都要落霜了,再过几天地里都得冻硬,最好能在落雪之前试试犁的效果。随后一个冬天加快赶制,最好能让百姓在春耕时候都用上。”

    “明白……只是急切之间,此物恐怕难以推广,也不知有没有百姓愿意试验。”

    “先用我的试验田去做,那里的百姓都是提前做好了思想工作的。”

    崔钧也有些无奈,太多东西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知那么多穿越者到底是怎么一个个如同人形计算机,仿佛大脑中刻着数千年的文化结晶。

    他脑中没有那些定型的知识,所能采取的方式便是一种换一种的方法去试验。

    曲辕犁图纸不会画?只按照印象画一个草图让工匠造出来十几个样品前去试试就知道了,就算不能复刻曲辕犁也能得到效率更高的改进版不是?

    “切记这里是青州目前的重中之重,最起码在开春之前我们能做的就这么多,让工匠们都别嫌累。”

    “君侯说笑了,这冬日但凡能有个养家糊口的活计,又有哪个会喊累呢?”

    看着屋内对一张张图纸争论的面红耳赤的工匠们,崔钧也觉得这些人真是单纯。

    冬日政令多扰民?但其实百姓更想让家里能多一点存粮。

    按照甄姜的说法,秋冬之际哪怕不给工钱只管饭,平日里想找一些工匠也不是难事。

    毕竟有一个人在外面吃饭,家里就可以节省下一个人的口粮,或许一顿饭微不足道,但也可让家中幼子吃顿好的。

    而崔钧这里不但管饭更有额外工钱结算,想招工人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之所以在这之前崔钧招募不到工匠,完全是因为将此事委托邴原根本就不靠谱,士人和工匠之间的信息壁垒让崔钧的招募信息很难下达到乡里。

    就算有官府公文,在识字率低的吓人的乡野,也未必有多少人能响应官府的号召。

    自从那日甄姜来访,崔钧才猛然想到,商人要比自己与这些工匠的距离更加接近。

    在当地有一定声望的商人一句话,再加上工匠特有的圈子里老带新、一传十、十传百之下,竟然真的在短时间内拉拢来了一大批工匠。

    种类繁杂?没有关系,这里想要的就是一个均衡发展。

    能力不一?没有关系,这里的话语权全凭能力。

    崔钧只给他们一个点子,在具体的实施上他不会外行指挥内行。

    只是有些事情,崔钧明明知晓捷径就不会让工匠走弯路。

    “炭炉多生毒烟,这烟气若是能排出室外,则室内之人无忧。”崔钧思索了片刻还是没选择和工匠们讲述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只是言说做一烟道可以防止“毒烟”。

    至于那毒烟叫什么、因何产生,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预防才能让人安稳。

    “君侯,这炉子做好了,真不用差人实验一番吗?万一要是出了事……小人可担不起责任。”

    炭炉之中加装烟道不是难事,但崔钧要求第一个炉子搬到郡守府去用就让工匠有些为难。

    虽然那一套理论听起来没错,但若是不加以试验,出了问题他们可没法交代,更遑论第一个“试用品”就是北海相本人?

    “我说了,没问题的。”崔钧看着已经和自己记忆中差不多的炭炉,心中盘算着

    心里盘算着郡守府大厅要一个、后院自己房间里要一个、隔壁蔡琰房里得有一个,典韦肯定会往自己家里搬一个……再加上刘备那边送两个,郑玄老头得送一个,太史慈老母年事已高得送一个。

    “算了,你们还是先测试一遍吧,没问题了再加工赶制。”

    想想这么庞大的阵容,崔钧还是放弃了那可能形成的风险,万一要是被自己团灭了,这后果他可承受不了。

    “你们说,要使用黄泥盘个床榻,若是能在其中以烟道将毒烟排于户外,那夜间点上一把火,岂不是能保证一晚不冷?”

    不得不说,华夏数千年来从不乏远见卓识之人,他们或许只是普通的贩夫走卒,终其一生也只在自己的领域有一定见解,但就是这一点点的见解,几千年来从未断绝,那便是文明之光。

    火炉的种子刚刚埋下,就有人提出了火炕的思想,这一点相当不错,不过实践是一步一步走的。

    就算上辈子在乡下见过用水泥封砖盘出来的火炕,有时候还会有一缕青烟从火炕中飘出来,但崔钧还是没法保证用黄泥盘火炕真的没问题。

    白天感到煤气中毒的头晕大不了走出门缓缓,要是晚上一睡那可能就醒不过来了。

    “造纸那边可有进展了?”

    “目前丝麻、桑皮都已经投入实验了,还按照君侯的要求涂抹胶剂。”

    看到崔钧向着自己这边靠近,在水池中涂抹木浆的老匠人匆忙迎了上来,他们家本居于冀州,因为会做蔡侯纸而闻名,结果这一次被崔钧以重金挖了过来。

    对于现在的蔡侯纸,崔钧还是相当不满意,若是自己拿炭笔还好,那黄纸一沾墨水可就透了。

    这青州工坊的第一大工程便是农学,第二大工程便是造纸,或者说是改进蔡侯纸。

    蔡伦的造纸术讲究就地取材,主打一个有什么就用什么,在原材料i的取用上包括但不限于树皮、麻头、敝布以及鱼网。

    而崔钧脑海中的造纸材料还有麻纸、楮皮纸、桑皮甚至是竹纤维,再加上为了保证增加纸对水透过性的阻扰能力,崔钧特意让人加上施胶剂,说白了这玩意就是植物淀粉剂,可以将将纤维间毛细孔阻死,改善纸浆悬浮性。

    既然种类繁多、工序不一,崔钧这里便只有一个要求:试!

    大量的试验才能检验真知,不管那些东西来源于史书还是崔钧口述,在工坊里没有权威,谁把东西做出来了谁便是权威。

    屋外的温度一天天降下,但伴随着工序一道道改良,那从未拖欠的封赏却温暖了工匠的心。